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霧化,特別涉及一種霧化設備。
技術介紹
1、現有的霧化設備,內部形成有儲油腔,然后將霧化組件安裝于儲油腔,霧化組件能吸附儲油腔內的油液,再通過設置供電組件,用于對霧化組件供電,使得霧化組件受熱,從而將所吸附的油液轉化為氣霧,氣霧通過霧化設備的吸嘴流出,供用戶吸食。
2、為滿足大口數及合規要求,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外掛油瓶式霧化設備,通過在設備主體上外掛一個供油瓶,用于對設備主體的儲油腔供油。在運輸時,供油瓶與設備主體分開包裝,滿足合規要求。使用時,將供油瓶解封后安裝于設備主體,增加整個霧化設備的煙油量,實現大口數。然而,現有的霧化設備,由于供油瓶與儲油腔的安裝設計不夠合理,使得供油瓶在拆卸時,剩余的少量油液會從供油瓶的供油通道流出,容易污染霧化設備的其他部件,用戶使用體驗不高。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新型的霧化設備,使得霧化設備的供油瓶在拆卸時,瓶內的油液不會漏出,從而不會污染霧化設備的其他部件。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霧化設備,旨在解決現有霧化設備的供油瓶在拆卸時,剩余的少量油液會從供油瓶的供油通道流出,容易污染霧化設備的其他部件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霧化設備包括:
3、設備主體,包括儲油倉,所述儲油倉形成有儲油腔和與所述儲油腔連通的進油通道,所述儲油倉的外壁形成有安裝凸臺,所述安裝凸臺的外側壁凸設有沿安裝凸臺周向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進油通道延伸至所述安裝凸臺的端壁;
4、
5、所述供油瓶還包括旋轉開關,所述旋轉開關包括相連的安裝部和帶動部,所述安裝部可旋轉的安裝于所述安裝槽的槽底,且所述安裝部設有貫穿其兩側的開關孔,所述帶動部自所述安裝部徑向方向的端部向所述安裝槽的槽口方向延伸,以使所述旋轉開關在旋轉軌跡上具有拆裝位置和通油位置;在拆裝位置時,所述開關孔與所述供油通道錯位,所述帶動部遠離所述限位槽,以供所述限位凸起自所述安裝槽的槽口插合于所述限位槽;在通油位置時,所述開關孔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進油通道和供油通道連通,所述帶動部臨近所述限位槽。
6、可選地,所述限位凸起遠離所述所述安裝凸臺的一端與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壁兩者中的其中一者設有第一限制凸起,另外一者設有第一限制凹槽,所述限位凸起插合于所述限位槽時,所述第一限制凸起插設于所述第一限制凹槽;和/或,
7、所述限位凸起的一側與所述限位槽的槽側壁兩者中的其中一者設有第二限制凸起,另外一者設有第二限制凹槽,所述限位凸起插合于所述限位槽時,所述第二限制凸起插設于所述第二限制凹槽。
8、可選地,所述限位槽的側槽壁靠近所述安裝槽槽口處的一面包括導向斜面,所述導向斜面自所述限位槽的中部延伸至所述安裝槽的槽口處。
9、可選地,所述旋轉開關還包括受推部,所述受推部與所述帶動部連接且與之呈夾角設置,所述受推部位于所述安裝槽外橫跨于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壁;
10、所述設備主體還包括安裝外殼和轉筒,所述安裝外殼的一端敞開,所述轉筒安裝于所述外殼敞開的一端且與之圍合形成有安裝腔,所述轉筒可沿所述安裝外殼的周向旋轉,所述轉筒的內壁形成有槽口朝向轉筒一端的限制槽,所述儲油倉以及所述供油瓶與儲油倉安裝的一端容納于所述安裝腔內,所述受推部遠離所述帶動部的一端插合于所述限制槽,以使所述旋轉開關在轉筒的旋轉帶動下具有所述拆裝位置和通油位置。
11、可選地,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壁凸設有間隔設置的第一限定凸起和第二限定凸起,所述受推部面向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壁的一側設有限定凹槽,所述旋轉開關位于所述拆裝位置時,所述第二限定凸起插設于所述限定凹槽,所述旋轉開關位于所述通油位置時,所述第一限定凸起插設于所述限定凹槽。
12、可選地,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壁形成有連通安裝槽內外兩側的行程限位凹陷,所述行程限位凹陷沿所述安裝槽的周向延伸,所述行程限位凹陷延伸方向的兩端壁分別包括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受推部橫跨于所述限位凹陷,所述旋轉開關位于所述拆裝位置時,所述受推部與所述第一端壁接觸,所述旋轉開關位于所述通油位置時,所述受推部與所述第二端壁接觸。
13、可選地,所述轉筒在高度方向上依次包括安裝段和操作段,所述安裝段轉動插設于所述安裝外殼內,所述操作端位于所述安裝外殼外供用戶旋轉。
14、可選地,所述安裝段的外徑小于所述操作段的外徑,以在所述安裝段與操作段的連接處形成有第一限位臺階,所述安裝外殼的端壁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臺階的臺階面;和/或,
15、所述油瓶主體的外壁形成有第二限位臺階,所述操作段遠離所述安裝段的端壁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臺階的臺階面。
16、可選地,所述供油瓶遠離所述儲油腔的一端形成有吸嘴部,所述供油瓶還形成有延伸至所述吸嘴部外部的出霧通道,所述供油瓶安裝于所述儲油倉時,所述出霧通道遠離所述吸嘴部的一端與所述儲油倉內部連通。
17、可選地,所述儲油倉的倉壁形成有延伸至所述安裝凸臺端壁的出霧孔,所述儲油倉內安裝有霧化組件,所述霧化組件的外壁與所述儲油倉的內壁圍合形成有所述儲油腔,所述霧化組件內部形成有霧化腔,所述霧化腔與所述出霧孔連通;
