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屬于通信,尤其涉及一種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裝置、設備、介質和產品。
技術介紹
1、無線通信系統將使智慧城市、智能工業、車聯網、遠程醫療等新興技術的實現成為可能。這些新興技術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同時需要高質量的無線通信能力和穩健且高精度的感知能力。因此,在b5g/6g(第五代移動通信/第六代移動通信)網絡框架下研究通信感知一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2、當前通信感知一體化(integrated?sensing?and?communications,isac)主要以通信為中心。即基于現有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通信波形及幀結構實現感知,感知功能是通信的附加部分。其設計優先考慮通信性能,主要以通信性能指標為主,如信道容量、頻譜效率、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sinr)等。在保證通信性能的前提下,最大化感知性能。這些以通信為中心的isac設計可以在不犧牲通信性能的情況下實現感知功能,從而獲得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
3、基于ofdm通信波形及幀結構實現感知的isac,為滿足感知覆蓋范圍的要求,感知信號的循環前綴(cyclic?prefix,cp)長度需要足以覆蓋感知路徑時延,但當基站或終端既要感知近距離目標(時延較小)又要感知遠距離目標(時延較大)時,可能導致感知信號的多徑時延擴展超過網絡控制協議(network?control?protocol,ncp)能力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裝置、設備、介質和產品,第一設備將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循環前綴信號與第一感知信號拼接后,得到第二感知信號,并占用多個ofdm符號發送給第二設備,以用于第二設備根據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確定需要拆分的循環前綴信號,得到有效的感知信號,即通過調整循環前綴信號的長度使得設備能感知遠距離目標,解決了符號間可能存在的干擾問題,提高了感知性能,且通過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設定,調整感知信號的循環前綴信號的長度,占用多個ofdm符號將感知信號發送給第二設備,也能有效提高感知覆蓋距離。
2、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應用于第一設備,包括:
3、獲取第一感知信號和目標循環前綴長度;
4、從第一感知信號中截取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循環前綴信號;
5、拼接循環前綴信號和第一感知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第二感知信號占用多個ofdm符號;
6、向第二設備發送第二感知信號,以用于第二設備獲取目標循環前綴長度,從第二感知信號中拆分出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循環前綴信號,得到第一感知信號。
7、在一個可能實現的實施例中,獲取第一感知信號和目標循環前綴長度,包括:
8、獲取第一感知信號、感知目標信息,和預設感知目標信息與預設循環前綴長度的預設關系信息;
9、根據預設關系信息,確定與感知目標信息對應的目標循環前綴長度,預設感知目標信息包括感知目標信息,預設循環前綴長度包括目標循環前綴長度。
10、在一個可能實現的實施例中,拼接循環前綴信號和第一感知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包括:
11、在第一感知信號前拼接循環前綴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
12、在一個可能實現的實施例中,在向第二設備發送第二感知信號之前,方法還包括:
13、獲取第二感知信號的第一長度;
14、根據第一長度,確定第二感知信號占用的目標ofdm符號的第二長度,目標ofdm符號包括多個ofdm符號,第二長度不小于第一長度;
15、向第二設備發送第二感知信號,包括:
16、利用第二長度的目標ofdm符號對應的子載波,向第二設備發送第二感知信號。
17、在一個可能實現的實施例中,拼接循環前綴信號和第一感知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包括:
18、在第二長度大于第一長度的情況下,拼接循環前綴信號和第一感知信號,并在第一感知信號后拼接第三長度的目標感知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第三長度為第二長度與第一長度之差。
19、在一個可能實現的實施例中,拼接循環前綴信號和第一感知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包括:
20、拼接循環前綴信號和第一感知信號,得到第四感知信號;
21、將第四感知信號進行快速傅里葉變換處理,得到第二感知信號。
22、第二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應用于第二設備,包括:
23、在接收到第一設備發送的第二感知信號的情況下,獲取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第二感知信號由第一設備從第一感知信號中截取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循環前綴信號,并拼接循環前綴信號和第一感知信號得到,占用多個ofdm符號;
24、從第二感知信號中拆分出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循環前綴信號,得到第一感知信號。
25、在一個可能實現的實施例中,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由第一設備根據感知目標信息,和預設感知目標信息與預設循環前綴長度的預設關系信息,確定的與感知目標信息對應的循環前綴長度;在接收到第一設備發送的第二感知信號的情況下,獲取目標循環前綴長度,包括:
26、在接收到第一設備發送的第二感知信號的情況下,獲取感知目標信息,和預設感知目標信息與預設循環前綴長度的預設關系信息;
27、根據預設關系信息,確定與感知目標信息對應的目標循環前綴長度,預設感知目標信息包括感知目標信息,預設循環前綴長度包括目標循環前綴長度。
28、在一個可能實現的實施例中,循環前綴信號為第一感知信號前的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信號。
29、在一個可能實現的實施例中,在獲取感知目標信息和預設感知目標信息與預設循環前綴長度的預設關系信息之前,方法還包括:
30、利用第二長度的目標ofdm符號對應的子載波,接收第一設備發送的第二感知信號,第二長度為第二感知信號占用的目標ofdm符號的長度,由第一設備根據第二感知信號的第一長度確定,第二長度不小于第一長度,目標ofdm符號包括多個ofdm符號。
31、在一個可能實現的實施例中,從第二感知信號中拆分出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循環前綴信號,得到第一感知信號,包括:
32、獲取第二感知信號的第一長度;
33、在第二長度大于第一長度的情況下,從第二感知信號中拆分出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循環前綴信號,以及第三長度的目標感知信號,得到第一感知信號,目標感知信號為第一感知信號后的信號,第三長度為第二長度與第一長度之差。
34、在一個可能實現的實施例中,從第二感知信號中拆分出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循環前綴信號,得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第一設備,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所述目標循環前綴長度,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所述循環前綴信號和所述第一感知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第二設備發送所述第二感知信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所述循環前綴信號和所述第一感知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所述循環前綴信號和所述第一感知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包括:
7.一種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第二設備,包括: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由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感知目標信息,和預設感知目標信息與預設循環前綴長度的預設關系信息,確定的與所述感知目標信息對應的循環前綴長度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前綴信號為所述第一感知信號前的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信號。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獲取感知目標信息和預設感知目標信息與預設循環前綴長度的預設關系信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從所述第二感知信號中拆分出所述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循環前綴信號,得到第一感知信號,包括:
12.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從所述第二感知信號中拆分出所述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循環前綴信號,得到第一感知信號,包括:
13.一種感知信號的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應用于第一設備,包括:
14.一種感知信號的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應用于第二設備,包括:
15.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備包括:處理器以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指令的存儲器;
16.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指令,所述計算機程序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或者如權利要求7-12任意一項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
17.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程序產品中的指令由電子設備的處理器執行時,使得所述電子設備能夠執行如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或者如權利要求7-12任意一項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第一設備,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所述目標循環前綴長度,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所述循環前綴信號和所述第一感知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第二設備發送所述第二感知信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所述循環前綴信號和所述第一感知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所述循環前綴信號和所述第一感知信號,得到第二感知信號,包括:
7.一種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第二設備,包括: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由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感知目標信息,和預設感知目標信息與預設循環前綴長度的預設關系信息,確定的與所述感知目標信息對應的循環前綴長度;所述在接收到第一設備發送的第二感知信號的情況下,獲取目標循環前綴長度,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感知信號的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前綴信號為所述第一感知信號前的目標循環前綴長度的信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東旭,夏泳,田洛,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