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絕緣紙剪槽刀片,包括刀柄和刀部,刀部包括第一邊刃、第二邊刃和中刃,第一邊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邊刃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中刃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端、第二端部和第二末端均連接至刀柄的一端,中刃位于第一邊刃和第二邊刃之間并分別與兩者形成剪切部件,且第一端部的刃尖低于第一端和第一末端,較佳地,刃尖與第二端部的上部之間延伸一第一傾斜面,與第二端部的兩側(cè)部之間分別延伸一第二傾斜面和一第三傾斜面,第二端部分別與第二端和第二末端相接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巧妙,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方便,能快速簡單地剪去一條狀絕緣紙條,從而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且加工整齊美觀,適于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應用。(*該技術在201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機加工
,特別涉及定子線圈繞制加工
,具體是指一種絕緣紙剪槽刀片。
技術介紹
電機是工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機電產(chǎn)品,在電機結(jié)構(gòu)中,定子和轉(zhuǎn)子是組成電機的二大部件。通常在轉(zhuǎn)子中設置磁鐵、在定子中設置線圈。線圈繞制在定子的線圈架上,線圈架的外側(cè)面沿圓周間隔均勻分布軸向的凹槽,線圈繞制在凹槽中,為了使各凹槽中的線圈絕緣,通常在繞制前在線圈架的外側(cè)面包覆絕緣紙,然后繞制線圈,線圈繞制完成后,需要將兩凹槽之間的絕緣紙沿軸向剪去一條狀絕緣紙條,然后凹槽兩側(cè)的絕緣紙將凹槽內(nèi)的線圈包覆。然而由于沒有很好的辦法,將兩凹槽之間的絕緣紙沿軸向剪去一條狀絕緣紙條的操作比較麻煩, 一般是用剪刀先剪開絕緣紙,然后再剪掉多余部分絕緣紙,需要剪兩次或更多,且容易剪歪,萬一剪壞,還得拆下線圈重新來過,費時費力,且不美觀。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絕緣紙剪槽刀片,其能快速簡單地剪去一條狀絕緣紙條,從而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且整齊美觀,適于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應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絕緣紙剪槽刀片,該絕緣紙剪槽刀片設計巧妙,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方便,能快速簡單地剪去一條狀絕緣紙條,從而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且加工整齊美觀,適于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應用。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的絕緣紙剪槽刀片具有如下構(gòu)成 該絕緣紙剪槽刀片,其特點是,包括刀柄和刀部,所述刀部包括第一邊刃、第二邊刃和中刃,所述第一邊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邊刃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中刃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刃尖,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末端均連接至所述刀柄的一端,所述中刃位于所述第一邊刃和所述第二邊刃之間并分別與所述第一邊刃和所述第二邊刃形成剪切部件,且所述刃尖低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末端。 較佳地,所述刃尖與所述第二端部的上部之間延伸一第一傾斜面。 較佳地,所述刃尖與所述第二端部的兩側(cè)部之間分別延伸一第二傾斜面和一第三傾斜面。 更佳地,所述第一邊刃的鄰近所述中刃的側(cè)面為第四傾斜面,所述第四傾斜面在 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間延伸。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四傾斜面部分與所述第二傾斜面相交。 更佳地,所述第二邊刃的鄰近所述中刃的側(cè)面為第五傾斜面,所述第五傾斜面在 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之間延伸。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五傾斜面部分與所述第三傾斜面相交。3 較佳地,所述第二端部分別與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末端相接觸。 較佳地,所述刀柄為扁平狀刀柄。 較佳地,所述刀部和所述刀柄一體成形。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具體如下 1.本技術包括刀柄和與其連接的刀部,刀部第一邊刃、第二邊刃和位于第一 邊刃和第二邊刃之間的中刃,中刃分別與第一邊刃和第二邊刃形成剪切部件,且中刃的刃 尖低于第一邊刃和第二邊刃的自由端,設計巧妙,結(jié)構(gòu)簡單; 2.使用本技術對絕緣紙剪槽時,將刀部的第一邊刃和第二邊刃置于絕緣紙 上,而中刃的刃尖插入絕緣紙下,然后沿定子的軸向推進,則絕緣紙被沿軸向切除掉條狀絕 緣紙條,剩余絕緣紙恰好用于包覆線圈架各凹槽內(nèi)的線圈,使用方便,能快速簡單地剪去一 條狀絕緣紙條,從而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且加工整齊美觀,適于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應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一具體實施例的局部主視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沿A-A位置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特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2所示,本技術的絕緣紙剪槽刀片包括刀柄1和刀部2,所述刀部 2包括第一邊刃3、第二邊刃4和中刃5,所述第一邊刃3包括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所述 第二邊刃4包括第一末端41和第二末端42,所述中刃5包括第一端部51和第二端部52,所 述第一端部51具有刃尖53,所述第二端32、所述第二端部52和所述第二末端42均連接至 所述刀柄1的一端,所述中刃5位于所述第一邊刃3和所述第二邊刃4之間并分別與所述 第一邊刃3和所述第二邊刃4形成剪切部件,且所述刃尖53低于所述第一端31和所述第 一末端41。