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金屬加工,特別涉及一種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
技術介紹
1、折疊電子產品中框是折疊屏電子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支撐著如折疊手機的屏幕和內部結構,同時影響著手機的外觀設計和耐用性。折疊電子產品用于支撐屏幕和內部結構,能夠有效地保護屏幕免受外界沖擊和刮擦,經過精心打磨和設計的最后工況能夠提升手機的美觀,使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更加舒適。為了保證中框的高強度和滿足折疊屏電子產品的耐用性,通常選用金屬材質制成。
2、中框包括上中框和下中框,在上中框和下中框之間通過轉軸進行連接,以使上中框和下中框之間能夠進行折疊。而中框在使用時其內部需要安裝電池等內部零件,為此,中框的內側面結構復雜多變,如何有序的加工出中框結構成為關鍵。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以解決中框不易加工的問題。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包括對下中框進行加工,下中框的加工包括以下步驟:
3、a1、提供板材,所述板材包括連料區域以及沿板材長度方向對稱分布在連料區域相對兩側的第三加工區域和第四加工區域,所述第三加工區域和第四加工區域均包括沿板材厚度方向相對分布的第三側面和第四側面;
4、a2、在第三加工區域和第四加工區域的第三側面上均加工出與下中框的下背板一側適配的第三成型區域,且在第四側面上均加工出與下中框下內側面適配的第四成型區域,在所述第三成型
5、a3、向各下注塑槽內注入塑膠液以形成下塑膠結構;
6、a4、在第三成型區域和下塑膠結構上加工出下背板和下轉軸槽,在第三成型區域和下塑膠結構上加工出下內側面后斷開連料區域以形成兩第二成型坯;
7、a5、在第二成型坯上加工出下側板和各下孔結構以形成下中框。
8、進一步的,所述a2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9、a21、在第三加工區域和第四加工區域的第三側面上均加工出適配于下背板并相對于第三側面凹陷的第七加工槽,兩所述第七加工槽沿板材長度方向相向貫通連料區域以形成第三成型區域;
10、a22、在所述第七加工槽的槽邊上加工出沿板材厚度方向貫通第四成型區域的下注塑槽,下注塑槽包括加工于第七加工槽遠離連料區域一側邊上的第三注塑部分和兩分別加工于第七加工槽沿板材寬度方向相對分布的兩側邊上的第四注塑部分;
11、a23、在第三加工區域和第四加工區域的第四側面上正對于第七加工槽的位置處均沿厚度方向加工出與下內側面適配的第八加工槽、自第八加工槽沿厚度方向加工以凹陷于第八加工槽的第九加工槽,在所述第八加工槽內且位于第九加工槽外形成有第二凸部,所述下塑膠結構貫通第二凸部,以此形成第四成型區域。
12、進一步的,在a22步驟中:在兩第七加工槽靠近于連料區域的一側邊以及連料區域上均沿板材厚度方向減薄加工,以在兩第七加工槽靠近連料區域的一側邊上形成呈階梯狀的下臺階槽。
13、進一步的,所述a4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14、a41、在所述下臺階槽上適配于折疊機轉軸加工出轉軸槽粗坯;
15、a42、在第三側面上且位于第七加工槽的槽口外、對應于下中框的下側板沿厚度方向減薄第三側面和第七加工槽內的下塑膠結構,以加工出圍設在第七加工槽的槽口外的第一下側邊以及位于第一下側邊內并與下背板適配的第二板面,所述下塑膠結構為第二板面的一部分而繞第一下側邊分布,且所述下塑膠結構的一部分位于第一下側邊上;
16、a43、在第四側面上且位于第八加工槽的槽口外、對應于下中框的下側板沿厚度方向減薄第四側面和第八加工槽內的下塑膠結構,以加工出圍設在第八加工槽槽口外的第二下側邊,所述第一下側邊與第二下側邊在板材厚度方向上相對應,部分所述下塑膠結構位于第二下側邊上;
17、a44、在第二凸部和下塑膠結構上沿板材厚度方向加工出凹陷于第八加工槽的第十加工槽和第十一加工槽,所述第十加工槽與第十一加工槽沿板材長度方向分布在第九加工槽的兩側,第十加工槽對應于下中框的下內側面加工出第二內槽面和若干沿板材厚度方向貫通第二板面的第二穿孔,以形成下中框的下內側面;
18、a45、在連料區域沿板材長度方向所在的兩側上斷開以形成兩第二成型坯。
19、進一步的,所述a5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20、a51、沿厚度方向繞第一下側邊和第二下側邊加工出下側板;
21、a52、在下側邊上對應于第十加工槽加工出下功能孔。
