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鍋爐,尤其涉及一種煙塵回收機構以及鍋爐除塵裝置。
技術介紹
1、鍋爐除塵裝置因需對煙灰進行排放,通常將排灰管設計為開口朝下,并在排灰管上設置排灰板作為控制開關,工人定期從排灰管上拉出排灰板從而將沉積在排灰板上的煙塵排出至管口下方的斗車上,實現對鍋爐的煙塵回收。
2、但是傳統的鍋爐除塵裝置對人工的依賴過高,工人需要定期拉出或插入排灰板,導致工人勞動強度大;且在排灰板插入過程中,排灰板容易帶動積灰沉淀在排灰管的固定槽內,長時間使用后容易出現堵塞,導致排灰板無法順利插入固定在排灰管上。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煙塵回收機構以及鍋爐除塵裝置,能夠自動驅動排灰板插入或脫離排灰管,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2、第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包括:
3、支撐框體,設有移動通道;
4、固定管,設于所述支撐框體的一側,所述固定管內設有排灰通道和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連通所述移動通道和所述排灰通道;
5、排灰板,可移動設于所述移動通道內;
6、驅動組件,設于所述支撐框體遠離所述固定管的一側,所述驅動組件的輸出端與所述排灰板連接,所述驅動組件能夠驅動所述排灰板在所述移動通道內移動,以驅動所述排灰板脫離或插入所述固定孔。
7、本技術提供的煙塵回收機構,通過在支撐框體上設置驅動組件能夠驅動排灰板在移動通道內移動,從而控制排灰板插入或脫離排灰管,在排灰板插入排灰管時排灰管截止,排灰管內的煙塵能夠在
8、進一步地,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驅動缸和驅動軸,所述驅動缸設于所述支撐框體背向所述移動通道的一側,所述驅動軸可移動設于所述驅動缸內,所述驅動軸遠離所述驅動缸的一側穿過所述支撐框體與所述排灰板連接。
9、進一步地,所述驅動組件還包括c型連接塊和螺紋連接件,所述c型連接塊能夠插入所述排灰板,且所述c型連接塊和所述排灰板上均設有連接孔,所述螺紋連接件能夠穿過所述連接孔并固定所述c型連接塊和所述排灰板,所述c型連接塊遠離所述排灰板的一側與所述驅動軸連接。
10、進一步地,所述驅動組件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驅動組件間隔設于所述支撐框體上。
11、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增加驅動組件的數量,有助于提高驅動組件對排灰板的驅動力。
12、進一步地,還包括閥體,所述閥體設于所述支撐框體上,所述閥體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出氣口的數量等于所述驅動組件的數量,多個所述出氣口分別與多個所述驅動組件相連通。
1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支撐框體上設置一個閥體即可對多個驅動組件進行控制,有助于節省機構的體積、提高機構的緊湊性。
14、進一步地,還包括支撐管,所述支撐管設于所述移動通道內,所述支撐管的長度延伸方向與所述固定管的長度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支撐管用于將所述移動通道劃分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與所述固定孔相連通。
1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支撐管能夠對排灰板進行支撐,提高排灰板結構強度,有助于減少積灰過多導致排灰板發生形變的情況發生。
16、進一步地,還包括加強桿,所述加強桿設于所述第二通道內,所述加強桿的相對兩端分別連接所述支撐管和所述支撐框體。
1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支撐管和支撐框體上設置加強桿,有助于提高支撐框體靠近驅動組件一側的結構強度。
18、進一步地,所述加強桿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加強桿間隔設于所述第二通道內。
19、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鍋爐除塵裝置,包括:
20、上述任一的煙塵回收機構;
21、排灰管,穿設于所述移動通道內,所述排灰板能夠在所述移動通道內移動至打開或關閉所述排灰管。
22、進一步地,所述排灰管設有相對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用于供所述排灰板插入所述排灰管,所述第二孔與所述固定孔相連通。
23、由上可知,本技術提供的煙塵回收機構,通過在支撐框體上設置驅動組件能夠驅動排灰板在移動通道內移動,從而控制排灰板插入或脫離排灰管,在排灰板插入排灰管時排灰管截止,排灰管內的煙塵能夠在排灰板上進行沉積,在排灰板脫離排灰管時排灰管導通,煙塵能夠通過排灰管的管口下降至下方的斗車上,從而實現排灰管的自動積灰、排灰。
24、此外,固定管上設置固定孔和排灰通道,排灰板插入所帶動的積灰通過固定孔進入排灰通道內,只需使用吹風機對排灰通道進行吹風即可清理排灰通道,可有效避免固定孔出現堵塞,有助于提高煙塵回收機構的運行穩定性。
25、本申請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申請實施例了解。本申請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400)包括驅動缸(410)和驅動軸(420),所述驅動缸(410)設于所述支撐框體(100)背向所述移動通道(110)的一側,所述驅動軸(420)可移動設于所述驅動缸(410)內,所述驅動軸(420)遠離所述驅動缸(410)的一側穿過所述支撐框體(100)與所述排灰板(300)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400)還包括C型連接塊(430)和螺紋連接件(440),所述C型連接塊(430)能夠插入所述排灰板(300),且所述C型連接塊(430)和所述排灰板(300)上均設有連接孔,所述螺紋連接件(440)能夠穿過所述連接孔并固定所述C型連接塊(430)和所述排灰板(300),所述C型連接塊(430)遠離所述排灰板(300)的一側與所述驅動軸(420)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400)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驅動組件(400)間隔設于所述支撐框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閥體(500),所述閥體(500)設于所述支撐框體(100)上,所述閥體(500)設有進氣口(510)和出氣口(520),所述出氣口(520)的數量等于所述驅動組件(400)的數量,多個所述出氣口(520)分別與多個所述驅動組件(400)相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管(120),所述支撐管(120)設于所述移動通道(110)內,所述支撐管(120)的長度延伸方向與所述固定管(200)的長度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支撐管(120)用于將所述移動通道(110)劃分為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所述第一通道(111)與所述固定孔(220)相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加強桿(130),所述加強桿(130)設于所述第二通道(112)內,所述加強桿(130)的相對兩端分別連接所述支撐管(120)和所述支撐框體(100)。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桿(130)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加強桿(130)間隔設于所述第二通道(112)內。
9.一種鍋爐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鍋爐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管(600)設有相對的第一孔(610)和第二孔(620),所述第一孔(610)用于供所述排灰板(300)插入所述排灰管(600),所述第二孔(620)與所述固定孔(220)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400)包括驅動缸(410)和驅動軸(420),所述驅動缸(410)設于所述支撐框體(100)背向所述移動通道(110)的一側,所述驅動軸(420)可移動設于所述驅動缸(410)內,所述驅動軸(420)遠離所述驅動缸(410)的一側穿過所述支撐框體(100)與所述排灰板(300)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400)還包括c型連接塊(430)和螺紋連接件(440),所述c型連接塊(430)能夠插入所述排灰板(300),且所述c型連接塊(430)和所述排灰板(300)上均設有連接孔,所述螺紋連接件(440)能夠穿過所述連接孔并固定所述c型連接塊(430)和所述排灰板(300),所述c型連接塊(430)遠離所述排灰板(300)的一側與所述驅動軸(420)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400)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驅動組件(400)間隔設于所述支撐框體(100)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煙塵回收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閥體(500),所述閥體(500)設于所述支撐框體(100)上,所述閥體(500)設有進氣口(510)和出氣口(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鵬程,譚甲戰,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富鋒環保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