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尾礦庫截排水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尾礦庫內部雨水截流外排建設結構。
技術介紹
1、平地型尾礦庫是在平緩地形周邊筑壩圍成的尾礦庫,一般是三面或四面筑壩。庫內底部和壩面鋪設防滲膜,防止庫區內液體流出污染環境或對壩體造成損害。通常為了節省建設投資,尾礦庫采取分期建設。
2、為減輕尾礦庫防洪壓力,并做到清污分流,通常在尾礦庫外無壩體的一面設置截水溝或擋墻,防止尾礦庫外圍匯水進入庫區。
3、上述常用截排水結構有一個共同缺點,即只能防止庫區外部降水匯入庫內,無法防止庫內上游無水區域的降水匯入。該部分降水的匯入對蒸發面積影響很小,相當于純增加量,不僅占用庫容,加劇選冶系統水平衡壓力,且稀釋了尾礦回水金屬濃度,降低產能。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通過提供一種尾礦庫內部雨水截流外排建設結構,解決了目前排水結構存在的無法防止庫內上游無水區域的降水匯入庫內的問題。
2、本技術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3、一種尾礦庫內部雨水截流外排建設結構,包括根據一定時期內庫內液位上漲高度間隔,開挖的多條雨水截排溝1,截排溝橫截面為梯形,從下至上各條雨水截排溝的橫截面尺寸逐步減小,雨水截排溝1橫截面拐角處進行充分圓滑過渡和加固,雨水截排溝1橫向坡度為中間高,向兩側壩體方向逐步降低,靠近兩側壩體的位置形成聚水點2,在液面上游最近的雨水截排溝聚水點2處安裝有管道3,管道3進水口位于聚水點2最低處,所述管道3延伸至尾礦庫外部排水溝4,所述排水溝4頂部標高低于防汛堤內匯水液
4、所述管道3上共安裝三個閥門,分別是進水口閥門5、打開時可通過外部將將管道3裝滿水的壩頂加水點閥門6和出水口閥門7,出水口閥門7位于尾礦庫外部鄰進排水溝處,進水口閥門5位于尾礦庫內。
5、所述管道3材質為hdpe。
6、本技術結構主要有如下有益效果:
7、(1)減少大量無利用價值的雨水匯入庫內,降低庫容消耗速度;
8、(2)因尾礦庫使用年限得到提高,不僅可延長擴建的時間節點,且筑壩高度可相應降低,從而降低了尾礦庫建設成本;
9、(3)通過降低雨季庫內匯水量,可有效避免暴雨導致的液位快速升高事件發生,提升尾礦庫安全系數。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尾礦庫內部雨水截流外排建設結構,其特征是:包括根據一定時期內庫內液位上漲高度間隔開挖的多條雨水截排溝(1),截排溝橫截面為梯形,從下至上各條雨水截排溝的橫截面尺寸逐步減小,雨水截排溝(1)橫截面拐角處進行充分圓滑過渡和加固,雨水截排溝(1)橫向坡度為中間高,向兩側壩體方向逐步降低,靠近兩側壩體的位置形成聚水點(2),在液面上游最近的雨水截排溝聚水點(2)處安裝有管道(3),管道(3)進水口位于聚水點(2)最低處,所述管道(3)延伸至尾礦庫外部排水溝(4),所述排水溝(4)頂部標高低于防汛堤內匯水液位標高。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礦庫內部雨水截流外排建設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管道(3)上共安裝三個閥門,分別是進水口閥門(5)、打開時可通過外部將管道(3)裝滿水的壩頂加水點閥門(6)和出水口閥門(7),出水口閥門(7)位于尾礦庫外部鄰進排水溝(4)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礦庫內部雨水截流外排建設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管道(3)材質為HDPE。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尾礦庫內部雨水截流外排建設結構,其特征是:包括根據一定時期內庫內液位上漲高度間隔開挖的多條雨水截排溝(1),截排溝橫截面為梯形,從下至上各條雨水截排溝的橫截面尺寸逐步減小,雨水截排溝(1)橫截面拐角處進行充分圓滑過渡和加固,雨水截排溝(1)橫向坡度為中間高,向兩側壩體方向逐步降低,靠近兩側壩體的位置形成聚水點(2),在液面上游最近的雨水截排溝聚水點(2)處安裝有管道(3),管道(3)進水口位于聚水點(2)最低處,所述管道(3)延伸至尾礦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志波,耿一,劉云峰,馮興亮,楊世文,劉佳鵬,楊思敏,趙俊波,邢介雷,石慧豪,彭家蘭,李俊,劉東偉,
申請(專利權)人:北方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