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凈水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濾芯組件、水路系統及凈水裝置。
技術介紹
1、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飲用水的水質開始備受關注。反滲透凈水裝置因其制出的純凈水更新鮮、更衛生、更安全而越來越受歡迎。將前置濾芯組件、反滲透濾芯組件和后置濾芯組件集成為一個過濾單元,是未來凈水裝置的發展趨勢,其可以實現凈水裝置整機尺寸的降低,減少凈水裝置的占用空間,實現凈水裝置的小型化。
2、傳統的一體化濾芯組件其前置過濾單元、后置過濾單元、反滲透過濾單元均設置在殼體中,不可以單獨進行更換,但是由于反滲透過濾單元的壽命往往比前置及后置過濾單元的壽命長,這樣就導致前置及后置過濾單元壽命到期時,反滲透過濾單元的壽命仍然未到期,此時必須對整個一體化濾芯進行更換,浪費了反滲透單元的壽命。而將前置濾芯組件、反滲透濾芯組件和后置濾芯組件集成為一個過濾單元,且前置濾芯可拆卸時,需要設計新的水流流路以滿足濾芯集成化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濾芯組件,旨在提供一種前置濾芯可拆卸地濾芯組件的新的流路。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濾芯組件,所述濾芯組件包括濾瓶、濾蓋、中心管、第一過濾組件以及第二過濾組件;所述濾瓶具有容納腔;所述濾蓋蓋合所述濾瓶;所述中心管設置于所述容納腔中,所述中心管將所述容納腔分隔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外周;所述第一過濾組件包括前置濾芯、后置濾芯和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設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內,并將所述第一腔室分隔
3、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濾蓋上設置有第一進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進水口、第二出水口和廢水出水口,所述第一進水口、第一出水口與所述第一過濾腔連通,所述第二出水口與所述第二過濾腔連通,所述第二進水口、所述廢水出水口與所述第二腔室連通,所述中心管設置有第一過水孔,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過濾腔通過所述第一過水孔連通;由所述第一進水口流入所述第一過濾腔內的水,經過所述前置濾芯過濾后由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由所述第二進水口流入所述第二腔室內的水,經過所述反滲透濾芯過濾后分兩路,一路由所述廢水出水口流出,另一路流向所述后置濾芯過濾后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
4、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分隔件與所述第一腔室的內壁密封連接,所述第二過濾腔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腔遠離所述濾蓋的一側;所述前置濾芯與所述第一過濾腔的內壁面形成第一過水間隙,所述第一過水間隙與所述第一進水口連通。
5、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過濾組件還包括上端蓋,所述前置濾芯設置于所述上端蓋與所述分隔件之間,所述前置濾芯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與所述上端蓋和所述分隔件膠接。
6、在一實施例中,所述上端蓋與所述濾蓋活動連接。
7、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前置濾芯呈中空筒狀設置,所述前置濾芯的內部形成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與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
8、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反滲透濾芯呈中空筒狀設置,所述反滲透濾芯與所述濾瓶的內壁面之間形成第二過水間隙,所述第二過水間隙與所述第二進水口連通。
9、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過濾組件還包括反滲透頂蓋和反滲透底蓋,所述反滲透濾芯設置于所述反滲透頂蓋和所述反滲透底蓋之間,所述反滲透濾芯與所述反滲透頂蓋膠接。
10、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反滲透濾芯的出水側與所述廢水出水口和所述第一過水孔連通。
11、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后置濾芯呈中空筒狀設置,所述后置濾芯與所述中心管的內壁面形成第三過水間隙,所述第三過水間隙與所述第一過水孔連通,流入所述第三過水間隙的水經所述后置濾芯過濾后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
12、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過濾組件還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設置于所述出水通道,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出水口密封導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與所述后置濾芯的出水側密封導通。
13、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呈桶狀設置,所述后置濾芯設置于所述分隔件內,所述分隔件的周壁與所述第二過濾腔的腔壁形成所述第三過水間隙,所述分隔件的周壁設置有第二過水孔,流入所述第三過水間隙的水流經所述第二過水孔并通過所述后置濾芯進行過濾。
14、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過濾組件還包括下端蓋,所述下端蓋與所述分隔件的底部連接,所述后置濾芯的頂部與所述分隔件膠接,所述后置濾芯的底部與所述下端蓋膠接。
15、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濾蓋包括濾瓶蓋和濾芯蓋,所述濾瓶蓋蓋合所述濾瓶,所述濾瓶蓋設置有避讓口,所述避讓口對應所述第一腔室設置,所述濾芯蓋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避讓口處。
16、本專利技術還提出一種水路系統,所述水路系統包括上述濾芯組件。所述濾芯組件包括濾瓶、濾蓋、中心管、第一過濾組件以及第二過濾組件;所述濾瓶具有容納腔;所述濾蓋蓋合所述濾瓶;所述中心管設置于所述容納腔中,所述中心管將所述容納腔分隔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外周;所述第一過濾組件包括前置濾芯、后置濾芯和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設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內,并將所述第一腔室分隔為第一過濾腔和第二過濾腔,所述前置濾芯設置于所述第一過濾腔,所述后置濾芯設置于所述第二過濾腔;所述第二過濾組件包括反滲透濾芯,所述反滲透濾芯套設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面,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
17、本專利技術還提出一種凈水裝置,所述凈水裝置包括上述水路系統,所述水路系統包括濾芯組件。所述濾芯組件包括濾瓶、濾蓋、中心管、第一過濾組件以及第二過濾組件;所述濾瓶具有容納腔;所述濾蓋蓋合所述濾瓶;所述中心管設置于所述容納腔中,所述中心管將所述容納腔分隔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外周;所述第一過濾組件包括前置濾芯、后置濾芯和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設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內,并將所述第一腔室分隔為第一過濾腔和第二過濾腔,所述前置濾芯設置于所述第一過濾腔,所述后置濾芯設置于所述第二過濾腔;所述第二過濾組件包括反滲透濾芯,所述反滲透濾芯套設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面,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
