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工程施工,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
技術介紹
1、隨著我國城市化及基建行業的持續發展,在交通、市政、房屋建筑的基礎、基坑及地下工程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泥漿,若不進行有效處理,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地破壞和污染。而傳統的處理方式普遍采用自然晾干法、外海直接排放法,或是時間長、占地面積大,或是破壞生態環境、處理效果差,而近些年逐漸興起的采用水泥、生石灰等化學固化法則成本高、操作復雜,以及基于傳統供能方式的電滲排水固化泥漿的方式則存在能耗高、設施維護保養不便等缺點。基于此,建筑廢棄泥漿的固化處理是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2、近年來,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光能和風能作為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電滲加固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現有的電滲加固裝置大多依賴于外部電力供應,這不僅增加了能源消耗,還限制了其在偏遠或電力供應不足地區的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將光能、風能自發電系統與電滲排水技術、泥漿廢液處理相結合,實現建筑工程泥漿的循環利用、固化處理能源的自給自足和固化處理的高效環保,提高泥漿循環利用和固化的效率質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包括風-光互
3、優選地,所述風-光互補自供能系統包括太陽能光伏電池組、太陽能控制器、風力發電機組、風電控制器、逆變器、鎮流器、智能管理控制器、大容量蓄電池組、電源輸出端;太陽能控制器分別電連接太陽能光伏電池組、逆變器、大容量蓄電池組,逆變器與大容量蓄電池組均電連接智能管理控制器,智能管理控制器還電連接電源輸出端,電源輸出端電連接電滲井點降水系統;風力發電機組電連接風電控制器,風電控制器還電連接鎮流器與智能管理控制器,鎮流器還電連接大容量蓄電池組。
4、優選地,所述電滲井點降水系統包括陽極導體、陰極井點管、開孔底板、濾管、逆止閥、連接彎管、排水管、自吸泵;陽極導體與陰極井點管均埋設在待固化的泥漿沉淀池中,陽極導體與陰極井點管電連接,陽極導體與陰極井點管均呈梅花狀交替間隔布置,頂端均固定連接在井點管道支撐系統上,帶濾網的開孔底板設置在陰極井點管的底端,濾管及逆止閥設置在陰極井點管內部,連接彎管的一端與陰極井點管固定連接,另一端固定連接排水管,排水管固定連接自吸泵,自吸泵將陰極井點管內滲出的水排入主排水管。
5、優選地,所述陰極井點管為雙層結構,包括作為吸水內層的upvc管和包裹于外層的鍍鋅薄鋼圓管,鍍鋅薄鋼圓管作為陰極,upvc管作為吸水通道。
6、優選地,所述泥漿池系統包括泥漿沉淀池、制漿池、儲漿池、一清池、二清池、排漿管;待固化處理的泥漿通過泥漿沉淀池自然沉淀,初步分離泥漿與固體顆粒,濃度較稀的泥漿通過排漿管排入一清池再繼續進行自然沉淀,隨后再流入二清池進行二次沉淀,處理后的泥漿接近為水后,排入制漿池用于新鮮泥漿的制備,新鮮泥漿制備好后進入儲漿池內;電滲井點降水系統分布在泥漿沉淀池內,對泥漿中的固體顆粒部分進行排水固化,排出的水通過主排水管進入一清池內。
7、優選地,在排漿管伸入泥漿沉淀池的端部設有濾網和排漿管蓋,排漿管蓋打開,泥漿從泥漿沉淀池進入排漿管再經濾網過濾后進入一清池。
8、優選地,所述井點管道支撐系統包括池邊槽鋼墊梁、井點管支撐橫梁、井點管定位框梁;沿泥漿沉淀池的頂面四周鋪設一圈槽鋼墊梁,然后再沿泥漿沉淀池短邊方向間隔鋪設若干個井點管支撐橫梁,再沿泥漿沉淀池長邊方向間隔鋪設若干個井點管定位框梁,電滲井點降水系統均勻布設在井點管定位框梁上。
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0、1、本專利技術中將風能自發電以及光能自發電集成一體,充分利用風-光自然清潔能源的優勢互補,為實現電滲井點排水固化泥漿提供充足能源,技術先進、供電穩定,具有投資小、使用靈活、技術難度低、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易于廣泛推廣等優點,使用后效益顯著,效果良好。
11、2、本專利技術將光能、風能自發電系統與電滲排水技術、泥漿廢液處理相結合,實現了公路、房建、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泥漿的循環利用以及泥漿固化處理過程中的能源自給自足,有效降低了碳排放,高效環保,對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該技術不僅提高了泥漿循環利用和固化的效率質量,還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和推廣前景。
