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空氣調節,具體涉及一種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技術介紹
1、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空調設備,由于壓縮機問題,或者管路設計不合理,或者各零部件共振問題,導致需要屏蔽部分壓縮機的運行頻率點,致使空調設備在日常運行過程中會出現出風溫度突變等情況,甚至若壓縮機屏蔽頻率點較多時,空調設備能力無法實現精細調節,導致房間溫度一直波動的情況,影響用戶舒適性。
技術實現思路
1、因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能夠克服相關技術中空調系統中壓縮機的部分運行頻率點被屏蔽,導致空調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出現出風溫度突變,甚至空調無法實現精細調節,導致房間溫度波動,降低用戶舒適性的技術問題。
2、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空調系統,包括制冷劑壓縮循環、載冷劑循環及中間換熱器,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包括室內換熱器,在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運行制冷工況時,所述室內換熱器的制冷劑進口管為第一管,所述載冷劑循環包括室內調溫換熱器、太陽能設備、旁通管路及用于驅動載冷劑循環流動的水泵,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處于所述室內換熱器的出風側以對所述室內換熱器的出風氣流調溫,所述太陽能設備包括集熱管,所述旁通管路與所述集熱管并聯,所述旁通管路及集熱管內的載冷劑流量能夠被控制調整,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的載冷劑進口管為第二管,所述中間換熱器內具有串接于所述第一管內的制冷劑換熱管以及能夠可選擇地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的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其中,所述載冷劑換熱管內的載冷劑能夠與所述制冷劑換熱管內的制冷劑換熱
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載冷劑循環還包括三通流量閥,所述三通流量閥的進口與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的出口連通,所述三通流量閥的第一出口與所述集熱管的進口連通,所述三通流量閥的第二出口與所述旁通管路連通,且所述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內皆設有流量調整閥芯。
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太陽能設備還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與所述集熱管之間熱耦合連接。
5、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具有壓縮機、室外換熱器,所述壓縮機為補氣增焓壓縮機,在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運行制冷工況下,所述室外換熱器的制冷劑出口管為第三管,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還包括閃蒸器,所述第一管遠離所述室內換熱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管遠離所述室外換熱器的一端皆處于所述閃蒸器內,且所述閃蒸器的出氣管與所述壓縮機的補氣口連通,所述第一管上還串接有第一節流元件且所述第一節流元件處于所述制冷劑換熱管遠離所述室內換熱器的一側,所述第三管上串接有第二節流元件。
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空調系統還包括四通換向閥,以實現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內的制冷劑在制冷工況與制熱工況之間的流向切換。
7、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如上述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8、獲取空調系統的運行指令;
9、根據所述運行指令,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的運行模式,并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中的一個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以及控制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與集熱管內的流量。
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所述運行指令為雙蒸發溫度制冷模式時,根據所述運行指令,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的運行模式,并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中的一個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以及控制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與集熱管內的流量具體包括:
11、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運行制冷工況并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并獲取設定溫度值以及室內溫度值、室內濕度值;
12、根據所述設定溫度值、室內溫度值、室內濕度值確定所述室內換熱器的蒸發溫度;
13、依據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后的載冷劑溫度值和所述室內換熱器的蒸發溫度控制調整所述水泵的轉速以及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或者集熱管內的流量。
1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所述運行指令為控溫控濕模式時,根據所述運行指令,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的運行模式,并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中的一個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以及控制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與集熱管內的流量具體包括:
15、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運行制冷工況并控制所述載冷劑過流管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并獲取設定溫度值以及室內溫度值、室內濕度值;
16、根據所述設定溫度值、室內溫度值、室內濕度值確定所述室內換熱器的蒸發溫度;
17、依據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的出風溫度及所述室內溫度值控制調整所述水泵的轉速以及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或者集熱管內的流量。
1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所述運行指令為制熱模式時,根據所述運行指令,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的運行模式,并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中的一個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以及控制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與集熱管內的流量具體包括:
19、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運行制熱工況并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并獲取設定溫度值以及室內溫度值;
20、根據所述設定溫度值、室內溫度值確定所述室內換熱器的冷凝溫度;
21、依據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的出風溫度控制調整所述水泵的轉速以及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或者集熱管內的流量。
2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所述運行指令為雙蒸發溫度制冷模式時,在依據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后的載冷劑溫度值和所述室內換熱器的蒸發溫度控制調整所述水泵的轉速以及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或者集熱管內的流量之后還包括,依據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的進出載冷劑的溫度差值及室內換熱器的蒸發溫度微調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或者集熱管內的流量;或者,
23、當所述運行指令為制熱模式時,在依據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的出風溫度控制調整所述水泵的轉速以及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或者集熱管內的流量之后還包括,依據所述室內換熱器與室內調溫換熱器各自的蒸發溫度差值微調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或者集熱管內的流量。
2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所述運行指令為化霜模式時,根據所述運行指令,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的運行模式,并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中的一個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以及控制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與集熱管內的流量具體包括:
