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光伏,具體為一種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
技術介紹
1、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太陽能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光伏技術作為太陽能利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然而,傳統的固定式光伏支架存在發電效率低、適應性差等問題,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2、傳統的固定式光伏支架通常將太陽能組件固定在一個固定的角度上,無法根據太陽光線的變化進行實時調整。這導致在太陽高度角變化較大的時段,太陽能組件無法充分接收陽光,從而降低了發電效率。此外,固定式光伏支架還受到地理位置、季節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無法適應不同光照條件下的發電需求。
3、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開始探索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這種支架通過感知太陽光線的變化,自動調整太陽能組件的傾斜角度,使其始終朝向最佳光照方向。然而,現有的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結構復雜、穩定性差、跟蹤精度不高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專利旨在開發一種結構簡單、穩定性好、跟蹤精度高的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支架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太陽能的利用效率,還能夠適應不同地理位置和季節變化的光照條件,為太陽能發電領域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
2、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包括安裝板、光敏傳感
3、優選的,所述安裝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螺紋桿遠離第一電機的一端與連接板轉動連接。
4、優選的,所述活動板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活動板與安裝板的頂部相接觸。
5、優選的,所述活動塊滑動卡接在限位槽的內部。
6、優選的,所述遮擋板的底部與光敏傳感器組件的頂部相接觸,所述遮擋板的頂部與安裝板的頂部位于同一平面。
7、工作原理:該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使用時,首先,將安裝板通過螺栓牢固地安裝在屋頂上,確保支架的穩定性。接著,將太陽能組件安裝在安裝支架上,并調整其初始角度,通常朝向東方傾斜,以捕捉早晨的第一縷陽光。傾斜的安裝支架位于光敏傳感器組件的上方,初始狀態下會遮擋住部分光線。這是陰影傳感技術的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的位置不斷移動,其直射角度也隨之改變。這導致安裝支架的投影面積發生變化,部分光敏傳感器組件開始感受到光照。光敏傳感器組件能夠感知到光照強度的變化,并將這些信息實時傳遞給控制設備。控制設備接收到光敏傳感器組件的信息后,會進行分析和計算,以確定太陽能組件的最佳傾斜角度。控制設備通過第二電機驅動絲桿轉動。絲桿上的活動塊會沿著限位槽向遠離太陽的方向移動,為活動桿的傾斜角度調整做準備。同時,控制設備通過第一電機驅動螺紋桿轉動。螺紋桿上的活動板會沿著安裝板的頂部移動,帶動與活動塊和活動板相連的活動桿移動。隨著活動板的移動,活動桿的傾斜角度發生改變。這個傾斜角度的改變通過活動桿支撐安裝支架,使其繞著固定桿上的轉軸轉動。最終,安裝支架上的太陽能組件的傾斜角度得到調整,使其能夠更好地捕捉和轉換太陽光。根據安裝支架所在區域的緯度和季節變化,可以通過調整限位桿上的遮擋板位置來改變光敏傳感器組件露出的區域。這樣,光敏傳感器組件能夠更準確地感知到不同季節和緯度下太陽光線的變化,從而實現對太陽能組件傾斜角度的更精確調整。
8、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9、1.該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該光伏跟蹤支架利用陰影傳感技術,能夠實時感知太陽光線直射角度的變化。通過光敏傳感器組件,支架能夠精確捕捉到光線強度的變化,從而實現對太陽光線的實時追蹤。當太陽光線直射角度改變時,支架上的安裝支架會遮擋住部分光線,導致光敏傳感器組件感受到的光照強度發生變化。控制設備接收到這一信息后,會立即啟動電機驅動系統,調整活動桿的傾斜角度,進而改變太陽能組件的傾斜角度。這一過程完全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確保了太陽能組件始終朝向最佳光照方向。由于能夠實時追蹤太陽光線并自動調整傾斜角度,該光伏跟蹤支架能夠最大限度地捕捉和轉換太陽光,從而提高發電效率。相比傳統固定式光伏支架,該支架的發電量可提高約20%以上,顯著提升了光伏系統的經濟效益。
10、2.該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該光伏跟蹤支架的設計考慮了不同緯度和季節的光照條件變化。通過調整限位桿上遮擋板的位置,可以靈活調整光敏傳感器組件露出的區域,以適應不同光照角度的需求。這一特性使得該支架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應用,滿足不同地區的發電需求。該光伏跟蹤支架的安裝過程簡單快捷,通過螺栓將安裝板固定在屋頂上即可完成初步安裝。支架的維護也相對簡單,由于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統和電機驅動系統,減少了人工維護的頻率和難度。
11、3.該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由于該光伏跟蹤支架能夠顯著提高發電效率,從而減少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和消耗。這有助于降低碳排放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促進可持續發展。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包括安裝板(1)、光敏傳感器組件(3)、安裝支架(7)、第一電機(11)和第二電機(1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1)的頂部貫穿開設有開槽(2),所述光敏傳感器組件(3)固定連接在開槽(2)的內部,所述光敏傳感器組件(3)的底部與安裝板(1)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開槽(2)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限位桿(4),所述限位桿(4)的兩端分別貫穿連接有遮擋板(5),是安裝板(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固定桿(6),所述固定桿(6)的頂端與安裝支架(7)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所述安裝支架(7)的底部開設有限位槽(8),所述第二電機(14)固定連接在安裝支架(7)的側壁,所述第二電機(14)的驅動端固定連接有絲桿(9),所述絲桿(9)位于限位槽(8)的內部,所述絲桿(9)遠離第二電機(14)的一端與限位槽(8)的內部轉動連接,所述絲桿(9)的外表面螺紋連接有活動塊(15),所述活動塊(15)的外表面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活動桿(10),所述所述第一電機(11)固定連接在安裝板(1)的頂部,所述第一電機(11)的驅動端固定連接有螺紋桿(12),所述螺紋桿(12)的外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螺紋桿(12)遠離第一電機(11)的一端與連接板轉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板(13)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活動板(13)與安裝板(1)的頂部相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塊(15)滑動卡接在限位槽(8)的內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擋板(5)的底部與光敏傳感器組件(3)的頂部相接觸,所述遮擋板(5)的頂部與安裝板(1)的頂部位于同一平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陰影傳感技術的光伏跟蹤支架,包括安裝板(1)、光敏傳感器組件(3)、安裝支架(7)、第一電機(11)和第二電機(1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1)的頂部貫穿開設有開槽(2),所述光敏傳感器組件(3)固定連接在開槽(2)的內部,所述光敏傳感器組件(3)的底部與安裝板(1)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開槽(2)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限位桿(4),所述限位桿(4)的兩端分別貫穿連接有遮擋板(5),是安裝板(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固定桿(6),所述固定桿(6)的頂端與安裝支架(7)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所述安裝支架(7)的底部開設有限位槽(8),所述第二電機(14)固定連接在安裝支架(7)的側壁,所述第二電機(14)的驅動端固定連接有絲桿(9),所述絲桿(9)位于限位槽(8)的內部,所述絲桿(9)遠離第二電機(14)的一端與限位槽(8)的內部轉動連接,所述絲桿(9)的外表面螺紋連接有活動塊(15),所述活動塊(15)的外表面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活動桿(10),所述所述第一電機(11)固定連接在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學松,
申請(專利權)人:馬鞍山市大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