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自動化生產線胎具,尤其是涉及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
技術介紹
1、隨著現代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汽車生產廣泛采用流水線生產方式,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2、然而,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用于支撐或固定工件的胎具在進行開合(打開和關閉)或輸送(移動到不同工位)時,經常需要等待其他胎具或設備的操作完成。這種互相等待會導致生產線的效率下降,增加生產時間,影響整體的生產效率和成本。簡單來說,就是胎具之間的操作無法同步,導致時間和資源的浪費。
3、因此亟需提出一種針對以上問題的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能夠使胎具在自動線體內運動的同時,實現胎具的打開與閉合,節省了人工及時間成本,顯著的提高了工廠的生產效率和企業自動化水平。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1、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驅動機構、氣電快插機構、翻轉機構、定位機構和鎖緊機構,所述伺服驅動機構通過固定連接板與所述氣電快插機構連接,所述氣電快插機構與所述翻轉機構相鄰設置,所述定位機構和所述鎖緊機構均設置在所述翻轉機構上方,所述氣電快插機構底部設置有滑軌一,所述氣電快插機構與所述滑軌一滑動連接。
3、優選的,所述伺服驅動機構包括伺服電機、固定板一、絲桿和滑塊二,所述伺服電機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一上方,所述絲桿通過支撐板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一上方,所述絲桿一端穿過所述支撐板連接有同步帶輪,
4、優選的,所述固定板一上設置有拖鏈,所述固定板一上設置有滑軌二,所述滑軌二與所述滑塊二滑動連接。
5、優選的,所述翻轉機構包括固定底板、翻轉立柱、翻轉壓框、翻轉氣缸和翻轉壓板,所述固定底板與所述氣電快插機構相鄰設置,所述翻轉立柱下端與所述固定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翻轉立柱上端與所述翻轉壓框轉動連接,所述翻轉氣缸對稱設置在所述翻轉壓框兩側,所述翻轉氣缸底端與所述固定底板鉸接,所述翻轉氣缸頂端與所述翻轉壓框通過鉸鏈連接,所述翻轉壓框通過螺栓與所述翻轉壓板固定連接。
6、優選的,所述固定底板底部的四角處均設置有u型導輪,所述翻轉壓板底部設置有固定板二。
7、優選的,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固定座一、夾緊氣缸、夾緊臂和油壓緩沖器,所述固定座一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方,所述夾緊氣缸與所述固定座一固定連接,所述夾緊氣缸與所述夾緊臂轉動連接,所述油壓緩沖器設置在所述固定座一一側,所述油壓緩沖器的頂端與所述翻轉壓框相連接。
8、優選的,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座二、穿銷氣缸和定位銷,所述固定座二一側設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方,所述穿銷氣缸設置在所述固定座二一側,所述穿銷氣缸的輸出端與所述定位銷固定連接,所述定位銷另一端依次貫穿所述固定座二和所述固定板二。
9、優選的,所述氣電快插機構包括固定板三、伸縮氣缸、氣電快插一、固定座三和氣電快插二,所述固定板三設置在所述固定連接板底部,所述伸縮氣缸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三另一端,所述氣電快插一設置在所述伸縮氣缸一側,所述固定座三與所述固定底板固定連接,所述氣電快插二設置在所述固定座三上方,所述氣電快插一和所述氣電快插二相對設置。
10、優選的,所述固定板三底部設置有滑塊一,所述滑塊一與所述滑軌一滑動連接。
11、因此,本技術采用上述結構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技術胎具能在線體傳輸運動的同時打開閉合,縮短了工作時間,有效的減少了時間成本,顯著的提高了工廠的生產效率;
13、(2)本技術胎具結構能夠實現模塊化組裝,可快速有效的與自動化設備對接;
14、(3)本技術胎具能夠實現精準定位,通過鎖緊機構鎖緊翻轉機構并壓緊注塑件,這樣能夠保證每次壓緊的精度和一致性,有效提高胎具精度;