25、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運行制冷工況,并獲取外環溫度;
26、當所述外環溫度高于預設溫度且載冷劑過流管內的載冷劑溫度高于所述室內換熱器的制冷劑換熱管內的制冷劑溫度時,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控制所述水泵運轉。
27、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中間換熱器內同時具備串接于第一管內的制冷劑換熱管、能夠串接于第二管內的載冷劑換熱管及載冷劑過流管,其中,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能夠被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串接于第二管內,從而實現載冷劑循環內的載冷劑與制冷劑壓縮循環內的制冷劑之間的熱交換,而由于室內調溫換熱器布置于室內換熱器的出風側,從而可以利用載冷劑內的冷/熱量對于室內換熱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劑壓縮循環、載冷劑循環及中間換熱器(3),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包括室內換熱器(11),在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運行制冷工況時,所述室內換熱器(11)的制冷劑進口管為第一管,所述載冷劑循環包括室內調溫換熱器(21)、太陽能設備(22)、旁通管路(24)及用于驅動載冷劑循環流動的水泵(23),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21)處于所述室內換熱器(11)的出風側以對所述室內換熱器(11)的出風氣流調溫,所述太陽能設備(22)包括集熱管(221),所述旁通管路(24)與所述集熱管(221)并聯,所述旁通管路(24)及集熱管(221)內的載冷劑流量能夠被控制調整,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21)的載冷劑進口管為第二管,所述中間換熱器(3)內具有串接于所述第一管內的制冷劑換熱管以及能夠可選擇地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的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其中,所述載冷劑換熱管內的載冷劑能夠與所述制冷劑換熱管內的制冷劑換熱,所述載冷劑過流管內的載冷劑與所述制冷劑換熱管內的制冷劑不換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載冷劑循環還包括三通流量閥(25),所述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設備(22)還包括光伏板(222),所述光伏板(222)與所述集熱管(221)之間熱耦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具有壓縮機(13)、室外換熱器(14),所述壓縮機(13)為補氣增焓壓縮機,在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運行制冷工況下,所述室外換熱器(14)的制冷劑出口管為第三管,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還包括閃蒸器(12),所述第一管遠離所述室內換熱器(11)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管遠離所述室外換熱器(14)的一端皆處于所述閃蒸器(12)內,且所述閃蒸器(12)的出氣管與所述壓縮機(13)的補氣口連通,所述第一管上還串接有第一節流元件(151)且所述第一節流元件(151)處于所述制冷劑換熱管遠離所述室內換熱器(11)的一側,所述第三管上串接有第二節流元件(152)。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四通換向閥(16),以實現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的制冷劑在制冷工況與制熱工況之間的流向切換。
6.一種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運行指令為雙蒸發溫度制冷模式時,根據所述運行指令,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的運行模式,并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中的一個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以及控制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24)與集熱管(221)內的流量具體包括: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運行指令為控溫控濕模式時,根據所述運行指令,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的運行模式,并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中的一個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以及控制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24)與集熱管(221)內的流量具體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運行指令為制熱模式時,根據所述運行指令,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的運行模式,并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中的一個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以及控制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24)與集熱管(221)內的流量具體包括:
10.根據權利要求7或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運行指令為雙蒸發溫度制冷模式時,在依據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21)后的載冷劑溫度值和所述室內換熱器(11)的蒸發溫度控制調整所述水泵(23)的轉速以及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24)或者集熱管(221)內的流量之后還包括,依據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21)的進出載冷劑的溫度差值及室內換熱器(11)的蒸發溫度微調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24)或者集熱管(221)內的流量;或者,
11.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運行指令為化霜模式時,根據所述運行指令,控制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的運行模式,并控制所述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中的一個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以及控制載冷劑在所述旁通管路(24)與集熱管(221)內的流量具體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劑壓縮循環、載冷劑循環及中間換熱器(3),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包括室內換熱器(11),在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運行制冷工況時,所述室內換熱器(11)的制冷劑進口管為第一管,所述載冷劑循環包括室內調溫換熱器(21)、太陽能設備(22)、旁通管路(24)及用于驅動載冷劑循環流動的水泵(23),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21)處于所述室內換熱器(11)的出風側以對所述室內換熱器(11)的出風氣流調溫,所述太陽能設備(22)包括集熱管(221),所述旁通管路(24)與所述集熱管(221)并聯,所述旁通管路(24)及集熱管(221)內的載冷劑流量能夠被控制調整,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21)的載冷劑進口管為第二管,所述中間換熱器(3)內具有串接于所述第一管內的制冷劑換熱管以及能夠可選擇地串接于所述第二管內的載冷劑換熱管與載冷劑過流管,其中,所述載冷劑換熱管內的載冷劑能夠與所述制冷劑換熱管內的制冷劑換熱,所述載冷劑過流管內的載冷劑與所述制冷劑換熱管內的制冷劑不換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載冷劑循環還包括三通流量閥(25),所述三通流量閥(25)的進口與所述室內調溫換熱器(21)的出口連通,所述三通流量閥(25)的第一出口與所述集熱管(221)的進口連通,所述三通流量閥(25)的第二出口與所述旁通管路(24)連通,且所述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內皆設有流量調整閥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設備(22)還包括光伏板(222),所述光伏板(222)與所述集熱管(221)之間熱耦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具有壓縮機(13)、室外換熱器(14),所述壓縮機(13)為補氣增焓壓縮機,在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運行制冷工況下,所述室外換熱器(14)的制冷劑出口管為第三管,所述制冷劑壓縮循環還包括閃蒸器(12),所述第一管遠離所述室內換熱器(11)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管遠離所述室外換熱器(14)的一端皆處于所述閃蒸器(12)內,且所述閃蒸器(12)的出氣管與所述壓縮機(13)的補氣口連通,所述第一管上還串接有第一節流元件(151)且所述第一節流元件(1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桂福,聶寶平,楊愛玲,魏志強,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