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通訊數傳電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
技術介紹
1、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控的無人駕駛飛行器,而無人機數據鏈是無人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飛行器與地面系統相聯系的關鍵紐帶;無人機數據鏈根據數據的傳輸方向可以分為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uav無人機數據傳輸電臺是無人機控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行鏈路主要完成地面基站到無人機遙控指令的發送和接收,下行鏈路主要完成無人機到地面基站的遙測數據以及視頻圖像(使用圖傳電臺實現)的發送和接收,并根據定位信息的傳輸利用上下行鏈路進行測距,數據鏈的性能好壞直接影響到無人機性能的優劣,所以,uav無人機數據傳輸電臺的正確選型是無人機正常工作運行的關鍵,現有技術中公開的(公告號:cn209921614u)一種四旋翼無人機數傳電臺,文中記載了“包括殼體,還包括所述殼體兩端連接的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的前面板上設置有電源開關和充電口,所述的電源開關和充電口連接有電源模塊,所述的電源模塊連接有電臺模塊,所述的電臺模塊連接有電臺模塊天線接口,所述的電臺模塊天線接口引出至所述后面板上,所述的電臺模塊還連接有配置按鍵和usb接口,所述的usb接口連接外部pc端,所述的電臺模塊連接有wifi模塊,所述wifi模塊連接有wifi模塊天線接口?!?;該電臺重量輕、體積小,集成度高,可以通過p400-840電臺模塊在點對點和點對多點的拓撲結構中提供高性能、安全有效的無線串口通訊,并且在最終的集成設計中可用作緊密集成的oem模塊,進行適當配置和安裝,可實現遠距離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克服集成裝置,電臺內部集成的電源模塊在長時間放電時,設有簡易散熱結構,會產生較多的熱量,使得散熱效果一般,導致熱流堆積,使得該電臺內部的溫度升高,從而會對電臺內部集成的其他部件產生不良影響的問題。
2、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包括有電臺集成主體、分流式側散熱片、散熱板、引流式頂散熱片、支撐塊與散熱塊;電臺集成主體的下表面分別固定連接設有用于支撐穩固與保持散熱穩定的支撐塊和散熱塊,電臺集成主體的上表面對稱連接設有用于氣流向上散發操作的引流式頂散熱片,電臺集成主體的背面對稱連接設有用于后置散發操作的后置背散熱片,電臺集成主體的側面分別固定連接設有進行側向散熱的分流式側散熱片和散熱板。
3、優選的,分流式側散熱片、引流式頂散熱片、散熱塊、后置背散熱片和散熱板的配合,形成四周分布狀態散熱,使其熱流可以從最近散熱區域進行快速散出,避免內部熱流發生堆積狀態,能夠有效增強該電臺集成主體的整體散熱效果,從而能夠有效降低電臺集成主體內部的電源模塊長時間使用后出現熱量過度堆積問題的幾率,從而確保電臺集成主體內部其他部件能夠正常工作,繼而確保該電臺集成主體使用時的穩定性。
4、作為優選,引流式頂散熱片的表面開設散熱孔,電臺集成主體下表面平行等間距的固定連接多組散熱塊,且散熱塊呈圓臺形結構,同時散熱塊下端的尺寸小于散熱塊上端的尺寸,后置背散熱片上線性順沿開設有多組引流槽,利用引流槽進行快速散發熱流,進行逐級導流操作,避免發生集中情況。
5、支撐塊共有四組,四組支撐塊均呈l形結構,且支撐塊的折彎部開設貫穿孔,同時支撐塊主體部的長度大于散熱塊的軸向長度,利用支撐塊主體部的長度大于散熱塊的軸向長度,使其熱流更好散發。
6、電臺集成主體上表面平行等間距的固定連接多組引流式頂散熱片,且多組引流式頂散熱片均呈長條形結構,而引流式頂散熱片的長度大于電臺集成主體的長度,同時引流式頂散熱片沿長度方向平行等間距的開設多組散熱孔,而散熱孔呈圓柱形結構,通過多組散熱孔,可以進行同步散發操作。
7、電臺集成主體背面平行等間距的固定連接多組后置背散熱片,且后置背散熱片遠離電臺集成主體的一側沿長度方向等間的開設多組貫穿槽,同時后置背散熱片和貫穿槽組合在一起構成e形結構,后置背散熱片和貫穿槽組合構成e形結構,利用引流槽進行快速散發熱流,進行逐級導流操作,避免發生集中情況。
8、電臺集成主體兩側分別平行等間距的固定連接多組分流式側散熱片,而分流式側散熱片呈長方體結構,且分流式側散熱片的端面呈等腰梯形結構,同時分流式側散熱片和引流式頂散熱片呈錯位分布,通過分流式側散熱片和引流式頂散熱片呈錯位分布,形成交替式分流操作,避免熱流集中影響,由散熱板弧面沿軸向方形等間距的開設三組散熱槽,形成多間距散熱狀態,提升整體散發效果。
9、散熱板和分流式側散熱片在電臺集成主體的側面呈交替分布,且散熱板遠離電臺集成主體的一側呈弧面形結構,且散熱板弧面沿軸向方形等間距的開設三組散熱槽,而三組散熱槽均呈扇環形結構,通過三組散熱槽均呈扇環形結構,可以進行四周散發熱流。
10、本技術的有益效果:
