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申請主張于2023年3月31日向韓國專利局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23-0043063號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包含在本說明書中。本說明書涉及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機發光器件。
技術介紹
1、通常情況下,有機發光現象是指利用有機物質將電能轉換為光能的現象。利用有機發光現象的有機發光器件通常具有包括陽極和陰極以及位于它們之間的有機物層的結構。在這里,為了提高有機發光器件的效率和穩定性,有機物層大多情況下由分別利用不同的物質構成的多層結構形成,例如,可以由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等形成。對于這樣的有機發光器件的結構而言,如果在兩電極之間施加電壓,則空穴從陽極注入有機物層,電子從陰極注入有機物層,當所注入的空穴和電子相遇時會形成激子(exciton),該激子重新躍遷至基態時就會發出光。
2、持續要求開發用于如上所述的有機發光器件的新的材料。
技術實現思路
1、技術課題
2、本說明書提供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機發光器件。
3、課題的解決方法
4、本說明書提供下述化學式1的化合物。
5、[化學式1]
6、
7、在上述化學式1中,
8、x1和x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獨立地為o或s,
9、l1為直接鍵合、取代或未取代的亞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2價的雜環基,
10、其中,l1進一步被氘、羥基、氰基、鹵素基團、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環烷基、取
11、r1至r8中的一個和r101至r110中的一個各自與l1連接,其余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獨立地為氫、氘、羥基、氰基、鹵素基團、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環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雜環基,任選地可以與彼此相鄰的取代基結合而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環,
12、m為1至4的整數,m為2以上時,l1彼此相同或不同,
13、x為1或2,y為1或2,
14、x和y各自為2時,括號內的結構彼此相同或不同。
15、另外,本說明書提供一種有機發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陽極、陰極、以及設置在上述陽極與上述陰極之間的1層以上的有機物層,上述有機物層中的1層以上包含上述的化合物。
16、專利技術效果
17、使用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的化合物的有機發光器件能夠實現低驅動電壓、高發光效率或長壽命。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下述化學式1的化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x為1,所述y為1,或者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x為1,所述y為1,所述L1為下述化學式A或B: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x為1,所述y為1,所述R1至R8和R101至R110中的一個為下述化學式A-1或B-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與R2、R2與R3、以及R4與R5、R101與R102、R102與R103、R103與R104、R105與R106、R106與R107、R108與R109、以及R109與R110中的至少一者結合而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烴環。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學式1為下述結構中的任一個:
7.一種有機發光器件,包括:陽極、陰極、以及設置在所述陽極與所述陰極之間的1層以上的有機物層,所述有機物層中的1層以上包含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所述化學式1的化合物。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有機發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機物層包括設置在所述陽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有機發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二發光層包含下述化學式2的化合物和化學式3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化合物: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有機發光器件,其中,所述發光層的所述第一發光層包含所述化學式1的化合物作為第一主體物質,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有機發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發光層和第二發光層各自還包含摻雜劑物質。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有機發光器件,其中,所述摻雜劑物質為熒光摻雜劑。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有機發光器件,其中,所述熒光摻雜劑為芘系化合物或非芘系化合物。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有機發光器件,其中,所述非芘系化合物為芳基胺系化合物或硼系化合物。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1.一種下述化學式1的化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x為1,所述y為1,或者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x為1,所述y為1,所述l1為下述化學式a或b: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x為1,所述y為1,所述r1至r8和r101至r110中的一個為下述化學式a-1或b-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與r2、r2與r3、以及r4與r5、r101與r102、r102與r103、r103與r104、r105與r106、r106與r107、r108與r109、以及r109與r110中的至少一者結合而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烴環。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學式1為下述結構中的任一個:
7.一種有機發光器件,包括:陽極、陰極、以及設置在所述陽極與所述陰極之間的1層以上的有機物層,所述有機物層中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河宰承,琴水井,李多精,全智藝,曹宇珍,崔地寧,李禹哲,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LG化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