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分箱蓄熱太陽能節能開水器,它包括開水器、太陽能集熱器和控制模塊,開水器通過管道和太陽能集熱器、蓄能水箱連接,在管道上設有電磁閥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電磁閥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與控制模塊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合理,節能效果明顯,比之傳統電熱開水器,全年節能率大于60%以上。(*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開水器,具體地說是一種分箱蓄熱太陽能節能開水 器,它是一種能自排盡老水、只能一次加熱沸騰、能貯存太陽能和低谷電能的全自動和 全天侯太陽能開水器。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流行的單位集體用開水器大都是電熱開水器,用電量大,且在高峰用 電,與當前發展低碳經濟不相符合。另外老水多,重復加熱沸騰,俗稱千滾水、陰陽 水,不利于節能、環保和健康。老式電熱開水器需專人管理,定時上下水和開關電源, 增加了運行費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是設計出一種分箱蓄熱太陽能節能開水器,它太陽能供熱為 主,低谷電蓄能為輔,能自排盡老水、只能一次加熱沸騰、能全天侯全自動供應新鮮開 水的節能開水器。本技術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開水器、太陽能集熱器和控制模塊,開水器通過管道和太陽能集熱器、 蓄能水箱連接,在管道上設有電磁閥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電磁閥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 與控制模塊連接。電磁閥包括第一補水電磁閥、第二補水電磁閥、送開水電磁閥、第一電磁閥、 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第四電磁閥、第五電磁閥和排老水電磁閥,第一補水電磁 閥、第二補水電磁閥、送開水電磁閥、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第四電 磁閥、第五電磁閥和排老水電磁閥均與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開水器包括上水箱、下水箱和托架,上水箱和下水箱裝于托架上;上 水箱一個邊側設有補水口,補水口和第一補水管連接,在第一補水管上設有第一補水電 磁閥,上水箱的另一個邊側設有熱循環進水口和熱循環回水口,熱循環進水口和熱循環 回水口分別與熱循環進水管和熱循環回水管連接,熱循環進水管上裝有太陽能熱循環水 泵,熱循環進水管與太陽能集熱器的進水口連接,熱循環回水管與太陽能集熱器出水口 連接;在熱循環進水管上設有第一電磁閥,熱循環回水管上設有第二電磁閥。在上水箱的底部設有送水管,送水管上設有送開水電磁閥,上水箱底部內側設 有電加熱器,所述的電加熱器包括電加熱管。上水箱上還插有溫度傳感器、上液位浮球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上液位浮球傳 感器與控制模塊連接。下水箱上插有下液位浮球傳感器,下液位浮球傳感器與控制模塊連接。上水箱和下水箱之間設有進排氣管,進排氣管的上部穿過上水箱的上箱面,在 進排氣管的頂部裝有第一空氣過濾器。在下水箱的底部設有排老水電磁閥。蓄能水箱一側設有第二補水口,第二補水口與第二補水管連接,第二補水管上 設有第二補水電磁閥;在蓄能水箱的另一側設有第一連接水口和第二連接水口,第一連 接水口通過第三電磁閥與熱循環回水管連接,第二連接水口通過第四電磁閥與熱循環進 水管連接。在蓄能水箱上插有蓄能液位浮球傳感器和第二空氣過濾器,蓄能液位浮球傳感 器與控制模塊連接,在蓄能水箱的底部設有用于排水的第五電磁閥。太能陽集熱器上裝有進水溫度傳感器、出水溫度傳感器和真空管溫度傳感器, 它們均與控制模塊連接。控制模塊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裝于開水器上,或是獨立安裝。控制模塊用于控制各電磁閥的動作,接收來自各液位浮球傳感器信號及溫度傳 感器信號。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合理,節能效果明顯,比之傳統電熱開水 器,全年節能率大于60%以上。生產開水新鮮潔凈,符合環保、健康理念,能全天候全 自動運行,依靠節約能源費用所用能源以太陽能為主、低谷電蓄能為輔助,節約能源。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開水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側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所示,本技術包括開水器、太陽能集熱器17和控制模塊32,開水器通 過管道和太陽能集熱器17、蓄能水箱25連接,在管道上設有電磁閥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 13。電磁閥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13與控制模塊32連接。電磁閥包括第一補水電磁閥26、第二補水電磁閥23、送開水電磁閥29、第一電 磁閥6、第二電磁閥14、第三電磁閥20、第四電磁閥19、第五電磁閥31和排老水電磁閥 12。第一補水電磁閥26、第二補水電磁閥23、送開水電磁閥29、第一電磁閥6、第二電 磁閥14、第三電磁閥20、第四電磁閥19和第五電磁閥31均與控制模塊32連接,控制模 塊32控制這些電磁閥的動作。