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耐火試驗,具體為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
技術介紹
1、隨著建筑業和各種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斷發展,建筑構件耐火性能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目前,建筑構件耐火性能檢測通常在耐火試驗爐中開展相應耐火試驗來實現。建筑構件耐火試驗必須要按照國家標準gb/t?9978.1-2008《建筑構件耐火試驗方法》中溫度、壓力的要求在耐火試驗爐中模擬火災環境,通過對完整性、隔熱性等指標進行分析從而判定試件的耐火性能。其中,燃燒控制技術在耐火試驗爐的設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決定著試驗過程中爐溫均勻性和爐壓均勻性測量和控制的準確性。
2、目前國內現有的耐火試驗裝置燃燒控制技術大多采用脈沖時序控制技術和傳統連續比例燃燒控制技術等。通常試驗裝置內燒嘴數量較少且燒嘴間隔較遠,距離燒嘴一定范圍內的區域存在受熱溫度不均勻的現象,進而影響爐壓分布不均勻,并且由于耐火材料受熱升華以及燃燒后形成的積碳,會使耐火實驗裝置內壁附著異物,進而造成火焰熱量分散不均,影響實驗裝置內部氣壓分布進而影響火焰分布的情況;
3、因此,設計實用性強和可減少實驗裝置內部異物粘附量的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前側固定連接有保溫框,所述保溫框的內壁固定連
3、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保溫機構包括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外壁與保溫框的上側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端通過齒輪傳動連接有繞線桿,所述繞線桿的外壁通過軸承與保溫框的外壁上側轉動連接,所述繞線桿的外壁固定連接有拉繩,所述拉繩的上部纏繞在繞線桿的外壁,所述拉繩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保溫門,所述保溫門的下端與保溫框的內壁鉸接,所述保溫門的外壁設置有震動機構。
4、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抽氣機構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上端固定連接有軟管,所述安裝槽的內部設置有抽氣管,所述抽氣管的兩端均貫穿安裝架、保溫材料、保溫框延伸至保溫框的外側,所述抽氣管的一端延伸至集流管的內部,所述抽氣管的外壁與集流管的內壁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抽氣管的內部與集流管的內部連通設置,所述抽氣管的側壁位于安裝槽內部處開設有進氣口,所述抽氣管上還固定連接有擋板,所述擋板的外壁與安裝槽的內壁上側接觸,所述抽氣管的一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連接樁,所述連接樁的外壁上側鉸接有電動伸縮桿,所述電動伸縮桿的上端與保溫框的外壁鉸接。
5、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抽氣管的外壁與安裝架、保溫材料、保溫框的內壁均通過軸承轉動連接,且所述擋板的上表面與隔斷腔的內壁下表面為同一平面,所述抽氣管、擋板的后側均可在安裝槽的內部偏轉。
6、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刮除機構包括鏟框,所述鏟框的外壁與隔斷腔的內壁接觸,所述鏟框的后側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螺紋桿,所述安裝架上開設有前后貫穿的螺紋孔,所述螺紋桿的后端通過螺紋孔延伸至安裝架的后側,所述螺紋桿的外壁與螺紋孔的內壁螺紋連接,所述螺紋桿的外壁中部套設有齒套,所述齒套的外壁與安裝架的外壁后側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安裝架的外壁后側還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輥環,所述齒套、輥環的外部套設有傳動帶,所述安裝架的外壁后側還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齒輪,所述齒輪的外壁與傳動帶的外壁傳動連接。
7、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螺紋桿的外壁為具有螺紋結構的六棱柱,所述齒套的內壁為六邊形結構,所述螺紋桿、齒套不可相對旋轉。