所述刃尖53作為入紙導向頭,在切割絕緣紙時扎入絕緣紙,所述中刃5分別與 所述第一邊刃3和所述第二邊刃4形成的剪切部件,用于剪切絕緣紙,該剪切部件形式可以 多樣,只要可以將中刃拱起的傾斜的絕緣紙進行切割即可,比如可以在第一邊刃3和第二 邊刃4的鄰近中刃5的側(cè)面設置切割刃,也可以直接在中刃5的側(cè)面設置切割刃,可以是第 一邊刃3和第二邊刃4的鄰近中刃5的側(cè)面與各自的底面或表面相交形成的棱邊來切割, 也可以是中刃5的側(cè)面與底面或表面形成的棱邊來切割,還可以是分別與第一邊刃3和中刃5的側(cè)面連接的切割刃及分別與第二邊刃4和中刃5的另一側(cè)面連接的切割刃來切割,坐坐 寸寸。 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刃尖53與所述第二端部52的上部之間延伸 一第一傾斜面54。從而便于切割下來的絕緣紙向斜上導出。 較佳地,所述刃尖53與所述第二端部52的兩側(cè)部之間分別延伸一第二傾斜面55 和一第三傾斜面56。 更佳地,所述第一邊刃3的鄰近所述中刃5的側(cè)面為第四傾斜面33,所述第四傾斜 面33在所述第一端31和所述第二端32之間延伸。 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四傾斜面33部分與所述第二傾斜面55相交。第二傾斜面33、第四傾斜面55形成的刀刃使得絕緣紙的切割變得更加流暢。 更佳地,所述第二邊刃4的鄰近所述中刃5的側(cè)面為第五傾斜面43,所述第五傾斜面43在所述第一末端41和所述第二末端42之間延伸。 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五傾斜面43部分與所述第三傾斜面56相交。第三傾斜面43、第五傾斜面56形成的刀刃使得絕緣紙的切割變得更加流暢。 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部52分別與所述第二端32和所述第二末端42相接觸。所述第二端部52也可以與所述第二端32和所述第二末端42不相接觸,可以間隔一定距離,只要中刃5分別與第一邊刃3和第二邊刃4形成剪切部件,同樣可以實現(xiàn)本技術的剪槽目的。 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刀柄1為扁平狀刀柄。顯然,刀柄1的形狀可 以任意,只要不影響刀部2的剪槽工作即可。 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刀部2和所述刀柄1 一體成形。當然,也可以 不一體成形,而是采用組裝方式。 使用時,當線圈繞制完成后,將刀部2的第一邊刃3和第二邊刃4置于絕緣紙上, 而中刃5的刃尖53插入絕緣紙下,然后沿定子的軸向推進,則絕緣紙被中刃5分別與第一 邊刃3和第二邊刃4形成的剪切部件切割,從而被沿軸向切除掉條狀絕緣紙條,剩余絕緣紙 恰好用于包覆定子的線圈架各凹槽內(nèi)的線圈。 綜上,本技術的絕緣紙剪槽刀片設計巧妙,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方便,能快速簡單 地剪去一條狀絕緣紙條,從而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且加工整齊美觀,適于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應 用。 在此說明書中,本技術已參照其特定的實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顯然仍可以 作出各種修改和變換而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因此,說明書和附圖應被認為是 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絕緣紙剪槽刀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和刀部,所述刀部包括第一邊刃、第二邊刃和中刃,所述第一邊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邊刃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中刃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刃尖,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末端均連接至所述刀柄的一端,所述中刃位于所述第一邊刃和所述第二邊刃之間并分別與所述第一邊刃和所述第二邊刃形成剪切部件,且所述刃尖低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末端。
【技術特征摘要】
一種絕緣紙剪槽刀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和刀部,所述刀部包括第一邊刃、第二邊刃和中刃,所述第一邊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邊刃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中刃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刃尖,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末端均連接至所述刀柄的一端,所述中刃位于所述第一邊刃和所述第二邊刃之間并分別與所述第一邊刃和所述第二邊刃形成剪切部件,且所述刃尖低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末端。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絕緣紙剪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尖與所述第二端部的 上部之間延伸一第一傾斜面。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絕緣紙剪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尖與所述第二端部的 兩側(cè)部之間分別延伸一第二傾斜面和一第三傾斜面。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絕緣紙剪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孫祝兵,
申請(專利權(quán))人:許曉華,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