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垃圾壓縮的,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
技術介紹
1、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都會產生大量的垃圾,這些垃圾最開始時被丟棄在各種形狀、大小的垃圾桶中,為了能夠更加方便的收集和丟棄垃圾,因此會在各個地方都設置垃圾桶,然后由專門的環衛工人將垃圾收集起來,此時垃圾收集起來后并不會直接運輸到處理中心,而是需要先堆放在中轉站來對垃圾進行臨時儲存,然后再由專門的垃圾車來對垃圾進行轉移。
2、因此需要設置多個垃圾中轉站用來臨床堆放垃圾,常見的垃圾中轉站并不具有垃圾壓縮功能,僅作為垃圾的臨時存放,在垃圾裝卸時都需要人工或者相關設備來操作,部分垃圾中轉站具有一定的垃圾壓縮功能,即將具有可壓縮條件的垃圾進行壓縮,這樣壓縮后的垃圾體積更小,更便于裝車和運輸,但是這類垃圾壓縮后裝車也并不方便,仍然需要人工或者設備來輔助裝置,也相當耗時耗力。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能夠進行垃圾壓縮的同時,方便地進行壓縮后垃圾的裝車操作,不需要額外的輔助裝車設備。
2、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本專利技術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包括水平設置的壓縮箱,與所述壓縮箱上側連通的進料箱,與所述壓縮箱其中一端連通的s形的排料箱,設于所述壓縮箱遠離所述排料箱一端的壓縮裝置,以及設于所述壓縮箱靠近所述排料箱一端內部的擋料裝置;所述排料箱遠離所述壓縮箱的一端的高度高于相對的另一端。
3、進一步地,所述排料箱遠離所述壓縮箱的一端的高度
4、進一步地,所述擋料裝置包括開設于所述壓縮箱上下兩側的通孔,一對呈對稱式設于所述壓縮箱內的擋塊,轉軸,以及第一驅動裝置;所述擋塊沿豎直方向所在截面為扇形,所述轉軸設于所述擋塊的軸線處,所述轉軸設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壓縮裝置的一側且與所述壓縮箱轉動連接,一所述擋塊設于一所述通孔處,所述擋塊的弧形面靠近所述排料箱設置;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用于驅動所述擋塊沿所述轉軸轉動。
5、進一步地,所述壓縮裝置包括豎直設于所述壓縮箱內的第一壓縮板,一對分別與所述第一壓縮板上下兩側鉸接的第二壓縮板,設于所述第一壓縮板遠離所述排料箱一側的固定塊,與所述固定塊連接的第一液壓機,以及一對分別與所述固定塊上下兩側鉸接的第二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驅動裝置與所述第二壓縮板鉸接。
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一對開設于所述壓縮箱外壁的弧形的滑孔,滑動設于所述滑孔中的滑塊,與所述滑塊鉸接的驅動桿,同時與一對所述驅動桿鉸接的驅動塊,以及水平設置且與所述驅動塊連接的第二液壓機;所述滑塊穿過所述滑孔后與所述擋塊側邊固定連接;所述滑孔以所述轉軸的軸線為圓心,所述第二液壓機與所述壓縮箱外壁固定連接。
7、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第三液壓機,所述第三液壓機一端與所述固定塊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壓縮板鉸接。
8、進一步地,所述進料箱正上方設有倒置的第四液壓機,用以支撐所述第四液壓機的支架,以及設于所述第四液壓機下端部的壓板;所述壓板滑動設于所述進料箱中。
9、進一步地,所述壓縮箱設于地面下方。
10、進一步地,所述排料箱內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壓縮箱內部的高度。
11、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在使用時將垃圾直接排入到進料箱中,垃圾通過進料箱進入到壓縮箱中,壓縮裝置對垃圾進行水平擠壓,擠壓成塊狀后再送入到排料箱中,然后壓縮裝置回到原位,而處于排料箱中的垃圾塊被擋料裝置阻擋,無法再回到壓縮箱中,這樣通過不斷地擠壓,能夠將垃圾塊充滿排料箱,而處于排料箱最上端的垃圾則會被擠出,此時可以直接將轉移車或其他容器置于排料箱出口下方,就能夠快速地將垃圾塊進行裝車轉移。整個過程不需要專門的設備或者人工來轉移被壓縮后的垃圾塊,能夠實現在一邊壓縮,一邊裝車。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設置的壓縮箱(11),與所述壓縮箱(11)上側連通的進料箱(12),與所述壓縮箱(11)其中一端連通的S形的排料箱(13),設于所述壓縮箱(11)遠離所述排料箱(13)一端的壓縮裝置(40),以及設于所述壓縮箱(11)靠近所述排料箱(13)一端內部的擋料裝置(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箱(13)遠離所述壓縮箱(11)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進料箱(12)上端面的高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料裝置(20)包括開設于所述壓縮箱(11)上下兩側的通孔(21),一對呈對稱式設于所述壓縮箱(11)內的擋塊(22),轉軸(23),以及第一驅動裝置(3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裝置(40)包括豎直設于所述壓縮箱(11)內的第一壓縮板(42),一對分別與所述第一壓縮板(42)上下兩側鉸接的第二壓縮板(43),設于所述第一壓縮板(42)遠離所述排料箱(13)一側的固定塊(44),與所述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裝置(30)包括一對開設于所述壓縮箱(11)外壁的弧形的滑孔(31),滑動設于所述滑孔(31)中的滑塊(32),與所述滑塊(32)鉸接的驅動桿(33),同時與一對所述驅動桿(33)鉸接的驅動塊(34),以及水平設置且與所述驅動塊(34)連接的第二液壓機(35);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第三液壓機(45),所述第三液壓機(45)一端與所述固定塊(44)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壓縮板(43)鉸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箱(12)正上方設有倒置的第四液壓機(14),用以支撐所述第四液壓機(14)的支架(15),以及設于所述第四液壓機(14)下端部的壓板(16);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箱(11)設于地面下方。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箱(13)內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壓縮箱(11)內部的高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設置的壓縮箱(11),與所述壓縮箱(11)上側連通的進料箱(12),與所述壓縮箱(11)其中一端連通的s形的排料箱(13),設于所述壓縮箱(11)遠離所述排料箱(13)一端的壓縮裝置(40),以及設于所述壓縮箱(11)靠近所述排料箱(13)一端內部的擋料裝置(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箱(13)遠離所述壓縮箱(11)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進料箱(12)上端面的高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料裝置(20)包括開設于所述壓縮箱(11)上下兩側的通孔(21),一對呈對稱式設于所述壓縮箱(11)內的擋塊(22),轉軸(23),以及第一驅動裝置(3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裝置(40)包括豎直設于所述壓縮箱(11)內的第一壓縮板(42),一對分別與所述第一壓縮板(42)上下兩側鉸接的第二壓縮板(43),設于所述第一壓縮板(42)遠離所述排料箱(13)一側的固定塊(44),與所述固定塊(44)連接的第一液壓機(41),以及一對分別與所述固定塊(44)上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志,鐘興勇,劉森,李崇文,邢憲峰,彭科,李國太,彭代兵,張于暉,倪博,
申請(專利權)人:今創城投成都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