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家電設備,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旋鈕組件和電器設備。
技術介紹
1、家電設備普遍選用旋鈕對設備進行控制。相關技術中,控制旋鈕需要與傳感器件直接接觸,使傳感器件能夠采集到旋鈕的旋轉角度,因此存在容易藏污納垢,且不易清潔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或相關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2、為此,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旋鈕組件。
3、本申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種旋鈕組件。
4、本申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種旋鈕組件。
5、本申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種旋鈕組件。
6、本申請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種電器設備。
7、有鑒于此,根據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旋鈕組件,包括:磁感應器件和磁性旋鈕,磁性旋鈕與磁感應器件對應設置,其中,磁感應器件能夠根據磁性旋鈕的磁場變化獲取磁性旋鈕的旋轉角度。
8、在該技術方案中,旋鈕組件應用于電器設備,磁感應器件與磁性旋鈕相對設置,磁性旋鈕能夠相對磁感應器件旋轉,磁感應器件能夠獲取到磁性旋鈕的磁場變化,并根據感應到的磁場變化確定磁性旋鈕的旋轉角度。
9、磁感應器件通過采集磁性旋鈕的磁場變化信息,并基于磁場變化信息確定磁性旋鈕的旋轉角度。可以理解的是,磁感應器件可以在不與磁性旋鈕接觸的情況下,采集到磁性旋鈕產生的磁場信息,因此,安裝在電器設備的旋鈕組件中的磁感應器件和磁性旋鈕之間可以無接觸設置,解決了相關技術中的傳感器件與控制旋鈕的連接結構之間容易藏污納垢
10、本申請技術方案中,旋鈕組件包括磁性旋鈕,以及無需與磁性旋鈕直接接觸的磁感應器件,通過該磁感應器件能夠對磁性旋鈕在旋轉時產生的磁場進行采集,并根據采集到的磁場信息確定磁性旋鈕的旋轉角度,從而傳輸相應的控制信號,由于磁性旋鈕與磁感應器件無需直接接觸,避免了磁性旋鈕與磁感應器件連接位置的藏污納垢,且便于對磁性旋鈕進行維護和清理。
11、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磁性旋鈕包括:本體和第一磁性件。第一磁性件與本體固定連接,且第一磁性件與磁感應器件對應設置,其中,磁感應器件用于獲取第一磁性件的旋轉角度。
12、在該技術方案中,磁性旋鈕包括本體,以及與本體固定連接的第一磁性件,第一磁性件為感應磁性件,第一磁性件與旋鈕的本體固定連接,即旋鈕本體旋轉時能夠帶動第一磁性件旋轉。磁感應器件與第一磁性件相對設置,磁感應器件能夠獲取到第一磁性件隨旋鈕本體旋轉的旋轉角度,并且根據旋轉角度向外輸出控制信號。
13、在該技術方案中,磁性旋鈕中包括本體和第一磁性件,該第一磁性件作為感應磁性件,使磁性旋鈕能夠產生磁場,并使磁感應器件能夠采集到磁性旋鈕旋轉時的磁場變化信息。在磁性旋鈕旋轉時第一磁性件能夠隨著本體一同旋轉,保證磁感應器件根據磁場變化信息確定旋轉角度的準確性。
14、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旋鈕組件還包括:第二磁性件,與磁性旋鈕對應設置;
15、磁性旋鈕還包括:第三磁性件,與本體相連接,本體通過第三磁性件的磁性與第二磁性件相吸合。
16、在該技術方案中,旋鈕組件中還設置有第二磁性件,且磁性旋鈕中設置有第三磁性件,磁性旋鈕能夠通過第二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安裝在電器設備中。由于第二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能夠相互吸合,在將第二磁性件設置在電器設備中時,磁性旋鈕在第三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之間磁力的作用下能夠安裝在電器設備。
17、具體來說,通過將磁感應器件和第二磁性件均設置在電器設備的內部,磁性旋鈕設置在電器設備的外部,在磁性旋鈕中的第三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的磁力作用下,磁性旋鈕能夠穩固吸合在電器設備的外側壁。磁性旋鈕中的第一磁性件與磁感應器件相對設置,在磁性旋鈕旋轉時,磁感應器件能夠采集磁性旋鈕的磁場變化,從而采集到磁性旋鈕的旋轉信息。
18、本申請技術方案中,旋鈕組件中包括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能夠與旋鈕的本體所連接的第三磁性件相配合,將磁性旋鈕安裝在電子設備中合適的安裝位置,且通過磁性吸合的方式對磁性旋鈕進行安裝,使磁性旋鈕以可拆卸的方式與電器設備連接,便于將磁性旋鈕進行單獨拆洗。
19、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第一磁性件的磁極與第二磁性件的磁極錯位設置。
20、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磁性件的正極與第二磁性件的正極和負極均錯位設置,且第一磁性件的負極與第二磁性件的正極和負極均錯位設置。
21、本申請技術方案中,通過將第一磁性件的磁極錯開第二磁性件的磁極進行設置,能夠避免第二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的磁場影響感應元件對第一磁性件的磁場檢測的準確性,進一步保證感應元件對第一磁性件隨旋鈕旋轉的旋轉角度檢測的準確性。
22、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第二磁性件的正極與第三磁性件的負極對應設置,且第二磁性件的負極與第三磁性件的正極對應設置。
23、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二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通過異性相吸的原理相吸合,故第二磁性件的正極與第三磁性件的負極相對應設置,且第二磁性件的負極與第三磁性件的正極相對應設置,保證第二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之間具有較高的磁吸力,進而提高旋鈕與面板貼合的穩定性。
24、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第二磁性件能夠相對面板旋轉,故在安裝旋鈕時,可以通過將旋鈕安裝第三磁性件的一側靠近面板安裝第二磁性件的位置,在磁極異性相吸的作用下,第三磁性件能夠相對面板的第一板面旋轉,與第二磁性件相吸合,從而將旋鈕安裝在面板上。
