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線電纜,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及其整合方法。
技術介紹
1、機車車輛電纜主要用于機車車體內部,作為車輛信號控制、動力傳輸、網絡通信的主要連接通道,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列車行車安全。
2、機車車輛電纜(車載電纜),主要安裝在機車車體內部,敷設空間狹小,敷設環境非常復雜,往往同一電纜槽內需要同時敷設各種不同線纜(無保護緊密排列)。而對于車體內部敷設的數量眾多的單芯電源線,用戶通常采用直接敷設或簡易捆扎方式布線。由于這類產品既無外皮保護,又屬于薄壁絕緣(為節省空間,一般絕緣層厚度僅為0.18~0.25mm),在列車長期運行過程中,經常由于頻繁震動摩擦損傷絕緣層,影響產品質量,造成安全隱患。此外,南方潮濕地區常年空氣濕度極大,而機車類電纜絕緣多采用無鹵低煙阻燃輻照交聯聚烯烴材料,這類材料易吸潮,尤其是線纜槽內有較大水汽時,絕緣性能急速下降,對列車行車安全造成較大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及其整合方法,將不同單芯電纜進行整合,以線束集成方式代替原有直接敷設或捆扎敷設方式,并添加特殊打孔防潮報警芯線,間隙采用阻水棉填充(防止縱向潮氣),并在線束最外層擠包0.2mm防水耐磨保護套(防止徑向潮氣)。這樣的新型整合方式既增加了電纜的使用壽命,又大幅提高電纜防潮能力,同時確保了線束中一旦潮氣入侵,可在第一時間發出報警信號,及時排查故障隱患,為行車安全提供了更為可靠的保證。同時,線束中根據用戶使用需求可添加一定數量的備用線芯,方
2、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3、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包括線束芯線,所述線束芯線外包覆有防水耐磨保護套1,線束芯線包括若干根多種規格的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打孔報警線3和備用芯線4,線束芯線的縫隙間填充有阻水填充繩5。
4、所述打孔報警線3有兩根,分別位于線束芯線兩側,打孔報警線3包括直徑為0.5mm的實心軟圓銅線,所述實心軟圓銅線上擠包一層pe絕緣套,所述絕緣套上沿其長度方向等間距開設有多個孔洞。
5、所述備用芯線4包括一根規格與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中最大規格相同的單芯線。
6、所述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包括4根0.5mm2動力控制芯線、5根0.75mm2動力控制芯線、3根1.0mm2動力控制芯線、5根1.5mm2動力控制芯線、4根2.5mm2動力控制芯線,所述備用芯線4包括1根1.0mm2備用芯線和一根2.5mm2備用芯線。
7、所述防水耐磨保護套1為厚度為0.2mm的彈性體保護套。
8、所述防水耐磨保護套1內的若干根多種規格的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及備用芯線4按照規格從小到大從內向外排列。
9、所述阻水填充繩5采用阻水紗制成。
10、所述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兩端壓接設備連接端子,所述打孔報警線3兩端連接報警器,所述備用芯線4兩端絕緣封頭密封。
11、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的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若干根多種規格的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與備用芯線4按照芯線規格內小外大的排列規則整合成線束芯線,在線束芯線整合過程中將打孔報警線3設置在線束芯線外層,且在線束芯線整合過程中在芯線縫隙間添加阻水填充繩5參與成束,使線束芯線之間密實無間隙,最后在線束芯線最外層擠包0.2mm厚的防水耐磨保護套1。
12、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的整合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13、(1)首先將所有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依據0.5mm2動力控制芯線為藍色、0.75mm2動力控制芯線為橘色、1.0mm2動力控制芯線為綠色、1.5mm2動力控制芯線為棕色、2.5mm2動力控制芯線為灰色的標準色譜進行區分,同時備用芯線4為黑色,打孔報警線3為紅色,并采用顏色加數字的組合方式進行分組排列,即同一規格單線設計為同一組顏色,以不同數字序號加以區分;
14、(2)將4根0.5mm2動力控制芯線進行絞合形成中心組,并在4根0.5mm2動力控制芯線的中間填充阻水填充繩5參與成束;
15、(3)將5根0.75mm2動力控制芯線、3根1.0mm2動力控制芯線以及1根1.0mm2備用芯線圍繞中心組外周一圈進行絞合形成中圈層;
16、(4)將5根1.5mm2動力控制芯線、4根2.5mm2動力控制芯線、1根2.5mm2備用芯線和兩根打孔報警線3圍繞中圈層外周一圈進行絞合形成外圈層,兩根打孔報警線3對稱設置在外圈層的兩側;
17、(5)最后在外圈層外周擠包0.2mm防水耐磨保護套1,形成防潮報警線束;
18、在上述步驟中,相同規格的芯線在排列成圈時排列在一起,在芯線與芯線之間的縫隙間填充阻水填充繩5參與絞合成束,同時保證整體線束芯線呈圓整狀。