22、本專利技術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還包括對上中框進行加工,上中框的加工包括以下步驟:
23、s1、提供板材,所述板材包括連料區域以及沿板材長度方向對稱分布在連料區域相對兩側的第一加工區域和第二加工區域,所述第一加工區域和第二加工區域均包括沿板材厚度方向相對分布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
24、s2、在第一加工區域和第二加工區域的第一側面上均加工出與上中框的上背板一側適配的第一成型區域,且在第二側面上均加工出與上中框上內側面適配的第二成型區域,在所述第一成型區域上沿板材厚度方向開設有貫通第二成型區域的上注塑槽;
25、s3、向各上注塑槽內注入塑膠液以形成上塑膠結構;
26、s4、在第一成型區域和塑膠結構上加工出上背板和上轉軸槽,在第二成型區域和上塑膠結構上加工出上內側面后斷開連料區域以形成兩第一成型坯;
27、s5、在第一成型坯上加工出上側板和各上孔結構以形成上中框。
28、進一步的,所述s2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29、s21、在第一加工區域和第二加工區域的第一側面上均加工出適配于上中框的上背板并相對于第一側面凹陷的第一加工槽,兩所述第一加工槽沿板材長度方向相向貫通連料區域以形成第一成型區域;
30、s22、在所述第一加工槽的槽邊上加工出沿板材厚度方向貫通第二成型區域的上注塑槽,上注塑槽包括加工于第一加工槽遠離連料區域一側邊上的第一注塑部分和兩分別加工于第一加工槽沿板材寬度方向相對分布的兩側邊上的第二注塑部分;
31、s23、在第一加工區域和第二加工區域的第二側面上正對于第一加工槽的位置處均沿厚度方向加工出與上內側面適配的第二加工槽、自第二加工槽沿厚度方向加工以凹陷于第二加工槽的第三加工槽以及開設在第二加工槽上的沿板材厚度方向位于第三加工槽靠近于連料區域一側外的第四加工槽,在第三加工槽靠近于第一加工槽的一側上加工出與上內側面適配的第一凸部,在第二加工槽上位于第三加工槽和第四加工槽之間形成一第一隔板實現分隔以形成第二成型區域,所述第一注塑部分貫通第三加工槽,兩所述第二注塑部分的一部分貫通第三加工槽、另一部分貫通位于第三加工槽沿板材寬度方向相對分布的兩側外的第二加工槽上。
32、進一步的,在所述s22步驟中:在兩第一加工槽靠近于連料區域的一側邊以及連料區域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對下中框進行加工,所述下中框的加工包括以下步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2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22步驟中:在兩第七加工槽靠近于連料區域的一側邊以及連料區域上均沿板材厚度方向減薄加工,以在兩第七加工槽靠近連料區域的一側邊上形成呈階梯狀的下臺階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4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5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對上中框進行加工,所述上中框的加工包括以下步驟: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2步驟中:在兩第一加工槽靠近于連料區域的一側邊以及連料區域上均沿板材厚度方向加工,所述連料區域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對下中框進行加工,所述下中框的加工包括以下步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2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22步驟中:在兩第七加工槽靠近于連料區域的一側邊以及連料區域上均沿板材厚度方向減薄加工,以在兩第七加工槽靠近連料區域的一側邊上形成呈階梯狀的下臺階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4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折疊機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5步驟包括以下子步驟:
6.如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康健,張銳,鄧江榮,朱蛟龍,張海霞,袁美華,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