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種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
技術介紹
1、目前懸挑鋼梁與混凝土柱連接方式主要是通過h型鋼梁在梁柱相交范圍內去除翼緣板,通過在h型鋼梁上、下翼緣板表面焊接鋼筋代替混凝土柱范圍內的鋼梁翼緣板來抵抗梁端彎矩,腹板貫通混凝土柱焊接連接抵抗梁端剪力。但是針對于非對稱式布置于混凝土柱兩側的h型鋼梁,連接結構的抗彎矩和剪切力的性能無法滿足設計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旨在提供一種能夠滿足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的抗彎矩和剪切力性能的連接結構。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包括懸挑梁、結構柱和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沿所述結構柱的周向布設,所述懸挑梁與所述結構柱通過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懸挑梁連接。
3、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結構柱連接段與懸挑梁連接段,所述結構柱連接段設于所述結構柱的周向側,所述懸挑梁連接段設于所述結構柱連接段背向所述結構柱的一端,且與所述懸挑梁連接。
4、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懸挑梁連接段與所述結構柱連接段一體成型設置。
5、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連接組件還包括第一加強部,所述第一加強部設于所述結構柱連接段上,且所述第一加強部分別與所述懸挑梁連接段和所述第二連接件連接。
6、根據本
7、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連接件設有兩個,兩個所述第二連接件沿所述結構柱的周向布設,且兩個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懸挑梁連接。
8、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連接組件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連接件上的第二加強部,所述第二加強部與所述懸挑梁連接,且所述第二加強部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件連接。
9、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加強部設有兩個,兩個所述第二加強部間隔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件上,且各所述第二加強部均與所述懸挑梁和兩個所述第二連接件連接。
10、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其中一所述第二加強部朝著靠近所述懸挑梁的方向傾斜設置。
11、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連接件面向所述結構柱的一側焊接有預埋伸入所述結構柱內的焊接栓釘。
12、本技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技術中,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沿所述結構柱的周向布設,所述懸挑梁與所述結構柱通過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懸挑梁連接,現有的連接結構僅通過設置于所述結構柱一側的連接件將所述懸挑梁與所述結構柱固定連接,導致由所述懸挑梁的重力產生的剪切力全部被該連接件承擔,整個連接結構的抗彎矩和剪切力的性能無法滿足設計要求,而本申請中的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在所述結構柱的周向側額外設置有第二連接件,且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懸挑梁連接,可以幫忙分擔所述懸挑梁的重力,從而減小所述第一連接件受到的剪切力,使得所述連接組件能夠滿足抗彎矩和剪切力性能。本技術提供的所述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解決了現有的懸挑梁與結構柱的連接結構難以滿足抗彎矩和剪切力性能的問題。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懸挑梁、結構柱和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沿所述結構柱的周向布設,所述懸挑梁與所述結構柱通過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懸挑梁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結構柱連接段與懸挑梁連接段,所述結構柱連接段設于所述結構柱的周向側,所述懸挑梁連接段設于所述結構柱連接段背向所述結構柱的一端,且與所述懸挑梁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挑梁連接段與所述結構柱連接段一體成型設置。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還包括第一加強部,所述第一加強部設于所述結構柱連接段上,且所述第一加強部分別與所述懸挑梁連接段和所述第二連接件連接。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柱連接段面向所述結構柱的一側焊接有預埋伸入所述結構柱內的焊接錨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懸挑梁、結構柱和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沿所述結構柱的周向布設,所述懸挑梁與所述結構柱通過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懸挑梁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結構柱連接段與懸挑梁連接段,所述結構柱連接段設于所述結構柱的周向側,所述懸挑梁連接段設于所述結構柱連接段背向所述結構柱的一端,且與所述懸挑梁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挑梁連接段與所述結構柱連接段一體成型設置。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還包括第一加強部,所述第一加強部設于所述結構柱連接段上,且所述第一加強部分別與所述懸挑梁連接段和所述第二連接件連接。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挑梁與結構柱連接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柱連接段面向所述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振超,何建紅,楊博軒,馮吉,佟樹峰,王軍,陳雷,甘曉琴,張亮,邱越,李國銀,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三局第三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