19、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專利技術通過對機車車體內部敷設的數量眾多不同規格的單芯電源線進行排列設計,并通過集合打孔報警線、備用芯線、阻水填充繩以及防水耐磨保護套等獨特的設計,賦予了機車動力傳輸電纜優秀的防潮、防腐蝕、耐磨、長壽命等特性。其中,設置的備用芯線是為了方便后期線束使用過程中因意外出現某根芯線故障時可應急更換,縮短維修時間,最大程度保障列車運行安全可靠,特殊情況也可為搶險救援贏得時間;設置的阻水填充繩確保了線束芯線之間密實無間隙,防止水汽縱向滲透,并可滿足成束圓整性要求;設置的打孔報警線可在第一時間發出報警信號,確保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排查故障隱患,為行車安全提供了更為可靠的質量保障;設置的防水耐磨保護套可提高線束在布線槽內的耐磨性,防止運行過程中因長期震動造成線束外層芯線磨損,大幅提高線束使用壽命,同時,保護套良好的隔離性能也可保護線束芯線不受外界潮氣、油污及其他腐蝕環境的影響,進一步保障了列車運行的安全性。
21、同時本專利技術的線束布線還具有施工便捷、美觀、方便后期線束維護、可縮短維修時間等特點,大幅提高了產品的使用壽命,為機車車輛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傳輸性能。避免了列車運行過程中諸多安全隱患,為國家的鐵路建設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信息傳輸通道。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包括線束芯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線束芯線外包覆有防水耐磨保護套(1),線束芯線包括若干根多種規格的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打孔報警線(3)和備用芯線(4),線束芯線的縫隙間填充有阻水填充繩(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報警線(3)有兩根,分別位于線束芯線兩側,打孔報警線(3)包括直徑為0.5mm的實心軟圓銅線,所述實心軟圓銅線上擠包一層PE絕緣套,所述絕緣套上沿其長度方向等間距開設有多個孔洞。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備用芯線(4)包括一根規格與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中最大規格相同的單芯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包括4根0.5mm2動力控制芯線、5根0.75mm2動力控制芯線、3根1.0mm2動力控制芯線、5根1.5mm2動力控制芯線、4根2.5mm2動力控制芯線,所述備用芯線(4)包括1根1.0mm2備用芯線和一根2.5mm2備用芯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耐磨保護套(1)內的若干根多種規格的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及備用芯線(4)按照規格從小到大從內向外排列。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填充繩(5)采用阻水紗制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兩端壓接設備連接端子,所述打孔報警線(3)兩端連接報警器,所述備用芯線(4)兩端絕緣封頭密封。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的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將若干根多種規格的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與備用芯線(4)按照芯線規格內小外大的排列規則整合成線束芯線,在線束芯線整合過程中將打孔報警線(3)設置在線束芯線外層,且在線束芯線整合過程中在芯線縫隙間添加阻水填充繩(5)參與成束,使線束芯線之間密實無間隙,最后在線束芯線最外層擠包0.2mm厚的防水耐磨保護套(1)。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的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包括線束芯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線束芯線外包覆有防水耐磨保護套(1),線束芯線包括若干根多種規格的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打孔報警線(3)和備用芯線(4),線束芯線的縫隙間填充有阻水填充繩(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報警線(3)有兩根,分別位于線束芯線兩側,打孔報警線(3)包括直徑為0.5mm的實心軟圓銅線,所述實心軟圓銅線上擠包一層pe絕緣套,所述絕緣套上沿其長度方向等間距開設有多個孔洞。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備用芯線(4)包括一根規格與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中最大規格相同的單芯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控制單芯電線(2)包括4根0.5mm2動力控制芯線、5根0.75mm2動力控制芯線、3根1.0mm2動力控制芯線、5根1.5mm2動力控制芯線、4根2.5mm2動力控制芯線,所述備用芯線(4)包括1根1.0mm2備用芯線和一根2.5mm2備用芯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潮報警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耐磨保護...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淳,李俊霞,閆春子,方宇,侯智峰,
申請(專利權)人:天水鐵路電纜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