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壓縮機,具體涉及一種泵體組件、渦旋壓縮機和空調器。
技術介紹
1、渦旋壓縮機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質量輕、噪聲低、機械效率高且運轉平穩等優點。其中,動、靜渦旋盤是渦旋壓縮機的核心零部件,而動靜盤泵體潤滑是影響壓縮機可靠性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壓縮機剛開始啟動期間,壓縮機泵體供油系統未達到平衡,極易導致動靜盤缺油而磨損,從而導致壓縮機在啟動期間發生故障。
2、由于現有技術中的渦旋壓縮機存在在開始啟動期間,壓縮機泵體供油系統未達到平衡,導致動靜盤缺油而磨損,從而引起壓縮機在啟動期間發生故障等技術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研究設計出一種泵體組件、渦旋壓縮機和空調器。
技術實現思路
1、因此,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渦旋壓縮機存在在開始啟動期間,壓縮機泵體供油系統未達到平衡,導致動靜盤缺油而磨損,從而引起壓縮機在啟動期間發生故障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泵體組件、渦旋壓縮機和空調器。
2、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泵體組件,其包括:
3、曲軸和偏心質量塊,所述曲軸包括曲軸主體和曲柄,所述曲柄位于所述曲軸主體的軸向端部,且所述曲柄與所述曲軸主體相接處形成軸肩,在縱向截面內,所述軸肩在垂直于所述曲軸的中心軸線方向上的寬度比所述曲柄在該方向的寬度大,以在所述軸肩與所述曲柄相接處形成第一臺階面,所述偏心質量塊包括與所述第一臺階面配合的配合部,使得所述偏心質量塊的配合部、所述第一臺階面和所述曲柄圍成軸肩油池的至少部分結構,所述軸肩油池
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
5、所述偏心質量塊還包括位于所述軸肩的外周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通過緊固件與所述軸肩緊固為一體;所述配合部與所述連接部相接且在二者之間形成第二臺階面,所述第二臺階面與所述第一臺階面貼合設置,在縱向截面內且在垂直于所述曲軸軸線的方向,所述配合部的內周尺寸小于所述連接部的內周尺寸。
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
7、還包括動盤,所述動盤包括動盤軸承座,所述動盤軸承座的至少部分軸段套設于所述曲柄的外周,以通過所述曲柄驅動所述動盤軸承座而帶動所述動盤運動,所述動盤軸承座的軸端與所述第一臺階面間隔第一預設距離,使得所述軸肩油池的至少部分結構位于所述動盤軸承座的軸端與所述第一臺階面之間。
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
9、還包括軸承,所述軸承套設于所述曲柄的外周,且所述軸承位于所述動盤軸承座的內周,所述軸承的下端也與所述第一臺階面之間間隔第二預設距離,所述軸肩油池的至少部分結構位于所述動盤軸承座的軸端與所述第一臺階面之間。
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
11、所述動盤包括動盤基板,所述動盤軸承座位于所述動盤基板的中心處的軸向一端且朝遠離所述動盤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曲柄的軸向一端與所述動盤基板相對且與所述動盤基板之間間隔第三預設距離,形成供油通道一,所述曲柄的外周與所述軸承的內周之間間隔具有供油通道二,所述曲軸的內部具有中心油孔,所述中心油孔依次通過所述供油通道一和所述供油通道二與所述軸肩油池連通,以對所述軸肩油池提供潤滑油。
1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
13、所述動盤軸承座的內部還設置有動盤油孔,所述動盤包括動盤基板,所述動盤軸承座連接于所述動盤基板軸向一端并沿軸向朝遠離所述動盤軸承座的方向延伸,所述偏心質量塊的朝向所述動盤基板的軸向一端與所述動盤基板之間具有間隙,所述動盤油孔的一端與所述軸肩油池連通、另一端連通至所述偏心質量塊與所述動盤基板之間的所述間隙處,進而對泵體供油。
1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
15、所述動盤油孔包括動盤油孔一和動盤油孔二,所述動盤油孔一的下端位于所述動盤軸承座的底端且與所述軸肩油池連通,所述動盤油孔一的上端延伸至與所述動盤油孔二連通,所述動盤油孔二延伸至所述動盤軸承座的外周且與所述間隙連通。
1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
17、所述偏心質量塊上開設有輸油通道一、輸油通道二和輸油通道三,所述輸油通道一的一端位于所述偏心質量塊的徑向內周且與所述軸肩油池連通、另一端朝所述偏心質量塊的內部延伸,所述輸油通道二的下端與所述輸油通道一連通,所述輸油通道二的上端與所述輸油通道三連通,所述偏心質量塊(15)的上端與所述動盤基板之間間隔形成輸油通道四,所述軸肩油池中的油能依次通過所述輸油通道一、所述輸油通道二、所述輸油通道三和所述輸油通道四對泵體進行供油。
1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
19、所述輸油通道一在高度方向上與所述軸肩油池相對,所述輸油通道二位于所述偏心質量塊的內部且沿所述曲軸的軸向延伸,所述輸油通道三位于所述偏心質量塊的上端且在上端端面上延伸為弧形槽結構。
2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
21、還包括上支架,所述偏心質量塊的內周形成偏心孔,所述偏心孔與所述動盤軸承座的外周之間形成排油通道一,所述偏心質量塊的內、外周之間貫通設置有回油孔,以形成排油通道二,所述上支架的內周具有上支架油池,所述上支架油池與所述偏心質量塊的外周之間形成排油通道三,所述上支架的內、外周之間貫通設置有上支架回油孔,以形成排油通道四,所述軸肩油池依次通過所述排油通道一、所述排油通道二、所述排油通道三和所述排油通道四將油排出至所述上支架外部。
2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
23、在軸向端面的投影面內,所述排油通道一為環形通道,所述排油通道二為從所述偏心質量塊的徑向內周延伸至徑向外周的預設長度一的通道,且所述排油通道二的下端高度高于所述軸肩油池的上端高度,所述排油通道四為從所述上支架的徑向內周延伸至徑向外周的預設長度二的通道,所述排油通道二和所述排油通道四在軸向投影面內位置不重合。
2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
25、所述偏心質量塊的外周的中心線與曲軸的主軸中心線同心,所述偏心質量塊的內周為偏心孔,所述偏心孔的中心線與所述曲柄的中心線同心,所述動盤軸承座與偏心質量塊的偏心孔能相對運動。
26、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渦旋壓縮機,其包括前述的泵體組件。
27、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空調器,其包括前述的渦旋壓縮機。
28、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泵體組件、渦旋壓縮機和空調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1.本專利技術通過在曲柄與曲軸主體的相接處形成軸肩,且軸肩的寬度比曲柄的寬度大,從而能形成第一臺階面,再結合偏心質量塊,其具有與第一臺階面配合的配合部,從而使得偏心質量塊的配合部、所述第一臺階面和所述曲柄圍成軸肩油池的至少部分結構,使得軸肩油池能存儲潤滑油,以便于當壓縮機開機時,所述軸肩油池中的潤滑油能被泵向泵體以對其供油,能夠快速向泵體背壓室供油,以降低開機啟動泵體缺油磨損的風險,有效解決渦旋壓縮機在開始啟動期間,壓縮機泵體供油系統未達到平衡,導致動靜盤缺油而磨損,從而引起壓縮機在啟動期間發生故障的問題。
30、2.本專利技術還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3-5中任一項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12.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13.一種渦旋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12中任一項所述的泵體組件。
14.一種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3所述的渦旋壓縮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3-5中任一項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3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海港,徐嘉,劉雙來,廖熠,劉書城,肖佩江,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節能環保制冷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