25、本申請技術方案中,通過將第二磁性件的正極和負極分別與第三磁性件的負極和正極對應設置,能夠進一步提高旋鈕與面板貼合的穩定性。
26、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第三磁性件呈環狀;
27、磁性旋鈕還包括:限位環,設置于本體;限位柱,設置于本體,且位于限位環內,限位柱與限位環之間形成環形槽,環形槽用于容納第三磁性件。
28、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三磁性件為環形磁性件,本體上設置有限位環和限位柱,且限位柱位于限位環內部,通過限位環和限位柱,在旋鈕的本體上形成有環形槽,環形槽的槽體與第三磁性件形狀尺寸均相匹配,通過將第三磁性件設置在環形槽內,提高第三磁性件與本體連接的穩定性。
29、本申請技術方案中,在旋鈕的本體上設置限位環和限位柱,通過限位環和限位柱形成的環形槽能夠對呈環狀的第三磁性件進行限位,從而使第三磁性件能夠穩定安裝在旋鈕上。
30、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第二磁性件呈環狀,第三磁性件的外徑與第二磁性件的外徑相匹配,和/或第三磁性件的內徑與第二磁性件的內徑相匹配。
31、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二磁性件也為環形磁性件。環形磁性件包括內徑和外徑,第二磁性件的內徑與第三磁性件的內徑相匹配,且第二磁性件的外徑與第三磁性件的內徑相匹配,能夠保證第二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的形狀相匹配。
32、本申請技術方案中,通過將第二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的形狀和尺寸相匹配設置,使第二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為相同形狀和尺寸的磁性件,即能夠將同一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旋鈕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鈕組件還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極與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極錯位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正極與所述第三磁性件的負極對應設置,且所述第二磁性件的負極與所述第三磁性件的正極對應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性件呈環狀;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呈環狀,所述第三磁性件的外徑與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外徑相匹配,和/或所述第三磁性件的內徑與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內徑相匹配。
8.一種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旋鈕包括: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鈕組件還包括:
11.一種旋鈕組件,其特征在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旋鈕包括: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旋鈕還包括:
14.根據權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15.一種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包括:
17.根據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18.一種電器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電器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器設備還包括:
20.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電器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開設有安裝口;
21.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電器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器設備還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旋鈕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鈕組件還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極與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極錯位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正極與所述第三磁性件的負極對應設置,且所述第二磁性件的負極與所述第三磁性件的正極對應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性件呈環狀;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呈環狀,所述第三磁性件的外徑與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外徑相匹配,和/或所述第三磁性件的內徑與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內徑相匹配。
8.一種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旋鈕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旋鈕包括:
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德成,李思源,郭遠久,杜祖靜,邱雪英,曾雪妍,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美的環境電器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