18、所述旋轉開關設有過孔,所述供油瓶形成有出霧柱,所述出霧柱穿設所述供油腔和過孔,所述出霧柱的內部設有貫穿其兩端的所述出霧通道,所述供油瓶安裝于所述儲油倉時,所述出霧通道與所述出霧孔連通。
19、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可旋轉的旋轉開關,使得旋轉開關在旋轉軌跡上具有拆裝位置和通油位置,使得供油瓶安裝于儲油倉后,可通過旋轉開關控制供油瓶是否給儲油倉注油;且通過在儲油倉設有限位凸起,在供油瓶設有與限位凸起安裝配合的限位槽,并且旋轉開關的帶動部對應限位槽設置,使得用戶在拆下供油瓶的過程中,限位凸起伸出限位槽外的同時推動帶動部遠離限位槽,使得旋轉開關會逐漸恢復到拆裝位置,從而使得供油瓶的供油通道被安裝部遮擋,供油腔內的少量剩余油液不會漏出,從而不會污染霧化設備的其他部件。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遠離所述所述安裝凸臺的一端與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壁兩者中的其中一者設有第一限制凸起,另外一者設有第一限制凹槽,所述限位凸起插合于所述限位槽時,所述第一限制凸起插設于所述第一限制凹槽;和/或,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側槽壁靠近所述安裝槽槽口處的一面包括導向斜面,所述導向斜面自所述限位槽的中部延伸至所述安裝槽的槽口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開關還包括受推部,所述受推部與所述帶動部連接且與之呈夾角設置,所述受推部位于所述安裝槽外橫跨于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壁;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壁凸設有間隔設置的第一限定凸起和第二限定凸起,所述受推部面向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壁的一側設有限定凹槽,所述旋轉開關位于所述拆裝位置時,所述第二限定凸起插設于所述限定凹槽,所述旋轉開關位于所述通油位置時,所述第一限定凸起插設于所述限定凹槽。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霧化設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筒在高度方向上依次包括安裝段和操作段,所述安裝段轉動插設于所述安裝外殼內,所述操作端位于所述安裝外殼外供用戶旋轉。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段的外徑小于所述操作段的外徑,以在所述安裝段與操作段的連接處形成有第一限位臺階,所述安裝外殼的端壁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臺階的臺階面;和/或,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瓶遠離所述儲油腔的一端形成有吸嘴部,所述供油瓶還形成有延伸至所述吸嘴部外部的出霧通道,所述供油瓶安裝于所述儲油倉時,所述出霧通道遠離所述吸嘴部的一端與所述儲油倉內部連通。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油倉的倉壁形成有延伸至所述安裝凸臺端壁的出霧孔,所述儲油倉內安裝有霧化組件,所述霧化組件的外壁與所述儲油倉的內壁圍合形成有所述儲油腔,所述霧化組件內部形成有霧化腔,所述霧化腔與所述出霧孔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遠離所述所述安裝凸臺的一端與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壁兩者中的其中一者設有第一限制凸起,另外一者設有第一限制凹槽,所述限位凸起插合于所述限位槽時,所述第一限制凸起插設于所述第一限制凹槽;和/或,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側槽壁靠近所述安裝槽槽口處的一面包括導向斜面,所述導向斜面自所述限位槽的中部延伸至所述安裝槽的槽口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開關還包括受推部,所述受推部與所述帶動部連接且與之呈夾角設置,所述受推部位于所述安裝槽外橫跨于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壁;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壁凸設有間隔設置的第一限定凸起和第二限定凸起,所述受推部面向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壁的一側設有限定凹槽,所述旋轉開關位于所述拆裝位置時,所述第二限定凸起插設于所述限定凹槽,所述旋轉開關位于所述通油位置時,所述第一限定凸起插設于所述限定凹槽。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霧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的槽口壁形成有連通安裝槽內外兩側的行程限位凹陷,所述行程限位凹陷沿所述安裝槽的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苑渝昊,李龍,王勝華,佘曉偉,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斯科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