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可持續家畜生產,尤其涉及一種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
技術介紹
1、草原是我國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保護對于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及社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當前草地退化現象嚴重,全球氣候變化壓力增加,如何科學地管理草原,提升草原正常的生產生態功能是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草原的最主要利用方式是放牧,以往放牧被認為是草地畜產品輸出的一種生產方式,現今已經將放牧作為草地生產與生態管理的關鍵手段。科學實驗與生產實踐都證明,草食動物放牧不僅有益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也能夠實現其多功能性的提升。然而,當前國內外尚缺乏高效可行的同時兼顧生產-生態功能的可持續家畜生產技術。
2、放牧管理是草原牧區家畜生產的關鍵,劃區輪牧技術在理論上被認為是當前較為優化的放牧管理技術,但當前在實際操作和管理應用中尚存在以下問題導致其顯著優勢發揮并不充分:1)當前的輪牧技術主要考慮生長季草地植物的再生性,而對家畜全生命周期的營養需求并未考慮。繁殖母畜作為牧區草原畜群結構的主體,直接決定了牧民的生計;在牧草生長季,母畜通常處于對于營養需求量并不高的生理時期,但此時整個牧場輪牧使得高質量牧草大多被家畜采食完,可能導致家畜營養過剩并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到了冬季母畜處于營養需求量高的生理時期,草場剩余的牧草數量及質量下降,不利于家畜生長繁殖,導致補飼成本大大提高,經濟效益大大降低;2)傳統輪牧通常采用周期性規律性輪牧,即,每個小區每年在同一時期規律性被家畜采食。由于植物生長具有異步性,導致處于特定生長時期的植物被破壞,而且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當前草原劃區輪牧過程中家畜生產優化不足、草地生態保護成效不顯著,并且操作復雜、投入成本高的問題,提供一種投入成本低、操作簡單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技術,通過保證家畜不同生理時期營養需求與牧草質量供應相耦合優化家畜生產,并且通過年際間多樣化的干擾能夠在提高草地資源利用效率的基礎上為植物提供更長的恢復時間,能夠更好的保護生物多樣性并維持草地生態系統功能,實現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一種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s1,確定年際交替輪牧的年內具體放牧時期及放牧家畜數量;
5、s2,確定年際交替輪牧小區數;
6、s3,確定年內放牧方式;
7、s4,確定年際交替輪牧方式。
8、所述步驟s1中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9、s11確定年際交替輪牧的年內放牧時期,依據草原具體類型確定季節性放牧或全年放牧方式以及不同放牧方式下的具體放牧期與休牧期;
10、s111依據草原具體類型確定進行季節性放牧或全年放牧,具體在冬季溫度較低降雪量較大的草原例如草甸草原采用季節性放牧方式,而在冬季溫度較高降雪量較小的草原例如荒漠草原采用全年放牧方式;
11、s112確定年際交替輪牧的年內具休牧期與放牧期,一般在草原植物返青期進行休牧,不同類型草原返青期具體時間有所差異,具體依據所在草原植物生長規律從春季植物開始返青到幼苗生長期間進行休牧;采用季節性放牧方式的草原在植物生長季內除休牧期外的其余時間進行年際交替輪牧,而采用全年放牧方式的草原在全年除休牧期外的其余時間進行年際交替輪牧;
12、s12確定年際交替輪牧的年內放牧家畜數量,具體依據草場面積及當地政策規定最適放牧率進行計算:
13、年內草場放牧家畜總數量(n):
14、n=ga×os
15、其中,ga代表牧場總草場面積,而os代表當地政策規定最適放牧率;
16、所述步驟s2中具體步驟如下:依據草原類型確定年際交替輪牧小區數,數量應少于當前大多數年內輪牧確定的小區數,具體輪牧小區應選取2-4個小區進行輪牧為最佳。一般植物種類較豐富,家畜偏食物種比例較高的草原例如草甸草原設置4個輪牧小區,而植物種類較稀少,家畜偏食物種比例較低的草原例如荒漠草原設置2個輪牧小區;
17、所述步驟s4中具體步驟如下:為保證牧草具有足夠時間恢復,年內應進行分區放牧,即各放牧小區僅輪換1次;例如在全年除休牧期進行10個月放牧的草原,分為2個輪牧小區的情況,應在每個小區放牧5個月并在2個小區間進行依次輪換;
