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臂,具體為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
技術介紹
1、在現代工業生產中,三防布因其防水、防火、防油等特性,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產品的制造過程中。然而,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三防布因其柔軟且易變形的特性,常常面臨著搬運和處理的挑戰。傳統的人工搬運和處理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導致三防布出現褶皺、變形等問題,從而影響最終產品的外觀質量和性能。因此,研發一種能夠自動化、高效且穩定地抓取、搬運和處理三防布的設備顯得尤為重要。現有技術中,雖然存在一些用于布料的搬運夾持裝置,但這些設備大多設計復雜、操作繁瑣,且在夾持形狀不規則的三防布時,易出現布料下墜、扭曲等問題,無法保證布料的平整性。此外,許多設備缺乏靈活的調節機制,難以適應不同尺寸和形狀的三防布,限制了其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范圍。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三防布搬運抓取夾持過程中會出現褶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包括:自動化機械夾臂和抓取機構,抓取機構設置于自動化機械夾臂的前側;伸縮架可滑動的套接于抓取機構的外壁,伸縮架的前側上下兩端均開設有伸縮槽,伸縮架的前側左右兩端均開設有移動槽,伸縮槽的內腔左右兩側均沿前后方向開設有第一滑槽;第一導桿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于第一滑槽的內腔前后兩側;平鋪機構設置于移動槽的內腔。
3、優選的,抓取機構包括:安
4、優選的,為了將下垂的三防布推動至第一安裝架和第二安裝架之間,抓取機構還包括:第一旋轉桿,第一旋轉桿的數量為兩個,兩個第一旋轉桿均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設置于支撐板的左側中部;壓桿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壓桿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設置于支撐板的左右兩側上下兩端;第一鏈輪的數量為四個,四個第一鏈輪分別套接于兩個第一旋轉桿的外壁和兩個壓桿的外壁左側,并通過頂絲鎖緊;第一鏈條的數量為兩個,兩個第一鏈條的兩端分別套接于四個第一鏈輪的外壁;第一齒輪的數量為兩個,兩個第一齒輪分別套接于兩個第一旋轉桿的外壁,并通過頂絲鎖緊,兩個第一齒輪相嚙合;第一電機通過支架螺釘連接于支撐板的外壁,位于上方的第一旋轉桿的左端通過聯軸器鎖緊在第一電機的輸出端;第一電動伸縮桿的數量為四個,四個第一電動伸縮桿分別設置于兩個壓桿的內腔,且兩個位置相對應的第一電動伸縮桿為相對設置,第一電動伸縮桿的外端延伸出壓桿的內腔;橡膠推球,橡膠推球設置于第一電動伸縮桿的外端,橡膠推球位于針刺吸盤的內側。
5、優選的,為了將三防布的褶皺整平,平鋪機構包括:第二電機,第二電機的數量為四個,四個第二電機分別螺釘連接于伸縮架的左右兩側上下兩端;第二旋轉桿的外端通過聯軸器鎖緊在第二電機的輸出端,第二旋轉桿的內端延伸進移動槽的內腔,并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設置于移動槽的內腔內側,第二旋轉桿的外壁沿周向等距的開設有四個限位槽;套筒可滑動的套接于第二旋轉桿的外壁;限位塊的數量為十六個,十六個限位塊每四個為一組,四組限位塊分別沿周向等距的設置于四個套筒的內壁,限位塊可滑動的相適配插接于限位槽的內腔;第一安裝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第一安裝架的上下兩側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的套接于四個套筒的外壁;聯動筒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聯動筒分別等量的設置于兩個第一安裝架的左右兩側上下兩端;第一連接桿的數量為四個,四個第一連接桿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設置于兩個第一安裝架的內腔左右兩側上下兩端;第二鏈輪的數量為十六個,十六個第二鏈輪分別套接于四個套筒和四個第一連接桿的外壁左右兩側,并通過頂絲鎖緊,十六個第二鏈輪兩兩為一組,分為八組;第二鏈條的數量為八個,八個第二鏈條的兩端分別套接于八組第二鏈輪的外壁,八個第二鏈條兩兩為一組,分為四組;第一平鋪輥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第一平鋪輥的左右兩端分別沿周向等距的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設置于四組第二鏈條的外壁;第二齒輪套接于套筒的外壁外側,并通過頂絲鎖緊;第三電機的數量為兩個,兩個第三電機分別螺釘連接于伸縮架的左右兩側中部;螺桿的一端通過聯軸器鎖緊在第三電機的輸出端,螺桿的另一端可轉動的延伸進移動槽的內腔,并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設置于移動槽的內腔內側,第一安裝架的后側螺接于螺桿的外壁。
