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力系統信息,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大數據分析、數據處理以及云計算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及系統。
技術介紹
1、新能源開發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電能替代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電力負荷持續增長,呈現出結構更加復雜、設備更加繁多、技術更加龐雜的趨勢。此外,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電網領域,通過物理電網和虛擬電網融合,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優勢來感知、仿真、預測和優化物理電網,將有力推動電網數字化轉型發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模型是物理電網轉化為數字電網的核心,由于分散管理的原因,造成主配協同控制難,跨專業數據共享難的問題,亟需統一模型,統籌“源、網、荷、儲”全環節、“資源、資產、量測、位置、業務、環境”全維度,實現主配一體化連通,同時滿足電網規劃、設計、建設、調度、設備、營銷、財務等多個專業對模型的應用需要,形成配電網全域統一的企業級模型標準。
技術實現思路
1、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大數據分析、數據處理以及云計算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及系統。
2、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3、(1)cim/e文件方式模型同步;
4、(2)etl方式模型同步;
5、(3)調控云同步方式,包括存量模型同步以及增量模型自動同步。
6、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包括如下步驟:
7、(1.1)在新一代調控系統未投運的地區,配電自動化系統根據格式規范,使用模型導出
8、(1.2)將導出的cim/e文件轉發到省級四區;
9、(1.3)實時分析引擎中的模型導入工具接收文件,解析cim/e文件內容。
10、(1.4)根據區域信息、設備類型,按照預設的id統一編碼規則自動生成實時分析引擎內部id;
11、(1.5)將解析后的模型數據存儲在模型庫中。
12、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包括如下步驟:
13、(2.1)在新一代已投運地區,地區新一代調控系統通過etl工具抽取存量模型數據到實時分析引擎的設備模型表中,包含區域信息、內部id、pms資源id、pms資產id、設備類型信息;
14、(2.2)校驗地區新一代調控內部id與實時分析引擎id的一致性,確保無需重新生成id;
15、(2.3)將抽取的模型數據存儲在實時分析引擎的模型庫中,完成同步。
16、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存量模型同步包括如下步驟:
17、(3.1)實時分析引擎向調控云模型數據平臺發送訂閱請求,可選擇全表、區域、廠站、饋線訂閱方式。
18、(3.2)模型數據平臺根據訂閱請求,查詢并裁剪、拆分、組合生成cim/e標準格式模型文件;
19、(3.3)將cim/e標準格式模型文件發布到實時分析引擎;
20、(3.4)實時分析引擎的模型審核工具解析cim/e文件,與現有模型比對差異;
21、(3.5)通過人工審核確認后,將模型導入模型庫。
22、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增量模型自動同步包括如下步驟:
23、(3.6)調控云采用流式處理技術,將實時變更的模型數據主動推送到實時分析引擎;
24、(3.7)實時分析引擎接收增量數據后,進行過濾、拆分、重組、轉換,生成可識別的通用增量數據文件;
25、(3.8)實時分析引擎的自動同步服務監聽增量消息文件,解析并入庫,完成增量模型的自動更新。
26、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系統,包括統一模型結構設計模塊以及統一模型結構同步模塊;所述統一模型結構設計模塊包括id編碼模塊和結構化對象設計模塊;所述統一模型結構同步模塊包括內容同步模塊以及方式同步模塊。
27、進一步地,所述id編碼模塊,采用四段式變長度字符串編碼方法,編碼長度介于14至18位之間。
28、進一步地,所述四段式變長度字符串編碼方法包括:
29、對象分類:用于明確標識編碼所代表對象的類別,確保編碼的初步分類清晰明確;
30、對象標示:用于進一步細化對象分類,為同一類別下的不同對象提供獨特的標識,增強編碼的區分度;
31、創建機構代碼:用于標識生成該編碼的機構或組織,確保編碼的歸屬性和可追溯性;
32、序列號:用于唯一標識同一機構下同一類別及標示的每一個具體對象,確保編碼的唯一性和連續性。
33、進一步地,所述結構化對象設計模塊從調控云結構化設計中繼承模型結構,將電網物理模型基本信息、模型的靜態參數以及模型的拓撲結構信息從調控云系統結構化設計映射轉換至實時分析引擎;擴展應用模型,在電網物理模型的基礎上增加應用數據信息;詳細劃分配網模型對象表,包括配網容器模型、配網一次設備模型、配網二次設備模型以及新能源設備模型。
34、進一步地,所述內容同步模塊包括配網饋線、配網開關站、配網組合開關、配網開關、配網刀閘、配網接地刀閘、配網負荷、配網母線、配網變壓器、配網饋線段、配網故障指示器、配網二次保護、分布式光伏臺賬、儲能臺賬以及充電樁臺。
35、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顯著優點: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多模式靈活的電網模型同步機制及其實現方法,根據地區新一代建設情況靈活選擇,確保地區配電自主站與省級實時分析引擎之間模型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實時性,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夠實現全網模型數據的統一管理,并提供透明訪問機制,滿足了不同應用對模型數據的使用需求。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包括如下步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包括如下步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存量模型同步包括如下步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增量模型自動同步包括如下步驟:
6.一種電網統一模型設計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統一模型結構設計模塊以及統一模型結構同步模塊;所述統一模型結構設計模塊包括ID編碼模塊和結構化對象設計模塊;所述統一模型結構同步模塊包括內容同步模塊以及方式同步模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ID編碼模塊,采用四段式變長度字符串編碼方法,編碼長度介于14至18位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段式變長度字符串編碼方法包括:
9.根據權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容同步模塊包括配網饋線、配網開關站、配網組合開關、配網開關、配網刀閘、配網接地刀閘、配網負荷、配網母線、配網變壓器、配網饋線段、配網故障指示器、配網二次保護、分布式光伏臺賬、儲能臺賬以及充電樁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包括如下步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包括如下步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存量模型同步包括如下步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增量模型自動同步包括如下步驟:
6.一種電網統一模型設計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統一模型結構設計模塊以及統一模型結構同步模塊;所述統一模型結構設計模塊包括id編碼模塊和結構化對象設計模塊;所述統一模型結構同步模塊包括內容同步模塊以及方式同步模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網統一模型設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id編碼模塊,采用四段式變長度...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漢遠,杜紅衛,于海平,邵嗣楊,韓韜,朱灝,陳益果,周琰,張可新,匡雅琴,孫聰聰,孔令偉,馬鋒,陸瀟曉,馮榮強,黃曉銘,黃宸希,張琨,羅達詩,徐中原,于芃,邢家維,
申請(專利權)人: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