12、3、本專利技術還可通過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實時監測并智能調節光能與風能的互補利用,提高了能源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確保了施工過程中的能源持續供應。同時,該方案采用高效的電滲排水技術,顯著加速了泥漿沉淀物固體顆粒的排水固化。模塊化設計使得系統安裝拆卸快速便捷,提高了施工效率,并降低了后期運營成本。此外,智能控制功能能夠根據實時數據自動調節供儲能,實現了系統的智能化和精準化。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風-光互補自供能系統、電滲井點降水系統、泥漿池系統、井點管道支撐系統;風-光互補自供能系統集風能自發電以及光能自發電于一體,為電滲井點降水系統提供穩定電能,泥漿池系統對泥漿的固液部分進行初步的分離和固化處理,且分離出接近于水的泥漿用來制作新鮮泥漿;同時,電滲井點降水系統進一步對泥漿池系統處理過的泥漿的固體顆粒部分進行排水固化,排出的水通過主排水管(37)排入泥漿池系統內用來制作新鮮泥漿,電滲井點降水系統在井點管道支撐系統的支撐下均勻布置在泥漿池系統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風-光互補自供能系統包括太陽能光伏電池組(1)、太陽能控制器(2)、風力發電機組(3)、風電控制器(4)、逆變器(5)、鎮流器(6)、智能管理控制器(7)、大容量蓄電池組(8)、電源輸出端(9);太陽能控制器(2)分別電連接太陽能光伏電池組(1)、逆變器(5)、大容量蓄電池組(8),逆變器(5)與大容量蓄電池組(8)均電連接智能管理控制器(7),智能管理控制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滲井點降水系統包括陽極導體(10)、陰極井點管(11)、開孔底板(12)、濾管(13)、逆止閥(15)、連接彎管(18)、排水管(19)、自吸泵(20);陽極導體(10)與陰極井點管(11)均埋設在待固化的泥漿沉淀池中,陽極導體(10)與陰極井點管(11)電連接,陽極導體(10)與陰極井點管(11)均呈梅花狀交替間隔布置,頂端均固定連接在井點管道支撐系統上,帶濾網的開孔底板(12)設置在陰極井點管(11)的底端,濾管(13)及逆止閥(15)設置在陰極井點管(11)內部,連接彎管(18)的一端與陰極井點管(11)固定連接,另一端固定連接排水管(19),排水管(19)固定連接自吸泵(20),自吸泵(20)將陰極井點管(11)內滲出的水排入主排水管(3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陰極井點管(11)為雙層結構,包括作為吸水內層的UPVC管(14)和包裹于外層的鍍鋅薄鋼圓管(16),鍍鋅薄鋼圓管(16)作為陰極,UPVC管(14)作為吸水通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漿池系統包括泥漿沉淀池(25)、制漿池(26)、儲漿池(27)、一清池(28)、二清池(29)、排漿管(30);待固化處理的泥漿通過泥漿沉淀池(25)自然沉淀,初步分離泥漿與固體顆粒,濃度較稀的泥漿通過排漿管(30)排入一清池(28)再繼續進行自然沉淀,隨后再流入二清池(29)進行二次沉淀,處理后的泥漿接近為水后,排入制漿池(26)用于新鮮泥漿的制備,新鮮泥漿制備好后進入儲漿池(27)內;電滲井點降水系統分布在泥漿沉淀池(25)內,對泥漿中的固體顆粒部分進行排水固化,排出的水通過主排水管(37)進入一清池(28)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排漿管(30)伸入泥漿沉淀池(25)的端部設有濾網(31)和排漿管蓋(32),排漿管蓋(32)打開,泥漿從泥漿沉淀池(25)進入排漿管(30)再經濾網(31)過濾后進入一清池(28)。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點管道支撐系統包括池邊槽鋼墊梁(33)、井點管支撐橫梁(34)、井點管定位框梁(35);沿泥漿沉淀池(25)的頂面四周鋪設一圈槽鋼墊梁(33),然后再沿泥漿沉淀池(25)短邊方向間隔鋪設若干個井點管支撐橫梁(34),再沿泥漿沉淀池(25)長邊方向間隔鋪設若干個井點管定位框梁(35),電滲井點降水系統均勻布設在井點管定位框梁(35)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風-光互補自供能系統、電滲井點降水系統、泥漿池系統、井點管道支撐系統;風-光互補自供能系統集風能自發電以及光能自發電于一體,為電滲井點降水系統提供穩定電能,泥漿池系統對泥漿的固液部分進行初步的分離和固化處理,且分離出接近于水的泥漿用來制作新鮮泥漿;同時,電滲井點降水系統進一步對泥漿池系統處理過的泥漿的固體顆粒部分進行排水固化,排出的水通過主排水管(37)排入泥漿池系統內用來制作新鮮泥漿,電滲井點降水系統在井點管道支撐系統的支撐下均勻布置在泥漿池系統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風-光互補自供能系統包括太陽能光伏電池組(1)、太陽能控制器(2)、風力發電機組(3)、風電控制器(4)、逆變器(5)、鎮流器(6)、智能管理控制器(7)、大容量蓄電池組(8)、電源輸出端(9);太陽能控制器(2)分別電連接太陽能光伏電池組(1)、逆變器(5)、大容量蓄電池組(8),逆變器(5)與大容量蓄電池組(8)均電連接智能管理控制器(7),智能管理控制器(7)還電連接電源輸出端(9),電源輸出端(9)電連接電滲井點降水系統;風力發電機組(3)電連接風電控制器(4),風電控制器(4)還電連接鎮流器(6)與智能管理控制器(7),鎮流器(6)還電連接大容量蓄電池組(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風-光自供能的電滲井點降水法固化泥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滲井點降水系統包括陽極導體(10)、陰極井點管(11)、開孔底板(12)、濾管(13)、逆止閥(15)、連接彎管(18)、排水管(19)、自吸泵(20);陽極導體(10)與陰極井點管(11)均埋設在待固化的泥漿沉淀池中,陽極導體(10)與陰極井點管(11)電連接,陽極導體(10)與陰極井點管(11)均呈梅花狀交替間隔布置,頂端均固定連接在井點管道支撐系統上,帶濾網的開孔底板(12)設置在陰極井點管(11)的底端,濾管(13)及逆止閥(15)設置在陰極井點管(11)內部,連接彎管(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一冰,閆力輝,馬利剛,季自剛,湯超,劉鵬飛,任效坤,閻羽博,鄭中,孫付生,
申請(專利權)人:中交建筑集團西南建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