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信景觀塔,具體為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
技術介紹
1、在當前的旅游開發與景觀設計中,森林景區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其景觀塔的設計不僅承載著通信、觀光等基本功能,還承擔著提升景區整體美感和游客體驗的重要任務。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和游客對旅游體驗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景觀塔設計已難以滿足現代森林景區的多樣化需求。
2、為了與森林環境相協調,景觀塔的設計越來越注重生態化,采用環保材料,注重與周邊植被的融合,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1、(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2、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解決了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3、(二)技術方案
4、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包括安裝地基、景觀塔柱、信號支撐平臺和信號柱,所述景觀塔柱固定設立于安裝地基頂端,所述信號支撐平臺安裝于所述景觀塔柱頂端,所述信號柱安裝于所述信號支撐平臺頂端,所述信號柱起到信號處理的效果,所述信號柱外端面固定設有若干個從上至下矩陣排列的信號接收器,所述信號接收器頂端固定設有若干個信號傳輸頭,所述信號傳輸頭位置環形陣列,所述信號傳輸頭起到通訊傳輸的作用,所述安裝地基頂端安裝設有法蘭盤,所述法蘭盤與所述安裝地基之間通過若干個螺栓安裝連接,所述法蘭盤與所述安裝地基之間設有底法蘭起到穩定安裝支撐效果。
5、優選的,所述信號支撐平臺頂端固定設有圓球形的燈罩保護板,所
6、優選的,所述信號支撐平臺底部一側和所述安裝地基頂端固定設有兩個豎直設立的豎直支桿,兩側的所述豎直支桿位置對稱設置,所述豎直支桿一側端面固定設有弧形的弧形支板。
7、優選的,所述弧形支板與所述豎直支桿之間固定設有若干個橫架的攀登條,所述攀登條位置從上至下陣列分布。
8、優選的,兩側的所述弧形支板之間固定設有橫架的弧形橫條,所述弧形橫條位置陣列分布。
9、優選的,所述安裝地基頂端一側固定設有兩個支撐基座,兩側的所述支撐基座位置對稱設置,所述支撐基座頂端與所述信號支撐平臺底部之間固定設有升降支桿。
10、優選的,所述升降支桿頂端設有開口向外的轉動槽,所述轉動槽內轉動設有定滑輪,所述支撐基座內設有口向外的動力腔,所述動力腔內兩壁之間轉動設有動力軸,所述動力軸外端面安裝設有動力轉輪。
11、優選的,所述升降支桿外端面兩側固定設有升降邊桿,所述升降邊桿內設有開口向外的升降槽,所述升降槽頂端與所述轉動槽連通,所述升降槽底部與所述動力腔連通。
12、優選的,所述定滑輪與所述動力轉輪外端面之間繞設有纜繩,所述動力軸一側端面向外延伸并固定連接有手持轉盤。
13、優選的,所述升降槽內滑動設有若干個升降滑塊,所述升降滑塊位置陣列分布,各側的所述升降滑塊與所述纜繩安裝連接,兩側的所述升降滑塊直接固定安裝設有橫架的升降橫條,所述升降橫條外端面中間位置安裝設有升降掛鉤。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專利技術通過向上移動的纜繩帶動各側的升降滑塊向上移動,進而通過升降滑塊移動帶動升降橫條以及升降掛鉤向上移動,并將檢修人員的安全繩索一端拉至頂端,進而配合工作人員對景觀塔進行檢修,提高檢修人員的檢修安全性。
17、2、本專利技術通過向上移動的纜繩帶動各側的升降滑塊向上移動,進而通過升降滑塊移動帶動升降橫條以及升降掛鉤向上移動,進而帶動各側的升降橫條向上移動,起到展開信息橫幅的效果,進而提高景區內的信號展示功能。
18、3、本專利技術在夜間工作時,燈罩保護板表面嵌入設有發光燈管,在夜間能夠自動開啟,并形成一個球形光源,起到森林景區內部的指引效果,且更具觀賞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包括安裝地基(101)、景觀塔柱(102)、信號支撐平臺(107)和信號柱(106),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觀塔柱(102)固定設立于安裝地基(101)頂端,所述信號支撐平臺(107)安裝于所述景觀塔柱(102)頂端,所述信號柱(106)安裝設于所述信號支撐平臺(107)頂端,所述信號柱(106)起到信號處理的效果,所述信號柱(106)外端面固定設有若干個從上至下矩陣排列的信號接收器(104),所述信號接收器(104)頂端固定設有若干個信號傳輸頭(105),所述信號傳輸頭(105)位置環形陣列,所述信號傳輸頭(105)起到通訊傳輸的作用,所述安裝地基(101)頂端安裝設有法蘭盤(127),所述法蘭盤(127)與所述安裝地基(101)之間通過若干個螺栓安裝連接,所述法蘭盤(127)與所述安裝地基(101)之間設有底法蘭(126)起到穩定安裝支撐效