15、(4)當胎具在線體內傳動時,氣電快插機構能夠持續為胎具供電供氣,并且胎具可隨時開合,無需二次重新供電供氣。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驅動機構、氣電快插機構、翻轉機構、定位機構和鎖緊機構,所述伺服驅動機構通過固定連接板與所述氣電快插機構連接,所述氣電快插機構與所述翻轉機構相鄰設置,所述定位機構和所述鎖緊機構均設置在所述翻轉機構上方,所述氣電快插機構底部設置有滑軌一,所述氣電快插機構與所述滑軌一滑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驅動機構包括伺服電機、固定板一、絲桿和滑塊二,所述伺服電機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一上方,所述絲桿通過支撐板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一上方,絲桿一端穿過所述支撐板連接有同步帶輪,所述滑塊二上設置有與所述絲桿配套的螺紋,所述絲桿貫穿所述滑塊二,所述滑塊二與所述固定連接板一側連接,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端通過皮帶與所述同步帶輪傳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上設置有拖鏈,所述固定板一上設置有滑軌二,所述滑軌二與所述滑塊二滑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機構包括固定底板、翻轉立柱、翻轉壓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底部的四角處均設置有U型導輪,所述翻轉壓板底部設置有固定板二。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固定座一、夾緊氣缸、夾緊臂和油壓緩沖器,所述固定座一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方,所述夾緊氣缸與所述固定座一固定連接,所述夾緊氣缸與所述夾緊臂轉動連接,所述油壓緩沖器設置在所述固定座一一側,所述油壓緩沖器的頂端與所述翻轉壓框相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座二、穿銷氣缸和定位銷,所述固定座二一側設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方,所述穿銷氣缸設置在所述固定座二一側,所述穿銷氣缸的輸出端與所述定位銷固定連接,所述定位銷另一端依次貫穿所述固定座二和所述固定板二。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電快插機構包括固定板三、伸縮氣缸、氣電快插一、固定座三和氣電快插二,所述固定板三設置在所述固定連接板底部,所述伸縮氣缸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三另一端,所述氣電快插一設置在所述伸縮氣缸一側,所述固定座與所述固定底板固定連接,所述氣電快插二設置在所述固定座三上方,所述氣電快插一和所述氣電快插二相對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三底部設置有滑塊一,所述滑塊一與所述滑軌一滑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驅動機構、氣電快插機構、翻轉機構、定位機構和鎖緊機構,所述伺服驅動機構通過固定連接板與所述氣電快插機構連接,所述氣電快插機構與所述翻轉機構相鄰設置,所述定位機構和所述鎖緊機構均設置在所述翻轉機構上方,所述氣電快插機構底部設置有滑軌一,所述氣電快插機構與所述滑軌一滑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驅動機構包括伺服電機、固定板一、絲桿和滑塊二,所述伺服電機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一上方,所述絲桿通過支撐板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一上方,絲桿一端穿過所述支撐板連接有同步帶輪,所述滑塊二上設置有與所述絲桿配套的螺紋,所述絲桿貫穿所述滑塊二,所述滑塊二與所述固定連接板一側連接,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端通過皮帶與所述同步帶輪傳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上設置有拖鏈,所述固定板一上設置有滑軌二,所述滑軌二與所述滑塊二滑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等待開合胎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機構包括固定底板、翻轉立柱、翻轉壓框、翻轉氣缸和翻轉壓板,所述固定底板與所述氣電快插機構相鄰設置,所述翻轉立柱下端與所述固定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翻轉立柱上端與所述翻轉壓框轉動連接,所述翻轉氣缸對稱設置在所述翻轉壓框兩側,所述翻轉氣缸底端與所述固定底板鉸接,所述翻轉氣缸頂端與所述翻轉壓框通過鉸鏈連接,所述翻轉壓框通過螺栓與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冬喆,李曉晨,善永利,劉川,
申請(專利權)人:常青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