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建筑材料的現場施工用具,具體涉及一種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1、目前市場上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多依賴傳統的手動或電動捆扎工具,這些工具主要通過機械手段將鋼筋與扎絲連接、固定。然而,現有鋼筋捆扎裝置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捆扎裝置結構較為復雜,往往需要配置扎絲輥、推進電機以及導絲槽等多個部件,這導致裝置的體積較大、重量較重,并且操作不便;其次,由于這些裝置通常需要攜帶笨重的扎絲輥和推進電機等復雜部件,導致設備在使用和運輸過程中不夠靈活,增加了勞動強度;再者,現有裝置缺乏對扎絲兩端的有效夾持和固定,通常需要重復繞扎絲多圈后才可進行捆扎,造成了扎絲的浪費;此外,這類裝置的耐用性較差,容易損壞,維護和更換部件的成本較高。
2、現有技術中,具有代表性的鋼筋捆扎裝置包括公開號為cn116255014a的一種鋼筋捆扎頭,該裝置配置了動力驅動電機和送絲驅動電機,分別對旋擰和送絲進行不同的動力控制。鋼筋捆扎頭通過機械臂上的主電源提供動力驅動,確保送絲和旋擰的獨立性和高效性。此外,該裝置還配置了扎線輥、推進電機和導絲槽來完成鋼筋捆扎工作。盡管該技術通過分離旋擰和送絲的控制,使得操作更加精準,但依然存在一些顯著問題。結構復雜且易損壞:現有裝置通常配置復雜的扎絲輥、推進電機和導絲槽,導致裝置笨重且耐用性差,維護成本高。操作不便且不靈活:需要攜帶多個部件,如扎絲輥、推進電機等,操作不方便且運輸不靈活。扎絲浪費嚴重:由于沒有夾持裝置,扎絲兩端未固定,捆扎時常需繞扎多圈才能固定,導致扎絲使用量大,浪費嚴重。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電鉆和夾旋器,所述夾旋器包括主桿(1)、固定座(2)、固定軸(3)、滑套(4)、邊鉗和拉近機構,在主桿(1)的前端固定有固定座(2),在固定座(2)的中心固定有固定軸(3),固定軸(3)的外側套裝兩個滑套(4),兩個滑套(4)分別位于固定座(2)的左右兩側,每個滑套(4)與固定座(2)之間設置拉近機構,在固定座(2)與滑套(4)之間套裝有復位彈簧(48);所述邊鉗包括兩個驅動柄(13),兩個驅動柄(13)通過銷軸(15)鉸接在一起,每個驅動柄(13)的遠端內側設置有夾頭(14),每個驅動柄(13)的近端部位設置有鉸接孔(19);每個滑套(4)的上側和下側分別固定有對稱的鉸接耳(5),左右兩個滑套(4)上側的一對鉸接耳(5)鉸接于上部邊鉗的兩個鉸接孔(19),左右兩個滑套(4)下側的一對鉸接耳(5)鉸接于下部邊鉗的兩個鉸接孔(19);所述拉近機構用于將左右兩側滑套(4)向內靠近,帶動上部邊鉗和下部邊鉗同步收縮;主桿(1)的后端插入手電鉆的鎖緊器(30)內,通過控制手電鉆旋轉,使整個夾旋器旋轉,進而帶動預纏繞扎絲(32)的兩端旋擰,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拉近機構還包括在主桿(1)的后部外側套裝有導電環轉子(20),電磁體的導線從主桿(1)的內腔引入,并電連接于導電環轉子(20)的電極,導電環轉子(20)外套裝有導電環定子(21),導電環定子(21)的電極與手電鉆的開關(31)連接,當按壓手電鉆開關(31)使手電鉆的電機通電時,也同時使電磁體通電。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主桿(1)的左右兩側對稱固定有副桿(9),且兩側副桿(9)的遠端分別固定有支撐套(10),兩側支撐套(10)分別套固于固定軸(3)的左右兩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夾頭(14)的內側壁設置有弧形槽(16),在弧形槽(16)內套有弧形卡塊(17),弧形卡塊(17)的內側面設置卡齒,外側面為圓弧面,在弧形槽(16)的槽底設置弧形的燕尾槽,在弧形卡塊(17)的弧面中心設置有弧形的燕尾條(18),燕尾條(18)裝配于燕尾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體包括磁軛(6)和電磁線圈(7),磁軛(6)為工字型,其中部設置環槽,電磁線圈(7)密實纏繞于環槽內,磁軛(6)內端翼板與固定座(2)固定,磁軛(6)外端翼板用于對滑套(4)內端固定的吸盤(8)進行吸引。