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零碳建筑,尤其是涉及一種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1、零碳建筑具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特征,建筑由能源消費者轉變為能源生產、能源消費和調蓄復合體。電氣化是建筑能源系統的重要發展趨勢,建筑實現全面電氣化且電力輸入為綠電(風電、光電、水電、生物質發電等),可以降低運行階段直接和間接碳排放。建筑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電網的關系更加密切。
2、目前,零碳建筑能源供需研究較少且缺乏基于項目運行數據的供需研究,零碳建筑的能源評估聚焦于全年產能和用能之間的供需平衡,忽略了小時間尺度下的能源供需匹配情況及建筑與電網之間交互情況,這會導致零碳建筑能源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實時性均較差,從而不利于根據零碳建筑能源評估結果對零碳建筑的能源進行實時調控。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及裝置,以緩解現有零碳建筑能源評估方式準確性和實時性均較差的問題。
2、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包括:建立所述零碳建筑的初始建筑仿真模型;獲取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的實際運行數據,并基于得到的實際運行數據對所述初始建筑仿真模型進行校準;通過校準后的建筑仿真模型進行預設時段內零碳建筑的能源模擬仿真,得到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多個目標時刻的能源模擬仿真數據;基于得到的能源模擬仿真數據評價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的能源供需匹配情況以及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與電網交互情況;其中,所述能源
3、第二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裝置,建立模塊,用于建立所述零碳建筑的初始建筑仿真模型;校準模塊,用于獲取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的實際運行數據,并基于得到的實際運行數據對所述初始建筑仿真模型進行校準;仿真模塊,用于通過校準后的建筑仿真模型進行預設時段內零碳建筑的能源模擬仿真,得到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多個目標時刻的能源模擬仿真數據;評價模塊,用于基于得到的能源模擬仿真數據評價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的能源供需匹配情況以及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與電網交互情況;其中,所述能源供需匹配情況包括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用電與發電之間的匹配情況和消納情況。
4、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及裝置,基于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的實際運行數據對建立的初始建筑仿真模型進行校準,并通過校準后的建筑仿真模型進行預設時段內零碳建筑的能源模擬仿真,得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多個目標時刻的能源模擬仿真數據;之后基于得到的能源模擬仿真數據評價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的能源供需匹配情況以及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與電網交互情況。采用上述技術,可通過模擬仿真方式得到零碳建筑在指定時段內多個時刻的能源模擬仿真數據,進而利用得到的能源模擬仿真數據快速、準確地評價零碳建筑在指定時段內的能源供需匹配情況和與電網交互情況,從而利于根據零碳建筑能源評估結果對零碳建筑的能源進行實時調控。
5、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專利技術而了解。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在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6、為使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建筑仿真模型包括用于模擬仿真所述零碳建筑的能耗的第一初始仿真模型以及用于模擬仿真所述零碳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產能的第二初始仿真模型;建立所述零碳建筑的初始建筑仿真模型,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仿真模型包括第一仿真模型和第二仿真模型,所述第一仿真模型是基于得到的實際運行數據對所述第一初始仿真模型進行校準后得到的,所述第二仿真模型是基于得到的實際運行數據對所述第二初始仿真模型進行校準后得到的,所述能源模擬仿真數據包括所述零碳建筑在每個目標時刻的可再生能源產能數據和能耗數據;通過校準后的建筑仿真模型進行預設時段內零碳建筑的能源模擬仿真,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再生能源產能數據包括所述零碳建筑在每個目標時刻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功率,所述能耗數據包括所述零碳建筑在每個目標時刻的用能負荷功率;基于得到的能源模擬仿真數據評價所述零碳建筑在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得到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功率和用能負荷功率,評價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用電與發電之間的匹配情況和消納情況,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得到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功率和用能負荷功率,評價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與電網交互情況,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自供給率的計算公式為: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得到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功率和用能負荷功率,計算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與電網交互的凈負荷、負荷峰值、負荷均值和負荷波動值,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得到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功率和用能負荷功率,評價所述零碳建筑在預設時段內與電網交互情況,還包括:
10.一種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建筑仿真模型包括用于模擬仿真所述零碳建筑的能耗的第一初始仿真模型以及用于模擬仿真所述零碳建筑的可再生能源產能的第二初始仿真模型;建立所述零碳建筑的初始建筑仿真模型,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仿真模型包括第一仿真模型和第二仿真模型,所述第一仿真模型是基于得到的實際運行數據對所述第一初始仿真模型進行校準后得到的,所述第二仿真模型是基于得到的實際運行數據對所述第二初始仿真模型進行校準后得到的,所述能源模擬仿真數據包括所述零碳建筑在每個目標時刻的可再生能源產能數據和能耗數據;通過校準后的建筑仿真模型進行預設時段內零碳建筑的能源模擬仿真,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零碳建筑能源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再生能源產能數據包括所述零碳建筑在每個目標時刻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功率,所述能耗數據包括所述零碳建筑在每個目標時刻的用能負荷功率;基于得到的能源模擬仿真數據評價所述零碳建筑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驥,路菲,喬鏢,徐偉,李振瑋,張廣秋,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