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轍叉修復,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
技術介紹
1、轍叉是指使車輪由一股鋼軌越過另一股鋼軌的設備,由叉心、翼軌和聯結零件組成。隨著鐵路向重載、高速方向發展,對轍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完成合金鋼轍叉修復時,由于修復過程對合金鋼轍叉的翼軌進行刨切并加裝翼軌鑲板,導致翼軌使用強度降低,翼軌及組裝后的整體強度降低,影響軌道列車的安全運行,制約了軌道列車的高度發展。因此如何解決翼軌及組裝后的整體強度問題是合金鋼轍叉修復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合金鋼轍叉修復時,由于修復過程對合金鋼轍叉的翼軌進行刨切并加裝翼軌鑲板,導致翼軌使用強度降低的問題,進而提出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
2、本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包括兩個翼軌鑲板、兩個補強護板、兩個調整間隔板組和一組螺栓組件,兩個翼軌的外側端面上分別沿長度方向開設有c型槽,c型槽內嵌裝有補強護板,兩個翼軌的內側端面上分別沿長度方向設有锪平槽,锪平槽內設有翼軌鑲板,叉芯設置在兩個翼軌鑲板之間,每個翼軌鑲板與叉芯之間分別設有調整間隔板組,補強護板、翼軌、翼軌鑲板、調整間隔板組和叉芯之間通過一組螺栓組件固接。
4、進一步地,所述補強弧板的長度大于翼軌鑲板的長度。
5、進一步地,所述锪平槽的上端沿長度方向設有限位槽,翼軌鑲板內側端面的上部沿長度方向設有定位緣,定位緣
6、進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前后兩端均設有斜倒角,定位緣的前后兩端均設有過渡倒角。
7、進一步地,翼軌和翼軌鑲板均采用數字化加工完成。
8、進一步地,叉芯的后側設有兩個護軌,翼軌與相鄰的護軌之間均設有間隔鐵a,間隔鐵a設置在翼軌鑲板的后側,兩個翼軌之間設有間隔鐵b,間隔鐵b設置在翼軌鑲板的前側。
9、進一步地,一組螺栓組件包括兩個螺栓組件,兩個螺栓組件沿翼軌的長度方向設置。
10、進一步地,所述螺栓組件包括高強度螺栓、防松墊圈和螺母,高強度螺栓由先至后依次垂直穿過一側的補強護板、一側的翼軌、一側的翼軌鑲板、一側的調整間隔板組、叉芯、另一側的調整間隔板組、另一側的翼軌鑲板、另一側的翼軌和另一側的補強護板,螺母與高強度螺栓的末端螺紋連接,螺母與另一側補強護板的外側端面之間設有防松墊圈。
11、進一步地,所述調整間隔板組包括間隔板調整塊a、間隔板調整塊b和間隔板,間隔板的內側端面上沿長度方向開設兩個限位凹槽,間隔板調整塊a設置在前側的限位凹槽內,間隔板調整塊b設置在后側的限位凹槽內,間隔板調整塊a和間隔板調整塊b的厚度均大于限位凹槽的槽深,間隔板調整塊a和間隔板調整塊b的外側端面與叉芯的側端面相配合。
12、進一步地,前側的高強度螺栓穿過間隔板調整塊a,后側的高強度螺栓穿過間隔板調整塊b。
13、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包含的有益效果是:
14、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主要解決現有鐵路合金鋼轍叉修復過程中,翼軌進行刨切修復后,如何進行加強處理并在組裝后滿足翼軌使用強度的難題,攻克了關乎合金鋼轍叉制約強度及安全運行的關鍵難點。該合金鋼轍叉翼軌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在合金鋼轍叉修復過程中對經過刨切加工的翼軌以及翼軌鑲板的裝配體翼軌自身強度、刨切極限位置補強,提高了整體裝配強度,提高了合金鋼轍叉修復后的安全性、穩定性,可以覆蓋并應用于50kg、60kg多種品類,12#、9#等多種型號的合金鋼轍叉修復。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兩個翼軌鑲板(2)、兩個補強護板(9)、兩個調整間隔板組(3)和一組螺栓組件,兩個翼軌(1)的外側端面上分別沿長度方向開設有C型槽(1-1),C型槽(1-1)內嵌裝有補強護板(9),兩個翼軌(1)的內側端面上分別沿長度方向設有锪平槽(1-2),锪平槽(1-2)內設有翼軌鑲板(2),叉芯(4)設置在兩個翼軌鑲板(2)之間,每個翼軌鑲板(2)與叉芯(4)之間分別設有調整間隔板組(3),補強護板(9)、翼軌(1)、翼軌鑲板(2)、調整間隔板組(3)和叉芯(4)之間通過一組螺栓組件固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強護板(9)的長度大于翼軌鑲板(2)的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锪平槽(1-2)的上端沿長度方向設有限位槽(1-3),翼軌鑲板(2)內側端面的上部沿長度方向設有定位緣(2-1),定位緣(2-1)設置在限位槽(1-3)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
