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屬于光伏加工,具體涉及一種加料機構和晶棒拉制裝置。
技術介紹
1、rcz(重復拉晶)是目前制備硅棒的一種主要方法,其主要特點為每拉制一根硅棒后都可以向坩堝中補充原料,不需要等待降溫、停爐、拆爐、裝爐后才能重新添加原料,具有較高的晶棒拉制效率。由于晶棒電阻率的要求,在晶棒的拉制過程中,需要在多晶硅原料中摻雜一定量的摻雜劑,以改變硅棒的電阻率。
2、現有的技術中,通常先將摻雜劑與多晶硅原料混合,以使得摻雜劑可以與多晶硅原料一起添加至坩堝中,再進行高溫熔料。然而,由于摻雜劑在高溫下具有很強的揮發性。在高溫熔料過程中,大量摻雜劑可能由于揮發未能進入熔硅中,而被低壓保護氣氛帶出爐外,導致熔硅中摻雜劑濃度發生嚴重偏差,從而難以獲得與理論目標設計電阻率相匹配的硅棒,不利于硅棒的質量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旨在提供一種加料機構和晶棒拉制裝置,以解決現有的摻雜劑添加方式不利于硅棒質量控制的問題。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是這樣實現的:
3、第一方面,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加料機構,所述加料機構包括:料筒以及載體;其中,
4、所述載體內設置有容納腔,所述容納腔用于容納添加料;
5、所述料筒的側壁上設置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用于將所述載體添加至所述料筒內。
6、可選地,所述料筒包括筒體以及底板;其中,
7、所述筒體包括沿軸向背離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8、所述底板活動連接于所述筒體的第二端,以使
9、所述加料口設置在所述筒體的側壁上,所述加料口與所述第二端的距離滿足預設范圍。
10、可選地,所述預設范圍為50-300毫米。
11、可選地,所述料筒還包括連接桿,所述連接桿連接于所述底板且貫穿所述筒體,并至少部分從所述筒體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筒體外。
12、可選地,所述加料口的形狀包括多邊形、圓形以及橢圓形中的至少一種。
13、可選地,所述加料口的形狀為圓形,所述加料口的直徑為80-200毫米。
14、可選地,所述載體的形狀為球狀或者圓柱狀。
15、可選地,所述載體包括載體本體以及封堵蓋,所述封堵蓋可拆卸的連接于所述載體本體,所述封堵蓋與所述載體本體可圍合形成所述容納腔。
16、可選地,所述載體的材質為硅基材料。
17、第二方面,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晶棒拉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棒拉制裝置包括:爐體以及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加料機構;其中,
18、所述爐體設置有主操作室以及位于所述主操作室頂部的副室,所述加料機構設置于所述主操作室內和/或所述副室內,或者,所述加料機構設置于所述爐體的側面并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爐體內。
19、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加料機構可以用于硅棒拉制裝置,具體的,所述加料機構可以用于向所述硅棒拉制裝置的坩堝中單獨加入摻雜劑等添加料。所述加料機構可以包括料筒和載體,所述載體內設置有密封的容納腔,所述添加料可以放置在所述載體內。所述料筒的側壁上設置有加料口,所述載體可以通過所述加料口添加至所述料筒內,并通過所述料筒加入所述坩堝中,以實現所述摻雜劑的單獨添加。這樣,在晶棒的拉制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合適的階段通過所述加料機構單獨向所述坩堝中加入所述摻雜劑,避免了目前加摻雜劑的過程中,將摻雜劑跟隨硅料一起加入,導致摻雜劑的揮發。這樣,就可以獲得與理論目標設計電阻率相匹配的硅棒,有利于硅棒的質量控制。
20、本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機構包括:料筒以及載體;其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包括筒體以及底板;其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范圍為50-300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還包括連接桿,所述連接桿連接于所述底板且貫穿所述筒體,并至少部分從所述筒體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筒體外。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口的形狀包括多邊形、圓形以及橢圓形中的至少一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口的形狀為圓形,所述加料口的直徑為80-200毫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載體的形狀為球狀或者圓柱狀。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載體包括載體本體以及封堵蓋,所述封堵蓋可拆卸的連接于所述載體本體,所述封堵蓋與所述載體本體可圍合形成所述容納腔。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載體的
10.一種晶棒拉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棒拉制裝置包括:爐體、以及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加料機構;其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機構包括:料筒以及載體;其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包括筒體以及底板;其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范圍為50-300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還包括連接桿,所述連接桿連接于所述底板且貫穿所述筒體,并至少部分從所述筒體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筒體外。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口的形狀包括多邊形、圓形以及橢圓形中的至少一種。
6.根據權利要求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曉康,杜斌云,徐森煬,白雪琪,王一淳,付楠楠,
申請(專利權)人: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