【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行車記錄儀生產,具體為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1、行車記錄儀即記錄車輛行駛途中的影像及聲音等相關資訊的儀器,其所記錄的影像及聲音可作為交通事故的重要證據,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感應靈敏度是指行車記錄儀在檢測到車輛與其他物體發(fā)生碰撞時的反應速度,具體來說,就是行車記錄儀在感應到碰撞后進行錄像的時間,為了保證其可在交通事故中進行準確且及時的記錄,對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感應靈敏度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行車記錄儀出廠前,需要使用行車記錄儀碰撞檢測裝置進行碰撞感應靈敏度的檢測。然而目前的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2、如申請?zhí)枮?02223207980.1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行車記錄儀運行穩(wěn)定性的震動檢測裝置。該行車記錄儀運行穩(wěn)定性的震動檢測裝置,其通過更換不同尺寸的驅動圓盤和不同長度的連桿來觀測處于震動狀態(tài)的行車記錄儀使用穩(wěn)定性,實現對行車記錄儀抗震性能的檢測,但其只能對單個行車記錄儀進行檢測,且檢測過程中未對行車記錄儀進行穩(wěn)固的固定。
3、于是,有鑒于此,針對現有的結構不足予以研究改良,提出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包括底座和固定組件,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設置有支撐座,且底座以及支撐座均為鋼制結構,所述固定組件設置于支撐座的上表面,且固定組件包括碰撞板、容置
3、進一步的,所述碰撞板為硬質塑制結構,且碰撞板遠離回位彈簧的一側表面粘接有彈性橡膠墊。
4、進一步的,所述碰撞板上表面開設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對稱設置有兩組。
5、進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表面兩側安裝有支撐框,且支撐框上端內側設置有支撐頂板。
6、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框內側表面滑動連接有支撐板,且支撐板內側設置有用于檢測的碰撞組件。
7、進一步的,所述碰撞組件包括電動推桿、弧形限位件和導向桿,且電動推桿設置于支撐板內側表面,并且電動推桿內端安裝有弧形限位件,所述支撐頂板上表面安裝有導向桿。
8、進一步的,所述碰撞組件還包括開口配重環(huán)和彈性限位墊,且導向桿表面設置有開口配重環(huán),所述開口配重環(huán)開口處粘接有彈性限位墊。
9、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框上表面兩側安裝有伺服電機,且伺服電機輸出端通過聯軸器連接有螺紋絲桿,所述螺紋絲桿表面與支撐板表面螺紋連接。
10、本技術提供了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技術通過設置固定組件,固定組件包括碰撞板、容置槽、固定盒、分隔座、回位彈簧和固定板,使用時,將行車記錄儀放置于兩組固定板之間,固定板受擠壓帶動回位彈簧受力收縮,由于回位彈簧自身的彈性作用,回位彈簧回彈會帶動固定板產生一定的力,使固定板緊貼行車記錄儀,對行車記錄儀進行固定限位,固定盒通過分隔座被分隔成四個小空間,可同時對多組行車記錄儀進行檢測,從而使得該裝置可同時對同批的多個行車記錄儀進行碰撞檢測,且其可對行車記錄儀進行穩(wěn)固的固定,防止其在檢測過程中掉落。
12、2、本技術通過設置支撐板、伺服電機、螺紋絲桿和碰撞組件,碰撞組件包括電動推桿、弧形限位件和導向桿,碰撞組件還包括開口配重環(huán)和彈性限位墊,使用時,將開口配重環(huán)套在導向桿上,彈性限位墊可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弧形限位件對開口配重環(huán)進行支撐,啟動伺服電機,使伺服電機帶動螺紋絲桿轉動,進一步帶動支撐板沿螺紋絲桿表面上下移動,電動推桿移動至合適高度后,啟動電動推桿,使其帶動弧形限位件向外端移動,開口配重環(huán)沒有弧形限位件的支撐后,沿導向桿下降,撞擊在限位槽內側,使碰撞板產生一定的晃動,使行車記錄儀受到晃動,檢測時可替換不同重量的開口配重環(huán),從而使得該裝置可通過調節(jié)開口配重環(huán)的重量以及下降高度,檢測行車記錄儀在受到不同撞擊力時的碰撞靈敏度。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包括底座(1)和固定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設置有支撐座(2),且底座(1)以及支撐座(2)均為鋼制結構,所述固定組件(3)設置于支撐座(2)的上表面,且固定組件(3)包括碰撞板(301)、容置槽(302)、固定盒(303)、分隔座(304)、回位彈簧(305)和固定板(306),所述碰撞板(301)設置于支撐座(2)的上表面,且碰撞板(301)的表面開設有容置槽(302),所述容置槽(302)的內側安裝有固定盒(303),所述固定盒(303)內側的表面設置有分隔座(304),且分隔座(304)兩側的表面以及固定盒(303)內部兩側的表面均設置有回位彈簧(305),所述回位彈簧(305)的外端安裝有固定板(30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301)為硬質塑制結構,且碰撞板(301)遠離回位彈簧(305)的一側表面粘接有彈性橡膠墊(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301)上表面開設有限位槽(5),且限位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兩側安裝有支撐框(6),且支撐框(6)上端內側設置有支撐頂板(7)。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框(6)內側表面滑動連接有支撐板(8),且支撐板(8)內側設置有用于檢測的碰撞組件(9)。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組件(9)包括電動推桿(901)、弧形限位件(902)和導向桿(903),且電動推桿(901)設置于支撐板(8)內側表面,并且電動推桿(901)內端安裝有弧形限位件(902),所述支撐頂板(7)上表面安裝有導向桿(903)。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組件(9)還包括開口配重環(huán)(904)和彈性限位墊(905),且導向桿(903)表面設置有開口配重環(huán)(904),所述開口配重環(huán)(904)開口處粘接有彈性限位墊(905)。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框(6)上表面兩側安裝有伺服電機(10),且伺服電機(10)輸出端通過聯軸器連接有螺紋絲桿(11),所述螺紋絲桿(11)表面與支撐板(8)表面螺紋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包括底座(1)和固定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設置有支撐座(2),且底座(1)以及支撐座(2)均為鋼制結構,所述固定組件(3)設置于支撐座(2)的上表面,且固定組件(3)包括碰撞板(301)、容置槽(302)、固定盒(303)、分隔座(304)、回位彈簧(305)和固定板(306),所述碰撞板(301)設置于支撐座(2)的上表面,且碰撞板(301)的表面開設有容置槽(302),所述容置槽(302)的內側安裝有固定盒(303),所述固定盒(303)內側的表面設置有分隔座(304),且分隔座(304)兩側的表面以及固定盒(303)內部兩側的表面均設置有回位彈簧(305),所述回位彈簧(305)的外端安裝有固定板(30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301)為硬質塑制結構,且碰撞板(301)遠離回位彈簧(305)的一側表面粘接有彈性橡膠墊(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301)上表面開設有限位槽(5),且限位槽(5)對稱設置有兩組。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車記錄儀的碰撞檢測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袁承進,謝兵華,袁佳祺,鄧茗茗,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晟鑫達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