8、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震動機構包括副板,所述保溫門靠近固定框的一側開設有鉸接框,所述副板設置在鉸接框的內部,所述副板的下側與鉸接框的內壁下側通過扭簧鉸接,所述副板靠近安裝架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磁鐵板,所述安裝架的內壁下側開設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內壁插接有擾流板,所述擾流板的外壁與插槽的內側壁滑動連接,所述安裝架的前側開設有彈簧孔,所述彈簧孔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滑動磁塊,所述滑動磁塊靠近安裝架中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與彈簧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彈簧孔的一側與插槽的內部下側連通設置。
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設置有第一進氣管、第二進氣管、主流管、混合管、噴嘴等結構,使噴嘴可在電磁閥的精準調控下進行火焰噴射,進而在隔斷腔內部進行耐火實驗測試;
10、通過設置有保溫機構,使本裝置可在耐火實驗時對受測物外部簡單遮擋,進而避免安裝架外界因素影響保溫框內部的工作環境,并且在實驗結束后快速將保溫門進行撤離,使隔斷腔內部溫度快速降低,進而使附著物更易脫離;
11、通過設置有抽氣機構,使本裝置可在受測物冒煙或者起火時快速將隔斷腔內部的煙氣抽離,減少煙氣對隔斷腔內部的污染,并且抽氣管旋轉后進氣口朝向前側抽氣,可更好地將保溫框外側的氣流帶動向隔斷腔的內部涌動,并且不影響噴嘴處排出的火焰,在外部氣流稀釋抽離煙氣以及火焰對煙氣的炙烤下,降低隔斷腔所受污染;
12、通過設置有刮除機構,使本裝置在使用結束后可通過鏟框將隔斷腔內部的積碳以及雜物向前鏟除,保證隔斷腔內部的潔凈,進而減少隔斷腔內部異物造成的火焰分布不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包括固定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的前側固定連接有保溫框(2),所述保溫框(2)的內壁固定連接有保溫材料(3),所述保溫材料(3)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安裝架(4),所述固定框(1)的后側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一進氣管(5)、第二進氣管(6),所述固定框(1)、安裝架(4)上開設有前后貫穿的開孔,所述開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噴嘴(9),所述噴嘴(9)的后端固定連接有主流管(7),所述主流管(7)的上側固定連接有混合管(8),所述主流管(7)的后端通過電磁閥與第二進氣管(6)的內部連通設置,所述混合管(8)的后端通過電磁閥與第一進氣管(5)的內部連通設置,所述安裝架(4)的前側設置有隔斷腔,所述噴嘴(9)的前側延伸至隔斷腔的內部,所述保溫框(2)的上側設置有保溫機構(10),所述安裝架(4)上隔斷腔的內壁下側開設有安裝槽(11),所述隔斷腔的內部設置有抽氣機構(12),所述安裝架(4)的后側設置有刮除機構(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機構(10)包括第一電機(101),所述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氣機構(12)包括集流管(201),所述集流管(201)的上端固定連接有軟管(202),所述安裝槽(11)的內部設置有抽氣管(203),所述抽氣管(203)的兩端均貫穿安裝架(4)、保溫材料(3)、保溫框(2)延伸至保溫框(2)的外側,所述抽氣管(203)的一端延伸至集流管(201)的內部,所述抽氣管(203)的外壁與集流管(201)的內壁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抽氣管(203)的內部與集流管(201)的內部連通設置,所述抽氣管(203)的側壁位于安裝槽(11)內部處開設有進氣口(204),所述抽氣管(203)上還固定連接有擋板(205),所述擋板(205)的外壁與安裝槽(11)的內壁上側接觸,所述抽氣管(203)的一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連接樁(206),所述連接樁(206)的外壁上側鉸接有電動伸縮桿(207),所述電動伸縮桿(207)的上端與保溫框(2)的外壁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氣管(203)的外壁與安裝架(4)、保溫材料(3)、保溫框(2)的內壁均通過軸承轉動連接,且所述擋板(205)的上表面與隔斷腔的內壁下表面為同一平面,所述抽氣管(203)、擋板(205)的后側均可在安裝槽(11)的內部偏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除機構(13)包括鏟框(301),所述鏟框(301)的外壁與隔斷腔的內壁接觸,所述鏟框(301)的后側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螺紋桿(302),所述安裝架(4)上開設有前后貫穿的螺紋孔,所述螺紋桿(302)的后端通過螺紋孔延伸至安裝架(4)的后側,所述螺紋桿(302)的外