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支撐平臺(107)頂端固定設有燈罩保護板(103),所述燈罩保護板(103)套設于所述信號柱(106)外端面底部,所述燈罩保護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支撐平臺(107)底部一側和所述安裝地基(101)頂端固定設有兩根豎直設立的豎直支桿(111),兩側的所述豎直支桿(111)位置對稱設置,所述豎直支桿(111)一側端面固定設有弧形支板(11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板(110)與所述豎直支桿(111)之間固定設有若干個攀登條(109),所述攀登條(109)位置從上至下陣列分布。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兩側的所述弧形支板(110)之間固定設有弧形橫條(108),所述弧形橫條(108)位置陣列分布。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地基(101)頂端一側固定設有兩個支撐基座(112),兩側的所述支撐基座(112)位置對稱設置,所述支撐基座(112)頂端與所述信號支撐平臺(107)底部之間固定設有升降支桿(114)。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桿(114)頂端設有開口向外的轉動槽(117),所述轉動槽(117)內轉動設有定滑輪(115),所述支撐基座(112)內設有口向外的動力腔(122),所述動力腔(122)內兩壁之間轉動設有動力軸(120),所述動力軸(120)外端面安裝設有動力轉輪(119)。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桿(114)外端面兩側固定設有升降邊桿(118),所述升降邊桿(118)內設有開口向外的升降槽(116),所述升降槽(116)頂端與所述轉動槽(117)連通,所述升降槽(116)底部與所述動力腔(122)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輪(115)與所述動力轉輪(119)外端面之間繞設有纜繩(123),所述動力軸(120)一側端面向外延伸并固定連接有手持轉盤(121)。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槽(116)內滑動設有若干個升降滑塊(124),所述升降滑塊(124)位置陣列分布,各側的所述升降滑塊(124)與所述纜繩(123)安裝連接,兩側的所述升降滑塊(124)直接固定安裝設有升降橫條(113),所述升降橫條(113)外端面中間位置安裝設有升降掛鉤(12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包括安裝地基(101)、景觀塔柱(102)、信號支撐平臺(107)和信號柱(106),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觀塔柱(102)固定設立于安裝地基(101)頂端,所述信號支撐平臺(107)安裝于所述景觀塔柱(102)頂端,所述信號柱(106)安裝設于所述信號支撐平臺(107)頂端,所述信號柱(106)起到信號處理的效果,所述信號柱(106)外端面固定設有若干個從上至下矩陣排列的信號接收器(104),所述信號接收器(104)頂端固定設有若干個信號傳輸頭(105),所述信號傳輸頭(105)位置環形陣列,所述信號傳輸頭(105)起到通訊傳輸的作用,所述安裝地基(101)頂端安裝設有法蘭盤(127),所述法蘭盤(127)與所述安裝地基(101)之間通過若干個螺栓安裝連接,所述法蘭盤(127)與所述安裝地基(101)之間設有底法蘭(126)起到穩定安裝支撐效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支撐平臺(107)頂端固定設有燈罩保護板(103),所述燈罩保護板(103)套設于所述信號柱(106)外端面底部,所述燈罩保護板(103)起到保護并支撐美觀的效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支撐平臺(107)底部一側和所述安裝地基(101)頂端固定設有兩根豎直設立的豎直支桿(111),兩側的所述豎直支桿(111)位置對稱設置,所述豎直支桿(111)一側端面固定設有弧形支板(11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板(110)與所述豎直支桿(111)之間固定設有若干個攀登條(109),所述攀登條(109)位置從上至下陣列分布。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森林景區異型景觀塔,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藍家祿,余秋根,王魏,郭江濤,陳澤君,盛歡歡,唐明強,朱榮火,魯鵬,董洪順,夏夢,李華琪,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八方電信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