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施工,具體涉及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1、目前,建筑墻面的施工一般采用粘結的方式將外保溫板與建筑墻面相連,或者是在內(nèi)、外墻板之間,或采用澆筑等方式將保溫材料灌注在墻體內(nèi)形成保溫層實現(xiàn)保溫效果。但是,這些結構可能會存在以下問題:
2、1、建筑使用一段時間后,墻面保溫效果會因為粘接效果差等原因?qū)е陆ㄖ谋匦Ч陆担瑫r還會伴隨著建筑穩(wěn)定性差,導致壽命降低,安全性也降低;
3、2、采用澆筑方式施工時,會大大浪費施工材料,且不利于施工效率。
4、因此,需要設計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可以提高保溫效果、穩(wěn)定性、施工效率等。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專利技術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3、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準備工作:清理建筑墻面;步驟s2、通過固定裝置將保溫裝置安裝到建筑墻面上,直至整個建筑墻面全部覆蓋保溫裝置;其中,保溫裝置包括第一保溫板和第二保溫板,第一保溫板上設有第一滑動部、第一斜形安裝孔和第一斜形安裝部;第二保溫板上設有第二滑動安裝部、第二斜形安裝孔和第二斜形安裝部,第一斜形安裝部安裝在第二斜形安裝孔內(nèi),第二斜形安裝部安裝在第一斜形安裝孔內(nèi);第一保溫板通過第一滑動部與固定裝置連接,第二保溫板通過第二滑動部與固定裝置連接;步驟s3、完成墻面施工,并進行驗證。
4、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更進一步地
5、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斜形安裝部與第二斜形安裝孔的連接線與第二斜形安裝部所在側面的水平線之間的夾角范圍為30°-60°。
6、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溫板內(nèi)部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保溫板內(nèi)部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一保溫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一保溫層,第二保溫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二保溫層,且當?shù)谝槐匕迮c第二保溫板對接安裝時,第一保溫層的一側與第二保溫層的一側緊密對接。
7、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更進一步地,所述固定裝置為固定架;固定架由兩個豎向或橫向布局的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構成,且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之間設置第一保溫板和第二保溫板。
8、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桿內(nèi)部和第二固定桿內(nèi)部都設有配合滑動的凸部,所示第一保溫板滑動安裝在第一固定桿內(nèi)部,第二保溫板滑動安裝在第二固定桿內(nèi)部。
9、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更進一步地,在固定裝置的底部和頂部都設有密封組件;密封組件包括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且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之間通過扣合的結構進行連接。
10、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更進一步地,在上密封板或下密封板上設有卡扣,對應在下密封板或上密封板設置卡槽,通過卡扣扣合在卡槽中實現(xiàn)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之間的連接。
11、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更進一步地,所述保溫裝置和固定裝置之間還設有保溫殼體,保溫殼體覆蓋第一保溫板和第二保溫板,且保溫殼體兩側分別于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連接。
12、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更進一步地,步驟s3中,驗證過程包括第一階段:
13、當安裝完成后,分別記錄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以及第三溫度傳感器各自對應的第一次溫度數(shù)據(jù)a1℃、b1℃、c1℃,根據(jù)設定時間后,再次記錄各自對應的第二次溫度數(shù)據(jù)a2℃、b2℃、c2℃,計算前后各個傳感器對應的差值:
14、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一階段傳感器對應的差值的絕對值a:a=|a1-a2|;
15、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二階段傳感器對應的差值的絕對值b:b=|b1-b2|;
16、第三溫度傳感器第三階段傳感器對應的差值的絕對值c:c=|c1-c2|;
17、當λ1c≤a+b≤λ2c時,則認定保溫效果良好,無需進入第二階段的檢驗;其中,λ1為第一修正系數(shù),取值范圍為[0.2,0.5],優(yōu)選0.35;λ2為第二修正系數(shù),取值范圍為[1,1.5],優(yōu)選1.25;
18、當a+b的溫度值未落入上述范圍內(nèi),則需要進行第二階段的檢驗。
19、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專利技術設置的第一保溫板和第二保溫板的安裝結構,一方面可以減少使用膨脹螺栓等外部零件實現(xiàn)固定連接第一保溫板和第二保溫板,節(jié)約了使用成本,且結構簡單,同時,還可以減少由于安裝膨脹螺栓等零件對不同保溫板的損壞,且該對接結構拆卸安裝都較為方便,進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第一保溫板和第二保溫板之間通過交叉對接的固定結構實現(xiàn)密封連接,避免因為不同保溫板之間的連接不緊密影響保溫效果。
21、2、本專利技術設置了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和第三溫度傳感器,可以及時知曉保溫效果,并針對保溫問題做到及時調(diào)整。
22、3、本專利技術通過保溫裝置與固定裝置的滑動配合,使得保溫裝置和固定裝置能夠?qū)崿F(xiàn)可拆卸式連接,施工操作更為簡單,進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技術保護點】
1.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形安裝部與第一斜形安裝孔的連接線與第一斜形安裝部所在側面的水平線之間的夾角范圍為30°-60°。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形安裝部與第二斜形安裝孔的連接線與第二斜形安裝部所在側面的水平線之間的夾角范圍為30°-6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溫板內(nèi)部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保溫板內(nèi)部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一保溫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一保溫層,第二保溫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二保溫層,且當?shù)谝槐匕迮c第二保溫板對接安裝時,第一保溫層的一側與第二保溫層的一側緊密對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為固定架;固定架由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構成,且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之間設置第一保溫板和第二保溫板。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桿內(nèi)部和第二固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定裝置的底部和頂部都設有密封組件;密封組件包括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且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之間通過扣合的結構進行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密封板或下密封板上設有卡扣,對應在下密封板或上密封板設置卡槽,通過將卡扣扣合在卡槽中實現(xiàn)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之間的連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裝置和固定裝置之間還設有保溫殼體,保溫殼體覆蓋第一保溫板和第二保溫板,且保溫殼體兩側分別與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連接。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驗證過程包括第一階段: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形安裝部與第一斜形安裝孔的連接線與第一斜形安裝部所在側面的水平線之間的夾角范圍為30°-60°。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形安裝部與第二斜形安裝孔的連接線與第二斜形安裝部所在側面的水平線之間的夾角范圍為30°-6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溫板內(nèi)部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保溫板內(nèi)部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一保溫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一保溫層,第二保溫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二保溫層,且當?shù)谝槐匕迮c第二保溫板對接安裝時,第一保溫層的一側與第二保溫層的一側緊密對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墻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為固定架;固定架由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構成,且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之間設置第一保溫板和第二保溫板。...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