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道路橋梁養護,特別是涉及了一種新型養護設備。
技術介紹
1、道路和橋梁大多是通過混凝土澆筑而成的,道路或者橋梁的表面在長時間使用后,其路面會被車輛碾壓或者車輛事故等原因致使路面表面會出現凹坑,致使車輛在其表面行駛時,會因顛簸降低路面使用的舒適度,而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發生,道路養護工作人員就需要經常對其凹坑處進行修補。
2、如中國技術專利(cn218861293u)公開了一種道路與橋梁養護設備,其中記載了:“通過在載具的頂部設置料筒和在料筒的一側設置輸料機構,使得人工在向凹坑處填補物料時,能夠通過輸料機構將物料輸入至凹坑處,進而避免傳統因人工借助鐵鍬等器具來鏟料進行填補,致使人工勞動強度高和道路凹坑整體修補效率較慢的問題,同時通過在載具的底部設置刮平板,使得凹坑在填補物料后,能夠隨著載具與刮平板的移動,來使填補后的泥漿物料得以刮平,使其與其他地面保持一致,且通過在刮平板的側面設置活動板,使得刮平板表面因刮平附著的多余物料,能夠通過活動板的上下往復刮拭,來將多余物料下壓平整涂抹至其他地面上,進而避免物料浪費”,還記載了:“傳統的修補方式,大多是人工推著承載混合好的灰斗車,通過移動灰斗車位置來依次對各個凹坑進行修補,并且修補后還需要人工手持抹平鏟來對修補后的凹坑進行抹平工作工序,雖然通過此種方式能夠對凹坑進行修補,但是其人工勞動強度頗高,且人工使用器具將泥漿填補凹坑處和手動對凹坑處的泥漿料手動抹平,都會導致地面凹坑修補效率較為緩慢”的技術問題。
3、綜合上述,可知現有技術中通過輸料機構將物料輸入至凹坑處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新型養護設備,通過校準機構處的結構設計,在使用時可對出料管的位置進行調整,進而能夠方便快捷地對路面上的陷坑縫隙進行修復養護,提升工作效率。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
3、一種新型養護設備,其應用于路面養護。
4、所述新型養護設備具體包括:底板、儲料桶、攪拌機構、加料口、輸送泵、出料管、校準機構、刮料機構、移動輪和推手,所述底板的上方中部固定連接有儲料桶,所述儲料桶的中部設置有攪拌機構,所述儲料桶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加料口,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連接有輸送泵,所述輸送泵的輸入端通過進料管連通至儲料桶內部,所述輸送泵的輸出端活動連接有出料管,所述底板上方且靠近出料管的一端設置有校準機構,所述底板的下方中部設置有刮料機構,所述底板下方的四個端角處均固定連接有移動輪,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推手;
5、所述校準機構包括支撐臂、連接座和調節組件,所述支撐臂位于出料管兩側位置處,兩個所述支撐臂均與底板固定連接,兩個所述支撐臂遠離底板的一端下方固定連接有連接座,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貫穿連接座的中部并延伸至連接座的下方。
6、作為本技術提供的所述的新型養護設備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調節組件包括滑槽一、滑槽二、第一驅動電機和第二驅動電機,所述連接座的內側設置有滑槽一,所述滑槽一的下方設置有滑槽二,所述滑槽一和滑槽二呈十字交錯設置,所述滑槽一與滑槽二均與連接座轉動連接,所述出料管延伸至連接座下方的一端穿過滑槽一與滑槽二的重疊處并延伸至滑槽二的下方,所述連接座外側且與滑槽一和滑槽二相對應位置處固定連接有第一驅動電機和第二驅動電機,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滑槽一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滑槽二固定連接。
7、作為本技術提供的所述的新型養護設備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攪拌機構包括頂蓋、第三驅動電機、槳葉、轉動架和翻動組件,所述儲料桶的上方固定連接有頂蓋,所述頂蓋與儲料桶的內部相連通,所述頂蓋的上方固定連接有第三驅動電機,所述第三驅動電機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轉動架,所述儲料桶內側設置有多個槳葉,多個所述槳葉的上端與轉動架轉動連接。
8、作為本技術提供的所述的新型養護設備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翻動組件包括齒圈和齒輪,所述齒圈位于頂蓋內側,所述齒圈與頂蓋固定連接,所述槳葉的外側且與齒圈相對應位置處固定連接有齒輪,所述齒輪與齒圈嚙合連接。
9、作為本技術提供的所述的新型養護設備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刮料機構包括連接桿、轉盤和刮板,所述底板下方中部轉動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上端貫穿底板與儲料桶并延伸至頂蓋內側,所述連接桿與轉動架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與轉動架的中軸重合,所述連接桿的下端固定連接有轉盤,所述轉盤的下方固定連接有多個刮板。
10、作為本技術提供的所述的新型養護設備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出料管位于連接座內側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波紋管。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技術提供的新型養護設備,通過校準機構處的結構設計,在使用時可對出料管的位置進行調整,進而能夠方便快捷地對路面上的陷坑縫隙進行修復養護,提升工作效率。
