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氣液分離,尤其是涉及一種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
技術介紹
1、電解海水產生次氯酸鈉的殺菌技術廣泛應用于濱海電廠循環冷卻水和船舶壓載水的消毒處理。電解海水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氫氣,氫氣屬于易爆炸危險氣體,其爆炸極限為4%-76%。
2、為避免氫氣聚集,電解海水制氯系統會通過管道將含氫氣的次氯酸鈉溶液輸送到次氯酸鈉儲罐內部,氫氣通過自然擴散的方式從液體內逸出,然后通過自然排氫和風機鼓風由儲罐排至大氣中,該過程保證氫氣濃度不高于1%。因儲罐內的氫氣是通過自然擴散的方式排出,氣液混合液需在儲罐內靜置一定的時間后,氫氣才能逸出,這種氣液分離方式的效率非常低,且液體中仍殘留一定的氫氣,使得次氯酸鈉溶液在使用時存在一定的風險。
3、目前還有部分技術是通過設置氣液分離裝置(例如旋風分離器)來實現氫氣的分離,由于需要額外新增設備,不僅增加了設備成本,而且增加了設備的占用空間,不利于電解海水制氯系統的緊湊設計。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在保留儲罐基礎的存儲功能的前提下,能夠加快氣液混合流體中氣體的分離,減少氣體在儲罐內的滯留時間。
2、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包括儲罐本體,所述儲罐本體頂部的側壁上設有進液口,所述儲罐本體的內側壁上設有螺旋管道,所述螺旋管道沿著所述儲罐本體的內側壁由上至下螺旋設置,所述螺旋管道的頂端與所述進液口連通,所述螺旋管道上設有第一排氣口,所述第一排氣口與所述儲罐本體的內部
3、氣液混合流體經所述進液口進入所述儲罐本體內后,在所述螺旋管道內由上至下盤旋流動,以通過離心力的作用提高氣液混合流體的氣液分離效率。
4、進一步地,所述螺旋管道的橫截面呈具有頂部開口的c形結構或u形結構,所述第一排氣口為所述螺旋管道的頂部開口。
5、進一步地,所述螺旋管道設置于所述儲罐本體內的上半部分,所述螺旋管道的底端位于所述儲罐本體的中位線上方。
6、進一步地,所述螺旋管道相較于水平方向的傾斜角度為3°~5°。
7、進一步地,所述儲罐本體的內側壁上設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對應所述螺旋管道的底部出口設置,所述折流板位于所述螺旋管道中的氣液混合流體的流出路徑上。
8、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氣口的正上方設有遮擋帽,所述遮擋帽與所述儲罐本體固定連接;所述遮擋帽與所述第二排氣口上下間隔設置,所述遮擋帽與所述第二排氣口之間形成與外界連通的排氣通道。
9、進一步地,所述儲罐本體包括從上至下依次連接的上封頭、筒體和下封頭,所述筒體為圓筒形結構,所述進液口設置于所述筒體頂部的側壁上,所述螺旋管道設置于所述筒體的內側壁上。
10、進一步地,所述螺旋管道的底壁上設有多個落液孔,多個所述落液孔沿所述螺旋管道的軸向間隔設置;所述螺旋管道中的氣液混合流體能夠經所述落液孔向下掉落。
11、進一步地,所述螺旋管道內設有擾流組件,所述擾流組件用于干擾所述螺旋管道中的氣液混合流體的流動,以提高氣液混合流體的氣液分離效率。
12、進一步地,所述擾流組件包括擾流板組件,所述擾流板組件包括多個擾流板,多個所述擾流板沿所述螺旋管道的軸向間隔設置,多個所述擾流板將所述螺旋管道的內腔分隔為彎曲延伸的蛇形流道;
13、和/或,所述擾流組件包括多個葉輪組件,多個所述葉輪組件沿所述螺旋管道的軸向間隔設置;每個所述葉輪組件包括旋轉葉輪和軸桿,所述旋轉葉輪通過所述軸桿與所述螺旋管道轉動連接,所述旋轉葉輪能夠在所述螺旋管道中的氣液混合流體的水力作用下旋轉。
14、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通過在儲罐本體的內側壁上設置螺旋管道,當氣液混合流體在螺旋管道內盤旋流動時,氣液混合流體能夠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氣液混合流體中的氣體加快逸出,從而大大提高氣液分離效率。該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在保留儲罐基礎的存儲功能的前提下,能夠加快氣液混合流體中氣體的分離,減少氣體在儲罐內的滯留時間,并減少氣液混合流體中氣體的殘留量,提高安全性。同時,該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結構簡單,生產加工方便,運行穩定可靠,無需額外設置氣液分離裝置(例如旋風分離器),不增加設備的占用空間,且無需電力驅動,能夠節省設備成本和運行成本。