11、1、根據以往集成裝置,電臺內部集成的電源模塊在長時間放電時,設有簡易散熱結構,會產生較多的熱量,使得散熱效果一般,導致熱流堆積,使得該電臺內部的溫度升高,從而會對電臺內部集成的其他部件產生不良影響不同的是,分流式側散熱片、引流式頂散熱片、散熱塊、后置背散熱片和散熱板的配合,形成四周分布狀態散熱,使其熱流可以從最近散熱區域進行快速散出,避免內部熱流發生堆積狀態,能夠有效增強該電臺集成主體的整體散熱效果,從而能夠有效降低電臺集成主體內部的電源模塊長時間使用后出現熱量過度堆積問題的幾率,從而確保電臺集成主體內部其他部件能夠正常工作,繼而確保該電臺集成主體使用時的穩定性。
12、2、當進行散熱時,后置背散熱片和貫穿槽組合構成e形結構,利用引流槽進行快速散發熱流,進行逐級導流操作,避免發生集中情況,通過分流式側散熱片和引流式頂散熱片呈錯位分布,形成交替式分流操作,避免熱流集中影響,由散熱板弧面沿軸向方形等間距的開設三組散熱槽,形成多間距散熱狀態,提升整體散發效果。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包括有電臺集成主體(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分流式側散熱片(2)、散熱板(3)、引流式頂散熱片(4)、支撐塊(6)與散熱塊(7);電臺集成主體(1)的下表面分別固定連接設有用于支撐穩固與保持散熱穩定的支撐塊(6)和散熱塊(7),電臺集成主體(1)的上表面對稱連接設有用于氣流向上散發操作的引流式頂散熱片(4),電臺集成主體(1)的背面對稱連接設有用于后置散發操作的后置背散熱片(8),電臺集成主體(1)的側面分別固定連接設有進行側向散熱的分流式側散熱片(2)和散熱板(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引流式頂散熱片(4)的表面開設散熱孔(5),電臺集成主體(1)下表面平行等間距的固定連接多組散熱塊(7),且散熱塊(7)呈圓臺形結構,同時散熱塊(7)下端的尺寸小于散熱塊(7)上端的尺寸,后置背散熱片(8)上線性順沿開設有多組引流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塊(6)共有四組,四組支撐塊(6)均呈L形結構,且支撐塊(6)的折彎部開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電臺集成主體(1)上表面平行等間距的固定連接多組引流式頂散熱片(4),且多組引流式頂散熱片(4)均呈長條形結構,而引流式頂散熱片(4)的長度大于電臺集成主體(1)的長度,同時引流式頂散熱片(4)沿長度方向平行等間距的開設多組散熱孔(5),而散熱孔(5)呈圓柱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電臺集成主體(1)背面平行等間距的固定連接多組后置背散熱片(8),且后置背散熱片(8)遠離電臺集成主體(1)的一側沿長度方向等間的開設多組貫穿槽,同時后置背散熱片(8)和貫穿槽組合在一起構成E形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電臺集成主體(1)兩側分別平行等間距的固定連接多組分流式側散熱片(2),而分流式側散熱片(2)呈長方體結構,且分流式側散熱片(2)的端面呈等腰梯形結構,同時分流式側散熱片(2)和引流式頂散熱片(4)呈錯位分布。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散熱板(3)和分流式側散熱片(2)在電臺集成主體(1)的側面呈交替分布,且散熱板(3)遠離電臺集成主體(1)的一側呈弧面形結構,且散熱板(3)弧面沿軸向方形等間距的開設三組散熱槽(9),而三組散熱槽(9)均呈扇環形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包括有電臺集成主體(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分流式側散熱片(2)、散熱板(3)、引流式頂散熱片(4)、支撐塊(6)與散熱塊(7);電臺集成主體(1)的下表面分別固定連接設有用于支撐穩固與保持散熱穩定的支撐塊(6)和散熱塊(7),電臺集成主體(1)的上表面對稱連接設有用于氣流向上散發操作的引流式頂散熱片(4),電臺集成主體(1)的背面對稱連接設有用于后置散發操作的后置背散熱片(8),電臺集成主體(1)的側面分別固定連接設有進行側向散熱的分流式側散熱片(2)和散熱板(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引流式頂散熱片(4)的表面開設散熱孔(5),電臺集成主體(1)下表面平行等間距的固定連接多組散熱塊(7),且散熱塊(7)呈圓臺形結構,同時散熱塊(7)下端的尺寸小于散熱塊(7)上端的尺寸,后置背散熱片(8)上線性順沿開設有多組引流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塊(6)共有四組,四組支撐塊(6)均呈l形結構,且支撐塊(6)的折彎部開設貫穿孔,同時支撐塊(6)主體部的長度大于散熱塊(7)的軸向長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遠距離無人機電臺電池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電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春林,孫金彥,王昆侖,張曦,張蕊,董丹丹,顧雯,陳宏偉,黃祚繼,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站,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