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具體的涉及一種合頁型封端模結構。
技術介紹
1、在當前的建筑施工中,尤其是在中板結構的澆筑作業中,木模板因其成本低、板面平整光滑、重量輕、耐低溫以及易于加工等特性,被廣泛用作封端模板。然而,盡管木模板有這些明顯的優點,但在實際使用中,尤其是在封端作業中,其存在以下缺陷:
2、1、木模板的耐久性相對較差。在多次使用后,尤其是在經過水浸泡和暴曬后,木模板容易變形、開裂,甚至翹曲,導致其無法再次使用,只能作為廢料處理。這不僅增加了施工成本,還對環境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3、2、木模板在封端作業中缺乏端頭鋼筋定位結構,這是其另一個重要的缺陷。在澆筑混凝土時,端頭鋼筋的間距和位置對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至關重要。然而,由于木模板本身沒有專門的鋼筋定位結構,施工人員往往只能依靠經驗和技巧來定位鋼筋,這很容易導致鋼筋間距定位不準確,進而影響結構的質量和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木模板在封端作業存在耐久性相對較差以及缺乏端頭鋼筋定位結構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合頁型封端模結構。
2、本技術技術方案如下所述:
3、一種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包括:
4、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頂部延其長度方向設置有一排用于定位上端頭鋼筋的上鋼筋定位槽口;
5、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底部延其長度方向設置有一排用于定位下端頭鋼筋的下鋼筋定位槽口,所述下模板的頂部與所述上模板的底部轉動連接,以使所述上模板與所述下模板在折疊狀態和展開
6、處于所述展開狀態時,所述上模板的接觸混凝土側和所述下模板的接觸混凝土側在一個平面上。
7、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均為鋼板材質。
8、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合頁型封端模結構還包括:模板定位鋼筋,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設置有第一定位鋼板,所述第一定位鋼板上開設有與所述模板定位鋼筋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對應所述第一定位鋼板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定位鋼板,所述第二定位鋼板上開設有與所述模板定位鋼筋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9、處于所述展開狀態時,所述模板定位鋼筋穿入所述第一定位鋼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鋼板上的第二定位孔,將所述上模板與所述下模板鎖定在所述展開狀態。
10、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所述第一定位鋼板,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所述第二定位鋼板,且所述第一定位鋼板和所述第二定位鋼板一一對應。
11、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定位鋼板焊接在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
12、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第二定位鋼板焊接在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
13、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上鋼筋定位槽口呈矩形。
14、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下鋼筋定位槽口呈矩形。
15、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合頁型封端模結構還包括中間軸芯,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底部設置有第一軸套,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頂部設置有第二軸套,所述第一軸套和所述第二軸套沿同一直線交錯設置,所述中間軸芯穿入所述第一軸套和所述第二軸套。
16、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底部設置有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套,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頂部設置有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二軸套,多個所述第一軸套和多個所述第二軸套沿同一直線交錯設置,所述中間軸芯交錯穿入多個所述第一軸套和多個所述第二軸套。
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通過在上模板的頂部和下模板的底部設置上鋼筋定位槽口和下鋼筋定位槽口,可以確保端頭鋼筋在封端過程中準確定位,提高施工質量;
19、2、通過上模板和下模板的轉動連接設置,用戶可以輕松地在折疊狀態和展開狀態之間切換模板,實現快速封端,快速整體拆除,便于運輸、儲存;
20、3、上模板和下模板均為鋼板材質,能夠長時間重復使用而不易損壞,減小材料浪費,環保節能;
21、4、通過設置模板定位鋼筋、第一定位鋼板和第二定位鋼板形成鎖定機制,使得模板的安裝和拆卸過程更為簡單和快捷,施工人員無需擔心模板在澆筑過程中發生移位或變形,從而減少了不必要的檢查和調整工作。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均為鋼板材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模板定位鋼筋,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設置有第一定位鋼板,所述第一定位鋼板上開設有與所述模板定位鋼筋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對應所述第一定位鋼板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定位鋼板,所述第二定位鋼板上開設有與所述模板定位鋼筋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所述第一定位鋼板,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所述第二定位鋼板,且所述第一定位鋼板和所述第二定位鋼板一一對應。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鋼板焊接在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鋼板焊接在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鋼筋定位槽口呈矩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間軸芯,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底部設置有第一軸套,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頂部設置有第二軸套,所述第一軸套和所述第二軸套沿同一直線交錯設置,所述中間軸芯穿入所述第一軸套和所述第二軸套。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底部設置有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套,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頂部設置有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二軸套,多個所述第一軸套和多個所述第二軸套沿同一直線交錯設置,所述中間軸芯交錯穿入多個所述第一軸套和多個所述第二軸套。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均為鋼板材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模板定位鋼筋,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設置有第一定位鋼板,所述第一定位鋼板上開設有與所述模板定位鋼筋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對應所述第一定位鋼板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定位鋼板,所述第二定位鋼板上開設有與所述模板定位鋼筋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所述第一定位鋼板,所述下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所述第二定位鋼板,且所述第一定位鋼板和所述第二定位鋼板一一對應。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合頁型封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鋼板焊接在所述上模板的非接觸混凝土側。
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設,郭小川,宋超群,婁建高,鄭陽明,鄧藝英,
申請(專利權)人:中電建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