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手電鉆側面固定有安裝座(49),在安裝座(49)前側固定有輔架(25),輔架(25)的前端固定有兩個卡套(27),同時在導電環定子(21)的側壁對稱固定有連接孔座(22),使用徑向絲桿(28)將兩個卡套(27)與兩個連接孔座(22)分別固定在一起;在輔架(25)的內側固定有線套(26),線套(26)內套裝有電源線;在導電環定子(21)的側壁設置有插節頭(23),插節頭(23)與導電環定子(21)的電極連接,電源線的末端與插節頭(23)插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絲拉近機構還包括芯桿(42),在主桿(1)的內腔中套裝有拉絲(44),拉絲(44)的外端固定有擋塊(45),在兩側滑套(4)的內端固定有擋板(46),擋塊(45)支撐在擋板(46)的外端,在主桿(1)內套裝有內滑塊(43),拉絲(44)的內端與內滑塊(43)固定,所述內滑塊(43)與芯桿(42)固定連接,芯桿的后段連接牽引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牽引機構包括固定把手(38)和活動把手(39),在手電鉆的后端兩側固定有固定架(37),固定架(37)的后端橫向固定有固定把手(38),所述活動把手(39)位于固定把手(38)的內側,芯桿(42)的后端通過旋轉接頭(41)連接拉桿(40),拉桿(40)的后端固定活動把手(39)。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電鉆采用直通式電鉆(33),且直通式電鉆(33)內的電機為空心軸電機,將所述芯桿(42)貫穿于電機的空心軸內。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用鋼...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電鉆和夾旋器,所述夾旋器包括主桿(1)、固定座(2)、固定軸(3)、滑套(4)、邊鉗和拉近機構,在主桿(1)的前端固定有固定座(2),在固定座(2)的中心固定有固定軸(3),固定軸(3)的外側套裝兩個滑套(4),兩個滑套(4)分別位于固定座(2)的左右兩側,每個滑套(4)與固定座(2)之間設置拉近機構,在固定座(2)與滑套(4)之間套裝有復位彈簧(48);所述邊鉗包括兩個驅動柄(13),兩個驅動柄(13)通過銷軸(15)鉸接在一起,每個驅動柄(13)的遠端內側設置有夾頭(14),每個驅動柄(13)的近端部位設置有鉸接孔(19);每個滑套(4)的上側和下側分別固定有對稱的鉸接耳(5),左右兩個滑套(4)上側的一對鉸接耳(5)鉸接于上部邊鉗的兩個鉸接孔(19),左右兩個滑套(4)下側的一對鉸接耳(5)鉸接于下部邊鉗的兩個鉸接孔(19);所述拉近機構用于將左右兩側滑套(4)向內靠近,帶動上部邊鉗和下部邊鉗同步收縮;主桿(1)的后端插入手電鉆的鎖緊器(30)內,通過控制手電鉆旋轉,使整個夾旋器旋轉,進而帶動預纏繞扎絲(32)的兩端旋擰,所述拉近機構為電磁拉近機構或者為拉絲拉近機構,所述電磁拉近機構包括在固定座(2)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電磁體,通過電磁體帶動左右兩個滑套(4)向內拉近;所述拉絲拉近機構包括安裝在固定座(2)內的拉絲(44),通過牽引機構驅動拉絲(44)帶動左右兩個滑套(4)向內拉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拉近機構還包括在主桿(1)的后部外側套裝有導電環轉子(20),電磁體的導線從主桿(1)的內腔引入,并電連接于導電環轉子(20)的電極,導電環轉子(20)外套裝有導電環定子(21),導電環定子(21)的電極與手電鉆的開關(31)連接,當按壓手電鉆開關(31)使手電鉆的電機通電時,也同時使電磁體通電。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主桿(1)的左右兩側對稱固定有副桿(9),且兩側副桿(9)的遠端分別固定有支撐套(10),兩側支撐套(10)分別套固于固定軸(3)的左右兩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鋼筋捆扎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夾頭(14)的內側壁設置有弧形槽(16),在弧形槽(16)內套有弧形卡塊(17),弧形卡塊(17)的內側面設置卡齒,外側面為圓弧面,在弧形槽(16)的槽底設置弧形的燕尾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常青杰,霍廣劍,尚亞偉,武東閣,呂騰月,蘇慶,陳洪濤,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鴻豐長興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