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儲罐本體(1),所述儲罐本體(1)頂部的側壁上設有進液口(11),所述儲罐本體(1)的內側壁上設有螺旋管道(2),所述螺旋管道(2)沿著所述儲罐本體(1)的內側壁由上至下螺旋設置,所述螺旋管道(2)的頂端與所述進液口(11)連通,所述螺旋管道(2)上設有第一排氣口(21),所述第一排氣口(21)與所述儲罐本體(1)的內部空間連通;所述儲罐本體(1)的頂部設有第二排氣口(1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道(2)的橫截面呈具有頂部開口的C形結構或U形結構,所述第一排氣口(21)為所述螺旋管道(2)的頂部開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道(2)設置于所述儲罐本體(1)內的上半部分,所述螺旋管道(2)的底端位于所述儲罐本體(1)的中位線(W)上方。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道(2)相較于水平方向的傾斜角度(a)為3°~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氣口(12)的正上方設有遮擋帽(4),所述遮擋帽(4)與所述儲罐本體(1)固定連接;所述遮擋帽(4)與所述第二排氣口(12)上下間隔設置,所述遮擋帽(4)與所述第二排氣口(12)之間形成與外界連通的排氣通道(41)。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儲罐本體(1)包括從上至下依次連接的上封頭(101)、筒體(102)和下封頭(103),所述筒體(102)為圓筒形結構,所述進液口(11)設置于所述筒體(102)頂部的側壁上,所述螺旋管道(2)設置于所述筒體(102)的內側壁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道(2)的底壁上設有多個落液孔(23),多個所述落液孔(23)沿所述螺旋管道(2)的軸向間隔設置;所述螺旋管道(2)中的氣液混合流體能夠經所述落液孔(23)向下掉落。
9.如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道(2)內設有擾流組件,所述擾流組件用于干擾所述螺旋管道(2)中的氣液混合流體的流動,以提高氣液混合流體的氣液分離效率。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擾流組件包括擾流板組件(5),所述擾流板組件(5)包括多個擾流板,多個所述擾流板沿所述螺旋管道(2)的軸向間隔設置,多個所述擾流板將所述螺旋管道(2)的內腔分隔為彎曲延伸的蛇形流道(2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儲罐本體(1),所述儲罐本體(1)頂部的側壁上設有進液口(11),所述儲罐本體(1)的內側壁上設有螺旋管道(2),所述螺旋管道(2)沿著所述儲罐本體(1)的內側壁由上至下螺旋設置,所述螺旋管道(2)的頂端與所述進液口(11)連通,所述螺旋管道(2)上設有第一排氣口(21),所述第一排氣口(21)與所述儲罐本體(1)的內部空間連通;所述儲罐本體(1)的頂部設有第二排氣口(1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道(2)的橫截面呈具有頂部開口的c形結構或u形結構,所述第一排氣口(21)為所述螺旋管道(2)的頂部開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道(2)設置于所述儲罐本體(1)內的上半部分,所述螺旋管道(2)的底端位于所述儲罐本體(1)的中位線(w)上方。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道(2)相較于水平方向的傾斜角度(a)為3°~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儲罐本體(1)的內側壁上設有折流板(3),所述折流板(3)對應所述螺旋管道(2)的底部出口(22)設置,所述折流板(3)位于所述螺旋管道(2)中的氣液混合流體的流出路徑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氣液分離的儲罐,其特征在于,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孔令周,陳方連,盧曉偉,劉偉,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