13、本技術提供的新型養護設備,通過攪拌機構和刮料機構處的結構設計,可在對儲料桶內部的物料進行攪拌的同時持續翻動,提升攪拌的效果,且在提升攪拌同時還對地面上已經涂抹的物料進行刮平與修整,方便實用。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養護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儲料桶(2)、攪拌機構(3)、加料口(4)、輸送泵(5)、出料管(6)、校準機構(7)、刮料機構(8)、移動輪(9)和推手(10),所述底板(1)的上方中部固定連接有儲料桶(2),所述儲料桶(2)的中部設置有攪拌機構(3),所述儲料桶(2)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加料口(4),所述底板(1)的上方固定連接有輸送泵(5),所述輸送泵(5)的輸入端通過進料管連通至儲料桶(2)內部,所述輸送泵(5)的輸出端活動連接有出料管(6),所述底板(1)上方且靠近出料管(6)的一端設置有校準機構(7),所述底板(1)的下方中部設置有刮料機構(8),所述底板(1)下方的四個端角處均固定連接有移動輪(9),所述底板(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推手(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養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組件包括滑槽一(14)、滑槽二(15)、第一驅動電機(16)和第二驅動電機(17),所述連接座(12)的內側設置有滑槽一(14),所述滑槽一(14)的下方設置有滑槽二(15),所述滑槽一(14)和滑槽二(15)呈十字交錯設置,所述滑槽一(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養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構(3)包括頂蓋(18)、第三驅動電機(19)、槳葉(20)、轉動架(23)和翻動組件,所述儲料桶(2)的上方固定連接有頂蓋(18),所述頂蓋(18)與儲料桶(2)的內部相連通,所述頂蓋(18)的上方固定連接有第三驅動電機(19),所述第三驅動電機(19)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轉動架(23),所述儲料桶(2)內側設置有多個槳葉(20),多個所述槳葉(20)的上端與轉動架(23)轉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養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動組件包括齒圈(21)和齒輪(22),所述齒圈(21)位于頂蓋(18)內側,所述齒圈(21)與頂蓋(18)固定連接,所述槳葉(20)的外側且與齒圈(21)相對應位置處固定連接有齒輪(22),所述齒輪(22)與齒圈(21)嚙合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養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機構(8)包括連接桿(24)、轉盤(25)和刮板(26),所述底板(1)下方中部轉動連接有連接桿(24),所述連接桿(24)的上端貫穿底板(1)與儲料桶(2)并延伸至頂蓋(18)內側,所述連接桿(24)與轉動架(23)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24)與轉動架(23)的中軸重合,所述連接桿(24)的下端固定連接有轉盤(25),所述轉盤(25)的下方固定連接有多個刮板(26)。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養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6)位于連接座(12)內側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波紋管(1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養護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儲料桶(2)、攪拌機構(3)、加料口(4)、輸送泵(5)、出料管(6)、校準機構(7)、刮料機構(8)、移動輪(9)和推手(10),所述底板(1)的上方中部固定連接有儲料桶(2),所述儲料桶(2)的中部設置有攪拌機構(3),所述儲料桶(2)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加料口(4),所述底板(1)的上方固定連接有輸送泵(5),所述輸送泵(5)的輸入端通過進料管連通至儲料桶(2)內部,所述輸送泵(5)的輸出端活動連接有出料管(6),所述底板(1)上方且靠近出料管(6)的一端設置有校準機構(7),所述底板(1)的下方中部設置有刮料機構(8),所述底板(1)下方的四個端角處均固定連接有移動輪(9),所述底板(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推手(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養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組件包括滑槽一(14)、滑槽二(15)、第一驅動電機(16)和第二驅動電機(17),所述連接座(12)的內側設置有滑槽一(14),所述滑槽一(14)的下方設置有滑槽二(15),所述滑槽一(14)和滑槽二(15)呈十字交錯設置,所述滑槽一(14)與滑槽二(15)均與連接座(12)轉動連接,所述出料管(6)延伸至連接座(12)下方的一端穿過滑槽一(14)與滑槽二(15)的重疊處并延伸至滑槽二(15)的下方,所述連接座(12)外側且與滑槽一(14)和滑槽二(15)相對應位置處固定連接有第一驅動電機(16)和第二驅動電機(17),所述第一驅動電機(16)的輸出端與滑槽一(14)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驅動電機(17)的輸...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