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創面封閉裝置及其創傷綜合治療控制系統和方法,創面封閉裝置包括粘貼膜、粘貼圓盤、醫用彈性凝膠條和接頭座,粘貼圓盤設有與粘貼圓盤連成一體的導管,導管穿過粘貼圓盤中心與接頭座內腔相通,接頭座內腔側壁均布設有若干個連接頭。創傷綜合治療控制系統包括若干個創面封閉裝置、創面傳感器、第一管道傳感器和第二管道傳感器、第一驅動電路、治療管道控制裝置、蠕動泵和第二驅動電路、排出管道控制裝置、負壓泵、CPU、鍵盤和顯示器。優點是:增加了正壓治療通道,在不需換藥情況下,提供了對各種復雜創傷進行多種氣體、氣霧劑和溶液的治療方法,減輕了患者痛苦,減少了醫療成本,滿足了大面積燒傷、創傷及嚴重感染創面封閉治療的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療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創面封閉裝置及其創傷綜合治療控制系統和 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在對大面積燒傷、創傷及嚴重感染創面的傳統治療中,已將開放的創面治療 改變為封閉的創面治療,但是通常均為創面的負壓治療,其治療系統由壓力傳感器、微CPU、 驅動電路、負壓泵、各種管道組成負壓系統,可將創面各種治療后的物質按照指定壓力、時 間與速度自動排出體外,完成創面的負壓治療。這種創面的負壓治療需要一個創面封閉裝 置,設有導管,導管接入創面的空腔,用于通過治療設備排出各種治療產生的廢物。這種創 面封閉裝置構造簡單,只能完成負壓排放,治療的作用和功能均較差。其治療系統也只是單 一的負壓控制系統,治療方式不能滿足臨床醫生和臨床科研人員對治療創面的需要。隨著醫療實踐的發展,臨床醫生和臨床科研人員希望在創面密閉狀況下,通過創 面封閉裝置將各種治療用氣體、氣霧劑、藥液按照指定的壓力、指定時間輸入到封閉的創 面,進行封閉性治療。通過實施各種治療方案,不需醫務人員打開創面進行換藥,就能對創 面進行如氧氣療法、臭氧殺菌、循環沖洗滅菌、營養液循環灌注、負壓吸引等治療,使原來難 以對創面實施的治療變得容易,完全改變傳統的封閉治療方法。然而,適應這種治療需要的 創面封閉裝置和創傷綜合治療控制系統尚未有見。將開放的創面變為封閉的創面。在創面 負壓治療的治療基礎上增加氣體、氣霧劑、液體的正壓治療通道,通過CPU控制將各種治療 氣體、氣霧劑、各種清潔劑、抗菌消毒劑、營養液循環到治療創面。為臨床醫生提供對各種復 雜創傷進行各種氣體的、氣霧劑的、溶液的治療途徑,并能準確控制各種藥物或氣體、氣霧 劑、液體在創面作用時間,循環速度等,對創面的壓力、溫度、濕度、酸堿度等情況進行全程 動態監測,提出了創面封閉裝置和創傷綜合治療控制系統的新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變創面的傳統負壓治療方法,可以在不需換藥情況 下,進行對各種復雜創傷進行多種氣體、氣霧劑和溶液的正壓治療,并對創面狀態進行全程 動態監測,以減輕患者痛苦,減少醫療成本,使用方便的創面封閉裝置及其創傷綜合治療控 制系統和方法。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創面封閉裝置,包括粘貼膜、粘貼圓盤、醫用彈性凝膠條和接頭座, 所述粘貼圓盤設有導管,所述導管穿過所述粘貼圓盤的中心部與所述接頭座的內腔相通; 所述醫用彈性凝膠條位于所述粘貼膜的外緣,所述粘貼膜設有放置所述接頭座的通孔,所 述粘貼圓盤下表面設有膠層并通過所述膠層封閉所述通孔的外緣;所述接頭座內腔的側壁 均布設有若干個連接頭,所述連接頭里端與所述接頭座內腔相通,所述連接頭外端封閉并 在使用時剪開,剪開后連接有多孔吸引管,所述多孔吸引管置于創傷表面上的雙層本專利技術創面封閉裝置,其中所述連接頭為4-8個,所述多孔吸引管的壁上均布設 有2-4排滲透孔。本專利技術創面封閉裝置,其中所述粘貼圓盤、連接頭和接頭座采用醫用PE或PVC材 料制成,所述粘貼膜采用醫用PU材料制成,所述雙層敷料為具有彈性的醫用泡沫或紗布或 PVA或PU材料。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創傷綜合治療控制系統,包括CPU和與其相連的鍵盤和顯示器、創 面封閉裝置、若干第二管道傳感器、第二驅動電路、負壓泵和排出管道控制裝置,所述第二 管道傳感器和第二驅動電路與所述CPU相連,所述第二驅動電路與所述負壓泵和排出管道 控制裝置分別電相連,所述創面封閉裝置包括至少1個正壓封閉接頭、至少1個負壓封閉 接頭和至少1個創面封閉接頭;還包括若干創面傳感器、若干第一管道傳感器、第一驅動電 路、蠕動泵和治療管道控制裝置,所述創面傳感器安裝在創面的內腔中,所述第一管道傳感 器、治療管道控制裝置和蠕動泵安裝在正壓封閉接頭的接入管道上,所述第二管道傳感器、 排出管道控制裝置和負壓泵安裝在負壓封閉接頭的排出管道上,其中所述治療管道控制裝置,用于通過管道接入各種治療所需的氣體、氣霧劑和液 