壁與螺紋孔的內壁螺紋連接,所述螺紋桿(302)的外壁中部套設有齒套(303),所述齒套(303)的外壁與安裝架(4)的外壁后側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安裝架(4)的外壁后側還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輥環(304),所述齒套(303)、輥環(304)的外部套設有傳動帶(305),所述安裝架(4)的外壁后側還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306),所述第二電機(306)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齒輪(307),所述齒輪(307)的外壁與傳動帶(305)的外壁傳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桿(302)的外壁為具有螺紋結構的六棱柱,所述齒套(303)的內壁為六邊形結構,所述螺紋桿(302)、齒套(303)不可相對旋轉。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動機構(14)包括副板(401),所述保溫門(104)靠近固定框(1)的一側開設有鉸接框,所述副板(401)設置在鉸接框的內部,所述副板(401)的下側與鉸接框的內壁下側通過扭簧鉸接,所述副板(401)靠近安裝架(4)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磁鐵板(402),所...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包括固定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的前側固定連接有保溫框(2),所述保溫框(2)的內壁固定連接有保溫材料(3),所述保溫材料(3)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安裝架(4),所述固定框(1)的后側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一進氣管(5)、第二進氣管(6),所述固定框(1)、安裝架(4)上開設有前后貫穿的開孔,所述開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噴嘴(9),所述噴嘴(9)的后端固定連接有主流管(7),所述主流管(7)的上側固定連接有混合管(8),所述主流管(7)的后端通過電磁閥與第二進氣管(6)的內部連通設置,所述混合管(8)的后端通過電磁閥與第一進氣管(5)的內部連通設置,所述安裝架(4)的前側設置有隔斷腔,所述噴嘴(9)的前側延伸至隔斷腔的內部,所述保溫框(2)的上側設置有保溫機構(10),所述安裝架(4)上隔斷腔的內壁下側開設有安裝槽(11),所述隔斷腔的內部設置有抽氣機構(12),所述安裝架(4)的后側設置有刮除機構(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機構(10)包括第一電機(101),所述第一電機(101)的外壁與保溫框(2)的上側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電機(101)的輸出端通過齒輪傳動連接有繞線桿(102),所述繞線桿(102)的外壁通過軸承與保溫框(2)的外壁上側轉動連接,所述繞線桿(102)的外壁固定連接有拉繩(103),所述拉繩(103)的上部纏繞在繞線桿(102)的外壁,所述拉繩(10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保溫門(104),所述保溫門(104)的下端與保溫框(2)的內壁鉸接,所述保溫門(104)的外壁設置有震動機構(1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精準控制爐膛壓力的耐火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氣機構(12)包括集流管(201),所述集流管(201)的上端固定連接有軟管(202),所述安裝槽(11)的內部設置有抽氣管(203),所述抽氣管(203)的兩端均貫穿安裝架(4)、保溫材料(3)、保溫框(2)延伸至保溫框(2)的外側,所述抽氣管(203)的一端延伸至集流管(201)的內部,所述抽氣管(203)的外壁與集流管(201)的內壁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抽氣管(203)的內部與集流管(201)的內部連通設置,所述抽氣管(203)的側壁位于安裝槽(11)內部處開設有進氣口(204),所述抽氣管(203)上還固定連接有擋板(205),所述擋板(205)的外壁與安裝槽(11)的內壁上側接觸,所述抽氣管(203)的一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連接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高偉,楊波,王寧,張德瑾,李苑,鄭翔友,許磊,杜安康,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