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吸油煙機,具體地,涉及一種推桿組件和吸油煙機。
技術介紹
1、目前的吸油煙機,大多通過推桿組件推拉擋煙板,推桿組件在推開擋煙板時,由于內推桿伸出暴露在油煙中,會在內推桿伸出段附上一層油污,在吸油煙機使用完畢,內推桿縮回后,附在內推桿位置的油污會留一部分在外推桿內部,長此以往,外推桿內部的油污越積越多,且油污在冷卻后凝成固體油,直接影響內推桿與外推桿之間的摩擦力,致使內推桿伸縮過程中需要增大驅動力,這就意味著,在使用驅動件驅動內推桿伸縮的情況下,會減少驅動件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至少部分地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推桿組件,技術方案如下。
2、推桿組件包括第一桿、第二桿、限位件和防油件,第二桿套設在第一桿外,第一桿與第二桿滑動連接相對第二桿可伸出或縮回;限位件連接至第二桿,且限位件與第二桿的端部之間形成有限位空間;防油件套設于第一桿并限定在限位空間內;其中,第一桿相對第二桿縮回時,防油件隨著第一桿移動且通過第二桿的端部阻擋止停于第一位置,防油件的至少部分覆蓋第一桿與第二桿之間的間隙;第一桿相對第二桿伸出時,防油件隨著第一桿移動且通過限位件阻擋止停于第二位置。
3、本技術的推桿組件,通過設置限位件和防油件,在第一桿相對第二桿縮回時,防油件通過第二桿的端部阻擋止停,防油件的至少部分覆蓋第一桿與第二桿之間的間隙,從而在第一桿縮回的時候,第一桿上的油污在防油件的作用下,不會從第一桿與第二桿之間的間隙進入第二桿內部,
4、示例性地,防油件具有第一通孔,防油件通過第一通孔套設于第一桿,且第一桿與第一通孔之間過盈配合。如此設置,具有較好的防油效果,避免第一桿與防油件之間產生間隙,導致油污從該間隙流入第一桿與第二桿之間的間隙中。
5、示例性地,第二桿具有環狀壁,防油件具有第一環形部和第二環形部,第一環形部和第二環形部從第一通孔沿徑向方向朝外順序設置,在防油件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一環形部覆蓋第一桿與第二桿之間的間隙,第二環形部與環狀壁相抵接。如此設置,通過第一環形部覆蓋第一桿與第二桿之間的間隙,且第二環形部與環狀壁相抵接,達到了防油效果,避免出現防油件不能覆蓋第一桿與第二桿之間的間隙而導致油污流入第二桿內部的現象。
6、示例性地,第一通孔的孔徑與第一桿的外徑之間具有公差δ,公差δ為-0.15mm~-0.2mm。如此設置,避免公差δ過大,防油件與第一桿之間產生間隙,影響防油效果,同時避免公差δ過小,影響防油件與第一桿的裝配。
7、示例性地,限位件具有限位部、轉接部和連接部,限位部與第一桿的軸向方向相垂直,防油件移動至與限位部相抵時止停于第二位置;連接部通過緊固件與第二桿的端部相連接;轉接部連接在限位部與連接部之間。如此設置,由于防油件隨著第一桿沿第一桿軸向方向移動,限位部與第一桿軸向方向垂直以方便限位防油件;連接部通過固件與第二桿的端部相連接,方便限位件與第二桿連接,且使得限位件與第二桿之間具有較高的牢固度,能限位住防油件停止于第二位置;通過轉接部連接限位部與連接部以使限位部與第二桿的端部之間形成限位空間,方便防油件在限位空間內移動。
8、示例性地,限位部與第二桿的端部之間具有間隔長度l以形成限位空間,在第一桿的軸向方向上,防油件具有厚度h,l-h為0mm~0.5mm。l-h為防油件的移動距離,防油件的移動距離在此范圍內,與防油件處于擠壓狀態相比,具有防油效果,且不影響第一桿伸出或縮回效率。
9、示例性地,限位部上設置有第二通孔,限位部通過第二通孔套設于第一桿。如此設置,限位部的穩定性更好,方便限位住防油件。
10、示例性地,轉接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與連接部相連,第二端與限位部相連,第二通孔的孔壁設置有缺口,缺口朝遠離第二通孔的中心方向延伸且經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形成開槽。如此設置,通過開槽讓位連接第二桿端部與連接部的緊固件的頭端,減少磨損,方便裝配。
11、示例性地,第一桿連接有驅動件,第一桿通過驅動件相對第二桿沿第二桿的軸向方向可伸出或縮回。通過設置驅動件方便第一桿相對第二桿運動,實現了自動化,避免用戶手動拖出或推回第一桿。
12、根據本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吸油煙機,包括擋煙板和如上所述的推桿組件,第一桿遠離第二桿的一端與擋煙板相連接。由于如上所述的推桿組件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故包括如上所述的推桿組件的吸油煙機也具有如上所述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13、在
技術實現思路
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中進一步詳細說明。本
技術實現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著要試圖限定出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關鍵特征和必要技術特征,更不意味著試圖確定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14、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桿、第二桿、限位件和防油件,所述第二桿套設在所述第一桿外,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二桿滑動連接相對所述第二桿可伸出或縮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油件具有第一通孔,所述防油件通過所述第一通孔套設于所述第一桿,且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一通孔之間過盈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桿具有環狀壁,所述防油件具有第一環形部和第二環形部,所述第一環形部和所述第二環形部從所述第一通孔沿徑向方向朝外順序設置,在所述防油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環形部覆蓋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二桿之間的間隙,所述第二環形部與所述環狀壁相抵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徑與所述第一桿的外徑之間具有公差δ,所述公差δ為-0.15mm~-0.2mm。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具有限位部、轉接部和連接部,所述限位部與所述第一桿的軸向方向相垂直,所述防油件移動至與所述限位部相抵時止停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連接部通過緊固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與所述第二桿的端部之間具有間隔長度L以形成所述限位空間,在所述第一桿的軸向方向上,所述防油件具有厚度H,L-H為0mm~0.5mm。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上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限位部通過所述第二通孔套設于所述第一桿。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連接部相連,所述第二端與所述限位部相連,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設置有缺口,所述缺口朝遠離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方向延伸且經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形成開槽。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桿連接有驅動件,所述第一桿通過所述驅動件相對所述第二桿沿所述第二桿的軸向方向可伸出或縮回。
10.一種吸油煙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擋煙板和如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推桿組件,所述第一桿遠離所述第二桿的一端與所述擋煙板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桿、第二桿、限位件和防油件,所述第二桿套設在所述第一桿外,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二桿滑動連接相對所述第二桿可伸出或縮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油件具有第一通孔,所述防油件通過所述第一通孔套設于所述第一桿,且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一通孔之間過盈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桿具有環狀壁,所述防油件具有第一環形部和第二環形部,所述第一環形部和所述第二環形部從所述第一通孔沿徑向方向朝外順序設置,在所述防油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環形部覆蓋所述第一桿與所述第二桿之間的間隙,所述第二環形部與所述環狀壁相抵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徑與所述第一桿的外徑之間具有公差δ,所述公差δ為-0.15mm~-0.2mm。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具有限位部、轉接部和連接部,所述限位部與所述第一桿的軸向方向相垂直,所述防油件移動至與所述限位部相抵時止停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連接部通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文棟,趙選成,譚朝輝,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蘇泊爾廚衛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