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碳中和產業園區建設,具體涉及一種面向碳中和的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
技術介紹
1、當前,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產業園區是碳排放的關鍵源頭。從能源角度來看,工業園區耗能占全國耗能69%,其碳排放量占全國總碳排放的31%;從民生和發展角度來看,90%以上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在園區中,80%以上的gdp和90%以上的創新在園區內產生,以產業園區為代表的各類型園區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因此,園區是落實我國“雙碳”戰略的重要抓手和天然試驗田,園區負擔著巨大的節能減碳任務。
2、在建設低碳產業園區方面,各地相關工作重點、實施步驟等把握并不清晰,尤其是在如何評價低碳產業園區建設效果上非常模糊,難以真正從系統性、整體性來構建低碳園區,無法通過對能源、建筑、產業、運行管理等指標進行分析,實現不同地點、行業、體系的園區綠色零碳發展。例如cn?110472842?a公開一種近零碳排放園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法,雖然其構造滿足歸一性的狀態變權向量,得到變權模型,可以完成動態近零碳排放園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但是,不同類型產業園區的產業結構、用戶需求、園區特點等方面不盡相同,該專利技術未對產業園區的類型進行劃分與識別,導致不同類型的產業園區在進行低碳建設時會面臨低碳建設步驟不清晰和評價效果模糊的問題。又如cn?118569689?a公開了一種自適應區域特征和樣本特征的低碳高質量發展評價方法,雖
3、因此,如何解決不同類型產業園區在進行低碳建設過程中客觀評價的問題是本領域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面向碳中和的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解決不同類型產業園區在進行低碳建設過程中不具有客觀評價方法的問題。
2、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面向碳中和的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4、(1)產業園區類型確定:在對產業園區進行低碳建設時,確定其需求與功能,精準識別園區類型;
5、(2)園區碳排放核算:針對不同類型產業園區,確定主要排放源與排放因素,對其進行碳排放核算;所述排放源包括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生活和碳匯;
6、(3)指標體系構建:結合產業園區碳排放源,運用德爾菲法對不同類型產業園區進行專家咨詢,遴選出低碳產業園區建設重點指標,構建不同類型產業園區的低碳建設技術路徑指標體系;
7、(4)指標權重計算及檢驗:基于不同類型產業園區的低碳建設技術路徑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各級指標的層次結構模型與判斷矩陣,對各指標進行權重計算并進行一致性檢驗;
8、(5)碳減排技術路徑篩選:結合步驟(4)所得出的指標權重系數,在低碳園區建設技術包中對碳減排技術路徑進行減碳量與減碳成本的計算,篩選出適宜的園區碳減排技術路徑。
9、進一步,所述步驟(2)對產業園區進行碳排放核算采用排放清單法:首先對會導致主要溫室氣體排放的生產生活活動進行整理統計,再根據數據表格進行溫室氣體排放的核算分析,其基本計算方式是:通過活動水平與排放因子的乘積計算出碳排放量。
10、進一步,所述步驟(3)中德爾菲法的具體處理步驟包括:
11、3.1專家選擇
12、為保證該方法的專業性,需確立專家選擇原則,包括但不限于:(a)具有3年及以上碳中和碳達峰相關的事務工作經驗;(b)多于90%的專家具備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少于10%的專家具備中級職稱;(c)對研究項目感興趣且積極完成兩輪咨詢;
13、3.2咨詢過程
14、根據前期文獻研究與資料整理,采用步驟(5)中低碳園區建設技術包的技術路徑指標,初步建立不同類型產業園區的低碳建設技術路徑指標,使用“問卷星”平臺制作形成第一輪專家咨詢問卷,并通過郵件發送;咨詢內容主要包括指標的重要性、判斷依據和熟悉程度;重要性評價分為非常重要(5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非常不重要(1分)五個評價等級,每級指標后均設置“修改意見”供專家對擬定指標進行增減;判斷依據分為理論分析、實踐經驗、同行了解和直覺判斷;熟悉程度分為很熟悉(1.0)、比較熟悉(0.75)、一般熟悉(0.50)、不太熟悉(0.25)、很不熟悉(0.0)五個評價等級。
15、根據第一輪咨詢結果,綜合指標篩選標準和專家修改意見,形成第二輪咨詢問卷,經過兩輪咨詢后如果專家意見經過統計分析基本趨于一致則終止問卷,形成最終的不同類型產業園區的低碳建設技術路徑指標體系。
16、3.3評價系數
17、3.1.1專家積極系數
18、專家積極系數=某一輪回收問卷數/某一輪發放問卷數,即問卷的有效回收率(%),回收率大于70%說明專家積極程度高;
19、3.1.2專家權威程度
20、專家權威程度(cr)來自專家的自評,包括熟悉程度(cs)和判斷依據(ca);計算公式:cr=(ca+cs)/2,一般專家權威程度系數大于0.7則認為結果可靠;
21、3.1.3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22、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表示對所有指標的意見一致和集中程度,通常根據變異系數(cv)和肯德爾協調系數(w)判定;變異系數(cv)表示專家對某一指標相對重要性、合理性的協調程度,系數越小說明專家間的協調程度越高;計算公式:cv=標準差/平均差,一般認為cv<0.25為可接受指標;肯德爾協調系數(w)用于檢驗專家對問卷指標的評分結果的一致性,w的數值在0~1之間,通常情況下:kendall協調系數<0.2則說明一致性程度較差;0.2~0.4之間說明一致性程度一般;0.4~0.6之間說明一致性程度中等;0.6~0.8之間說明一致性程度較強;0.8~1.0之間說明一致性程度很強;w值越大,說明專家的打分協調程度越高,專家意見也相對趨于一致;通過ibm?spss?statistics?26.0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指標得分算數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cv)和肯德爾協調系數(w)等。
23、進一步,所述步驟(4)中層次分析法的具體處理步驟,具體包括:
24、4.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25、根據德爾菲專家咨詢所得指標建立層次結構模型:設置層次分析的總目標,即不同類型產業園區的低碳建設技術路徑,其下設有工業、能源、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面向碳中和的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對產業園區進行碳排放核算采用排放清單法:首先對會導致主要溫室氣體排放的生產生活活動進行整理統計,再根據數據表格進行溫室氣體排放的核算分析,其基本計算方式是通過活動水平與排放因子的乘積計算出碳排放量;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德爾菲法的具體處理步驟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層次分析法的具體處理步驟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低碳園區建設技術包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碳園區建設技術包中對碳減排技術路徑進行減碳量與減碳成本的計算,減碳量與減碳成本計算公式分別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面向碳中和的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對產業園區進行碳排放核算采用排放清單法:首先對會導致主要溫室氣體排放的生產生活活動進行整理統計,再根據數據表格進行溫室氣體排放的核算分析,其基本計算方式是通過活動水平與排放因子的乘積計算出碳排放量;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產業園區建設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勇,陳熙,羅慶,高亞鋒,何雨峰,聶志琪,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