5.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翼軌(1)和翼軌鑲板(2)均采用數字化加工完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叉芯(4)的后側設有兩個護軌(7),翼軌(1)與相鄰的護軌(7)之間均設有間隔鐵A(6),間隔鐵A(6)設置在翼軌鑲板(2)的后側,兩個翼軌(1)之間設有間隔鐵B(8),間隔鐵B(8)設置在翼軌鑲板(2)的前側。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一組螺栓組件包括兩個螺栓組件,兩個螺栓組件沿翼軌(1)的長度方向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組件包括高強度螺栓(10)、防松墊圈(11)和螺母(12),高強度螺栓(10)由先至后依次垂直穿過一側的補強護板(9)、一側的翼軌(1)、一側的翼軌鑲板(2)、一側的調整間隔板組(3)、叉芯(4)、另一側的調整間隔板組(3)、另一側的翼軌鑲板(2)、另一側的翼軌(1)和另一側的補強護板(9),螺母(12)與高強度螺栓(10)的末端螺紋連接,螺母(12)與另一側補強護板(9)的外側端面之間設有防松墊圈(11)。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間隔板組(3)包括間隔板調整塊A(13)、間隔板調整塊B(14)和間隔板(15),間隔板(15)的內側端面上沿長度方向開設兩個限位凹槽(15-1),間隔板調整塊A(13)設置在前側的限位凹槽(15-1)內,間隔板調整塊B(14)設置在后側的限位凹槽(15-1)內,間隔板調整塊A(13)和間隔板調整塊B(14)的厚度均大于限位凹槽(15-1)的槽深,間隔板調整塊A(13)和間隔板調整塊B(14)的外側端面與叉芯(4)的側端面相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前側的高強度螺栓(10)穿過間隔板調整塊A(13),后側的高強度螺栓(10)穿過間隔板調整塊B(1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兩個翼軌鑲板(2)、兩個補強護板(9)、兩個調整間隔板組(3)和一組螺栓組件,兩個翼軌(1)的外側端面上分別沿長度方向開設有c型槽(1-1),c型槽(1-1)內嵌裝有補強護板(9),兩個翼軌(1)的內側端面上分別沿長度方向設有锪平槽(1-2),锪平槽(1-2)內設有翼軌鑲板(2),叉芯(4)設置在兩個翼軌鑲板(2)之間,每個翼軌鑲板(2)與叉芯(4)之間分別設有調整間隔板組(3),補強護板(9)、翼軌(1)、翼軌鑲板(2)、調整間隔板組(3)和叉芯(4)之間通過一組螺栓組件固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強護板(9)的長度大于翼軌鑲板(2)的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锪平槽(1-2)的上端沿長度方向設有限位槽(1-3),翼軌鑲板(2)內側端面的上部沿長度方向設有定位緣(2-1),定位緣(2-1)設置在限位槽(1-3)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3)的前后兩端均設有斜倒角(1-4),定位緣(2-1)的前后兩端均設有過渡倒角(2-2)。
5.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翼軌(1)和翼軌鑲板(2)均采用數字化加工完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合金鋼轍叉修復的雙側加持補強結構,其特征在于:叉芯(4)的后側設有兩個護軌(7),翼軌(1)與相鄰的護軌(7)之間均設有間隔鐵a(6),間隔鐵a(6)設置在翼軌鑲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萍,徐洪范,陳超,劉冰,周際,周永海,賀亞超,劉帥,徐澤,張婷婷,隋志成,張書昂,洪建安,劉宛昕,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國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