6、優選的,為了支撐三防布,平鋪機構還包括:第一滑塊,第一滑塊可滑動的相適配插接于第一滑槽的內腔后側,第一滑塊可滑動的套接于第一導桿的外壁;限位桿的數量為兩個,兩個限位桿分別內嵌于兩個伸縮槽的內腔,兩個限位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于四個第一滑塊的內側;第二電動伸縮桿的數量為兩個,兩個第二電動伸縮桿分別設置于兩個伸縮槽的內腔后側中部,兩個第二電動伸縮桿的前端分別設置于兩個限位桿的外壁中部;第二安裝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第二安裝架的上下兩端分別可滑動的內嵌于兩個伸縮槽的內腔左右兩側,兩個第二安裝架的上下兩端分別可滑動的套接于兩個限位桿的外壁左右兩側;聯動桿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聯動桿分別等量的設置于兩個第二安裝架的左右兩側上下兩端,聯動桿的位置和聯動筒的位置相對應,且聯動桿可滑動的相適配插接于聯動筒的內腔;第二連接桿的數量為四個,四個第二連接桿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設置于兩個第二安裝架的內腔左右兩側上下兩端;第三連接桿的數量為四個,四個第三連接桿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設置于兩個第二安裝架的內腔左右兩側上下兩端;第三鏈輪的數量為十六個,十六個第三鏈輪每兩個為一組,分為八組,八組第三鏈輪分別套接于四個第二連接桿和四個第三連接桿的外壁左右兩側,并通過頂絲鎖緊;第三鏈條的數量為八個,八個第三鏈條的兩端分別套接于八組第三鏈輪的外壁,八個第三鏈條每兩個為一組,分為四組;第二平鋪輥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第二平鋪輥的左右兩端分別沿周向等距的通過軸承可轉動的設置于四組第三鏈條的外壁;第三齒輪套接于第二連接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動化機械夾臂(1)、伸縮架(2)、伸縮槽(3)、移動槽(4)、第一滑槽(5)、第一導桿(6)、抓取機構(7)和平鋪機構(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機構(7)包括:安裝座(71)、定位孔(72)、壓力傳感器(73)、連桿(74)、支撐板(75)、第二滑槽(76)、第二導桿(77)、第二滑塊(78)、第一彈簧(79)、伸縮桿(710)、第二彈簧(711)、定位桿(712)、擠壓座(713)和針刺吸盤(72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機構(7)還包括:第一旋轉桿(714)、第一鏈輪(715)、壓桿(716)、第一鏈條(717)、第一齒輪(718)、第一電機(719)、第一電動伸縮桿(720)和橡膠推球(72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鋪機構(8)包括:第二電機(81)、第二旋轉桿(82)、限位槽(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鋪機構(8)還包括:第一滑塊(813)、限位桿(814)、第二電動伸縮桿(815)、第二安裝架(816)、聯動桿(817)、第二連接桿(818)、第三連接桿(819)、第三齒輪(820)、第三鏈輪(821)、第三鏈條(822)和第二平鋪輥(82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裝架(816)前側到支撐板(75)前側的距離小于伸縮架(2)后側到伸縮桿(710)后側的距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鋪輥(812)的外壁前側位于第一安裝架(86)前側的前方,所述第二平鋪輥(823)的外壁后側位于第二安裝架(816)的后側的后方。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通過所述第二電機(81)帶動第二旋轉桿(82)進行旋轉,從而第二旋轉桿(82)通過套筒(84)帶動第二鏈輪(810)和第二齒輪(89)進行旋轉,從而促使第二鏈條(811)帶動第一平鋪輥(812)向外側進行周向運動,第二齒輪(89)旋轉即和第三齒輪(820)配合促使第三鏈輪(821)進行旋轉,第三鏈輪(821)旋轉促使第三鏈條(822)帶動第二平鋪輥(823)向外側進行周向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動化機械夾臂(1)、伸縮架(2)、伸縮槽(3)、移動槽(4)、第一滑槽(5)、第一導桿(6)、抓取機構(7)和平鋪機構(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機構(7)包括:安裝座(71)、定位孔(72)、壓力傳感器(73)、連桿(74)、支撐板(75)、第二滑槽(76)、第二導桿(77)、第二滑塊(78)、第一彈簧(79)、伸縮桿(710)、第二彈簧(711)、定位桿(712)、擠壓座(713)和針刺吸盤(72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機構(7)還包括:第一旋轉桿(714)、第一鏈輪(715)、壓桿(716)、第一鏈條(717)、第一齒輪(718)、第一電機(719)、第一電動伸縮桿(720)和橡膠推球(72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三防布加工生產線用自動化夾持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鋪機構(8)包括:第二電機(81)、第二旋轉桿(82)、限位槽(83)、套筒(84)、限位塊(85)、第一安裝架(86)、聯動筒(87)、第一連接桿(88)、第二齒輪(89)、第二鏈輪(810)、第二鏈條(811)、第一平鋪輥(812)、第三電機(824)和螺桿(825);
5.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常松嶺,李春美,蔣莉莉,劉琴鳳,巫燕英,
申請(專利權)人:泰州君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