18、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通過將前置濾芯、反滲透濾芯和后置濾芯集成為一個過濾單元,且通過中心管將濾瓶內的容納腔分隔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第一腔室又通過分隔件分隔為第一過濾腔和第二過濾腔,前置濾芯設置在第一過濾腔中,后置濾芯設置在第二過濾腔中,反滲透濾芯設置在第二腔室中,并且,濾蓋上設置有與各個腔室對應連通的第一進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進水口、第二出水口和廢水出水口,濾瓶內部中心管上還設置有第一過水孔,如此設置,由所述第一進水口流入第一過濾腔內的水,經過前置濾芯過濾后由第一出水口流出,由所述第二進水口流入第二腔室內的水,經過反滲透濾芯過濾后分兩路,一路由所述廢水出水口流出,另一路流向后置濾芯過濾后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本專利技術的水路方案設計合理,濾瓶內部水路布局空間利用率高,不會占用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濾芯組件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濾蓋上設置有第一進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進水口、第二出水口和廢水出水口,所述第一進水口、第一出水口與所述第一過濾腔連通,所述第二出水口與所述第二過濾腔連通,所述第二進水口、所述廢水出水口與所述第二腔室連通,所述中心管設置有第一過水孔,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過濾腔通過所述第一過水孔連通;由所述第一進水口流入所述第一過濾腔內的水,經過所述前置濾芯過濾后由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由所述第二進水口流入所述第二腔室內的水,經過所述反滲透濾芯過濾后分兩路,一路由所述廢水出水口流出,另一路流向所述后置濾芯過濾后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與所述第一腔室的內壁密封連接,所述第二過濾腔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腔遠離所述濾蓋的一側;所述前置濾芯與所述第一過濾腔的內壁面形成第一過水間隙,所述第一過水間隙與所述第一進水口連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組件還包括上端蓋,所述前置濾芯設置于所述上端蓋與所述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蓋與所述濾蓋活動連接。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濾芯呈中空筒狀設置,所述前置濾芯的內部形成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與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滲透濾芯呈中空筒狀設置,所述反滲透濾芯與所述濾瓶的內壁面之間形成第二過水間隙,所述第二過水間隙與所述第二進水口連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過濾組件還包括反滲透頂蓋和反滲透底蓋,所述反滲透濾芯設置于所述反滲透頂蓋和所述反滲透底蓋之間,所述反滲透濾芯與所述反滲透頂蓋膠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滲透濾芯的出水側與所述廢水出水口和所述第一過水孔連通。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濾芯呈中空筒狀設置,所述后置濾芯與所述中心管的內壁面形成第三過水間隙,所述第三過水間隙與所述第一過水孔連通,流入所述第三過水間隙的水經所述后置濾芯過濾后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組件還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設置于所述出水通道,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出水口密封導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與所述后置濾芯的出水側密封導通。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呈桶狀設置,所述后置濾芯設置于所述分隔件內,所述分隔件的周壁與所述第二過濾腔的腔壁形成所述第三過水間隙,所述分隔件的周壁設置有第二過水孔,流入所述第三過水間隙的水流經所述第二過水孔并通過所述后置濾芯進行過濾。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組件還包括下端蓋,所述下端蓋與所述分隔件的底部連接,所述后置濾芯的頂部與所述分隔件膠接,所述后置濾芯的底部與所述下端蓋膠接。
14.如權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項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濾蓋包括濾瓶蓋和濾芯蓋,所述濾瓶蓋蓋合所述濾瓶,所述濾瓶蓋設置有避讓口,所述避讓口對應所述第一腔室設置,所述濾芯蓋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避讓口處。
15.一種水路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濾芯組件。
16.一種凈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水路系統。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濾芯組件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濾蓋上設置有第一進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進水口、第二出水口和廢水出水口,所述第一進水口、第一出水口與所述第一過濾腔連通,所述第二出水口與所述第二過濾腔連通,所述第二進水口、所述廢水出水口與所述第二腔室連通,所述中心管設置有第一過水孔,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過濾腔通過所述第一過水孔連通;由所述第一進水口流入所述第一過濾腔內的水,經過所述前置濾芯過濾后由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由所述第二進水口流入所述第二腔室內的水,經過所述反滲透濾芯過濾后分兩路,一路由所述廢水出水口流出,另一路流向所述后置濾芯過濾后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與所述第一腔室的內壁密封連接,所述第二過濾腔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腔遠離所述濾蓋的一側;所述前置濾芯與所述第一過濾腔的內壁面形成第一過水間隙,所述第一過水間隙與所述第一進水口連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組件還包括上端蓋,所述前置濾芯設置于所述上端蓋與所述分隔件之間,所述前置濾芯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與所述上端蓋和所述分隔件膠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蓋與所述濾蓋活動連接。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濾芯呈中空筒狀設置,所述前置濾芯的內部形成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與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滲透濾芯呈中空筒狀設置,所述反滲透濾芯與所述濾瓶的內壁面之間形成第二過水間隙,所述第二過水間隙與所述第二進水口連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濾芯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過濾組件還包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偉明,桂鵬,鄭躍東,黃廷健,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市順德區美的飲水機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