所述的開水器包括上水箱5、下水箱9和托架30,上水箱5和下水箱9裝于托架 30上。上水箱5 —個邊側設有補水口,補水口和第一補水管27連接。在第一補水管27 上設有第一補水電磁閥26。上水箱5的另一個邊側設有熱循環進水口 7和熱循環回水口 4,熱循環進水口 7和熱循環回水口 4分別與熱循環進水管和熱循環回水管連接。熱循環 進水管上裝有太陽能熱循環水泵13,熱循環進水管和太陽能集熱器的進水口連接。熱循 環回水管與太陽能集熱器出水口連接。在熱循環進水管上設有第一電磁閥6,熱循環回水 管上設有第二電磁閥14。在上水箱5的底部設有送水管,送水管上設有送開水電磁閥29,上水箱底部內側設有電加熱器28,所述的電加熱器包括電加熱管。上水箱5上還插有溫度傳感器1、上液位浮球傳感器3,溫度傳感器1和上液位 浮球傳感器3與控制模塊32連接。下水箱9上插有下液位浮球傳感器8,下液位浮球傳感器8與控制模塊32連接。上水箱5和下水箱9之間設有進排氣管10,進排氣管10的上部穿過上水箱5的上 箱面,進排氣管10的頂部裝有第一空氣過濾器2。上水箱5的邊側設有上液位窗口 33, 下水箱9的邊側設有下液位窗口 34和水龍頭35。在下水箱9的底部設有排老水出口 11 和排老水電磁閥12。托架上設有水瓶架36。蓄能水箱25 —側設有第二補水口,第二補水口與第二補水管連接,第二補水管 上設有第二補水電磁閥23;在蓄能水箱的另一側設有第一連接水口和第二連接水口,第 一連接水口通過第三電磁閥20與熱循環回水管連接,第二連接水口通過第四電磁閥19與 熱循環進水管連接。在蓄能水箱25上插有蓄能液位浮球傳感器21和第二空氣過濾器22,蓄能液位浮 球傳感器21與控制模塊32連接。在蓄能水箱25的底部設有用于排水的第五電磁閥31。太能陽集熱器17上裝有進水溫度傳感器16、出水溫度傳感器18和真空管溫度傳 感器15,它們均與控制模塊32連接。控制模塊32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12裝于開水器上。控制模塊32裝于分箱式開 水器分上水箱5和下水箱9之間。控制模塊32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12也可獨立安裝后 通過導線及管道連接。控制模塊32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12裝于開水器上。控制模塊32裝于分箱式開 水器分上水箱5和下水箱9之間。控制模塊32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12也可獨立安裝后 通過導線及管道連接。控制模塊32接收來自各液位浮球傳感器信號及溫度傳感器信號,并根據預選設 定的時間,控制各電磁閥和太陽能循環水泵的動作。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為ZL200920198615.4《連續變向串流漸進增溫式太陽能換 熱器》,它可在屋頂平鋪或在陽臺、外墻壁掛,能與建筑形成一體化。一年四季只要是 晴天,就能輸出2100°C熱能用陽光把水燒開。蓄能水箱25容量與額定開水供應量一致,分100、500、1000升三種規格,箱內 裝有輔助電加熱管,額定電壓 220伏、額定功率分別為2KW、6KW、9KW三種,其用 途用于低谷電蓄能,每天低谷時段在控制模塊32控制下,將蓄能水箱25內水預熱至按季 節設定溫度為止,一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分箱蓄熱太陽能節能開水器,包括開水器、太陽能集熱器和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開水器通過管道和太陽能集熱器、蓄能水箱連接,在管道上設有電磁閥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電磁閥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與控制模塊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分箱蓄熱太陽能節能開水器,包括開水器、太陽能集熱器和控制模塊,其特 征在于開水器通過管道和太陽能集熱器、蓄能水箱連接,在管道上設有電磁閥和太陽能 熱循環水泵,電磁閥和太陽能熱循環水泵與控制模塊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箱蓄熱太陽能節能開水器,其特征在于電磁閥包括第一補 水電磁閥、第二補水電磁閥、送開水電磁閥、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 第四電磁閥、第五電磁閥和排老水電磁閥,第一補水電磁閥、第二補水電磁閥、送開水 電磁閥、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第四電磁閥、第五電磁閥和排老水電 磁閥均與控制模塊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箱蓄熱太陽能節能開水器,其特征在于開水器包括上 水箱、下水箱、托架,上水箱和下水箱裝于托架上;上水箱一個邊側設有補水口,補水 口和第一補水管連接,在第一補水管上設有第一補水電磁閥,上水箱的另一個邊側設有 熱循環進水口和熱循環回水口,熱循環進水口和熱循環回水口分別與熱循環進水管和熱 循環回水管連接,熱循環進水管上裝有太陽能熱循環水泵,熱循環進水管與太陽能集熱 器的進水口連接,熱循環回水管與太陽能集熱器出水口連接;在熱循環進水管上設有第 一電磁閥,熱循環回水管上設有第二電磁閥;上水箱的底部設有送水管,送水管上設有 送開水電磁閥,上水箱底部內側設有電加熱器,所述的電加熱器包括電加熱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滿風雷,楊君偉,劉永久,邢承興,朱永林,
申請(專利權)人:嘉興市正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