18、所述步驟s4中具體步驟如下:依據前一年各小區輪換放牧順序確定后一年輪換順序,即第一年最先放牧小區在第二年最后放牧并按順序依次類推;例如在全年除休牧期進行10個月放牧的草原,分為2個輪牧小區的情況,第一年前5個月進行放牧的小區在第二年在后5個月進行放牧,而第一年在后5個月進行放牧的小區在第二年在前5個月進行放牧,往后每年依此類推在各小區進行年際交替輪換放牧。
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對于以母畜作為養殖主體畜群的全年放牧的牧區草原,本專利技術可以更好的平衡傳統放牧下冬夏牧場的牧草營養差異,為冬牧場提供了更多的優質牧草,能夠保證母畜在高營養需求的生理狀態下擁有相對高質量的牧草,有利于母畜生長繁殖,大大降低補飼成本,提高牧民經濟效益。
21、(2)本專利技術每個放牧小區在每年的不同時期受到家畜的采食,這種多樣化的干擾能夠使得處于不同生長時期的植物都得到保護,有利于生物多樣性在長時間尺度下的維持;并且對于每個小區年際間多樣化干擾可以增強植物群落的抵抗力,因而增強了群落在干旱等極端氣候事件下的穩定性,有利于促進草地生產力及草地畜牧業的穩定發展。
22、(3)相比于以往輪牧方式最多給植物群落進行1個月的休息恢復時間,本專利技術大大延長了植物群落的休息恢復時間,最長可以使植物群落進行長達1年的時間休息恢復,給一些被采食后當年不能恢復的物種也提供了足夠的恢復時間,尤其是對于一些資源貧瘠恢復力較差的草原真正的實現了利用中的恢復,更有利于維持草地生態系統健康,提供可持續的生產力。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確定年際交替輪牧的年內具體放牧時期的過程如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根據以下公式確定放牧家畜數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輪牧小區數為2-4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當草原為草甸草原時,輪牧小區的數量設置為4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當草原為荒漠草原時,輪牧小區的數量設置為2個。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4個放牧小區分別在6月、7月、8月及9月放牧。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當草原為草甸草原時,依據前一年各小區輪換放牧順序確定后一年輪換順序,即第一年6月放牧的小區在第二年7月放牧、第一年7月放牧的小區在第二年8月放牧、第一年8月放牧的小區在第二年9月放牧、第一年9月放牧的小區在第二年6月放牧,往后每年依此類推在4個小區進行年際交替輪換放牧。
10.根據權利要求權利要求8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當草原為荒漠草原時,依據前一年各小區輪換放牧順序確定后一年輪換順序,即第一年作為夏牧場在7-10月進行放牧的小區在第二年作為冬牧場在11月-次年3月進行放牧;而第一年作為冬牧場在11月-次年3月進行放牧的小區在第二年作為夏牧場在7-10月進行放牧,往后每年依此類推在兩個小區進行年際交替輪換放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確定年際交替輪牧的年內具體放牧時期的過程如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根據以下公式確定放牧家畜數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輪牧小區數為2-4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當草原為草甸草原時,輪牧小區的數量設置為4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當草原為荒漠草原時,輪牧小區的數量設置為2個。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優化家畜生產與草地生態的年際交替輪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4個放牧小區分別在6月、7月、8月及9月放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嶺,張敏娜,王悅,姜鑫,黃月,王德利,
申請(專利權)人:東北師范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