體;所述排出管道控制裝置,用于通過管道排出負壓封閉接頭和創面封閉接頭引出的 各種廢氣和廢液;所述創面傳感器,用于檢測封閉創面內的狀態參數;所述第一管道傳感器用于檢測治療管道狀態參數;所述第二管道傳感器用于檢測排出管道狀態參數;所述第一驅動電路,用于將所述CPU的指令輸出至所述蠕動泵和治療管道控制裝 置;所述第二驅動電路,用于將所述CPU的指令輸出至所述負壓泵和排出管道控制裝置;所述創面傳感器、第一管道傳感器和第一驅動電路與所述CPU分別相連,所述第 一驅動電路與所述蠕動泵和治療管道控制裝置分別相連,所述CPU執行的步驟包括1)程序初始化,顯示當前時間;2)使用者通過所述鍵盤輸入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科別、病歷號;3)選擇設置方案;4)使用者通過所述鍵盤根據需要修改上述已定設置方案的參數以及設定系統在 設置方案之外的各項檢測參數的設定值和系統工作總時間;5)治療開始,所述CPU檢測所述創面封閉裝置各點的檢測參數,對返回的各檢測 信號與對應設定值分別進行比較,并輸出指令信號至所述第一驅動電路以控制所述蠕動泵 的啟動與停止,輸出指令信號至所述第二驅動電路以控制所述負壓泵的啟動與停止;6)通過所述顯示器顯示治療項目、系統時間、檢測參數的設定值和實時檢測值及 其工作時間,以及所述治療管道控制裝置、排出管道控制裝置、蠕動泵和負壓泵的工作狀 態;7)系統工作總時間到,治療結束,返回初始狀態。本專利技術創傷綜合治療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管道傳感器和第二管道傳感器分別 包括有多個壓力傳感器,所述創面傳感器包括多個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 濃度傳感器和酸堿度傳感器,其中,壓力傳感器的連接管與創面封閉接頭的導管相通,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濃度傳感器和酸堿度傳感器置于創面內的雙層敷料中,連接導線自創 面與醫用彈性凝膠條之間引出。本專利技術創傷綜合治療控制系統,其中所述步驟4)中,系統各項檢測參數的設定值 至少包括a)所述負壓泵壓力及其循環工作時間;b)所述蠕動泵壓力及其循環工作時間;c)所述治療管道控制裝置各壓力及其循環工作時間、溫度及其加熱器工作時間、 濕度及其加濕器工作時間;d)所述治療管道控制裝置氧氣濃度和/或臭氧濃度和/或臭氧溶液濃度及其使用 時間。本專利技術創傷綜合治療控制系統,其中所述排出管道控制裝置設有液位自動調節裝 置,液位自動調節裝置設有排液泵,所述排液泵安裝在負壓封閉接頭的排出管道上并通過 管道與廢液的收集容器相通。本專利技術創傷綜合治療控制系統,其中所述步驟幻中,所述創面封閉裝置各點檢測 參數至少包括壓力、溫度、濕度、氧氣濃度和/或臭氧濃度和/或臭氧溶液濃度及酸堿度。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采用創傷綜合治療控制系統的創傷綜合治療方法,該方法包括1)在創面安裝包括正壓封閉接頭、負壓封閉接頭和創面封閉接頭的至少3個創面 封閉裝置;2)采用安裝在負壓封閉接頭的排出管道上的若干第二管道傳感器、第二驅動電 路、負壓泵、排出管道控制裝置和CPU組成的控制系統進行排出廢氣、廢液的負壓治療控 制;3)采用安裝在正壓封閉接頭的接入管道上的若干第一管道傳感器、第一驅動電 路、蠕動泵和治療管道控制裝置和CPU組成的控制系統進行輸入氣體、氣霧劑、液體的正壓 治療控制;4)使用者選擇設置方案或根據需要修改設置方案的參數以及設定系統在設置方 案之外的各項檢測參數的設定值和系統工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創面封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貼膜(21)、粘貼圓盤(22)、醫用彈性凝膠條(28)和接頭座(24),所述粘貼圓盤(22)設有導管(25),所述導管(25)穿過所述粘貼圓盤(22)的中心部與所述接頭座(24)的內腔相通;所述醫用彈性凝膠條(28)位于所述粘貼膜(21)的外緣,所述粘貼膜(21)設有通孔,所述粘貼圓盤(22)下表面設有膠層(23)并通過所述膠層(23)封閉所述通孔的外緣;所述接頭座(24)內腔的側壁均布設有若干個連接頭(26),所述連接頭(26)里端與所述接頭座(24)內腔相通,所述連接頭(26)外端封閉并在使用時剪開,剪開后套接有多孔吸引管(30),所述多孔吸引管(30)置于創傷表面(20)上的敷料(27)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克訓,
申請(專利權)人:楊克訓,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8[中國|濟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