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應用于巖土工程或綠化工程的吸排水組件。
技術介紹
目前,巖土工程排水采取方式為重力排水,即水是自上而下流動,引起土壤和異物 一起流動,所以極易堵塞失效,引發各種事故。例如擋土墻倒塌多數是盲管排水隨時間推移 逐步失效,水使土壤逐步液化從而造成擋土墻倒塌的。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以上技術上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排水效率高,不堵塞的吸排水 組件。 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 本技術的吸排水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右端封閉左端開口的主排水管、包 裹在主排水管外側的毛細透排水帶和套接在主排水管左側并與毛細透排水帶連接的水流 轉換節,所述水流轉換節處的主排水管側壁上設有進水孔。 本技術的吸排水組件,所述水流轉換節左端設有水流轉換節內密封圈。 本技術的吸排水組件,毛細透排水帶右端設有毛細透排水帶封口。 本技術的吸排水組件,主排水管右端設有管帽。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l.排水效率高,能及時吸排出土壤中的飽和水分。 2.不易被泥土堵塞,使用時間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排水管,2毛細透排水帶,3水流轉換節,4管帽,5毛細透排水帶封口,6 水流轉換節內密封圈,7進水孔。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本技術的吸排水組件,包括主排水管1、毛細透排水帶2和水流 轉換節3,主排水管1采用硬度較好的PVC管,毛細透排水帶2為一種吸水效果較好的新型 吸水材料,普通的使用方法為將其平面鋪設,本技術將毛細透排水帶2包裹粘結在主 排水管的外側。水流轉換節3為管狀結構套在主排水管1上,水流轉換節3與主排水管1 之間內留有空隙。毛細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吸排水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右端封閉左端開口的主排水管(1)、包裹在主排水管(1)外側的毛細透排水帶(2)和套接在主排水管(1)左側并與毛細透排水帶(2)連接的水流轉換節(3),所述水流轉換節(3)處的主排水管(1)側壁上設有進水孔(7)。
【技術特征摘要】
一種吸排水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右端封閉左端開口的主排水管(1)、包裹在主排水管(1)外側的毛細透排水帶(2)和套接在主排水管(1)左側并與毛細透排水帶(2)連接的水流轉換節(3),所述水流轉換節(3)處的主排水管(1)側壁上設有進水孔(7)。2. 根據權利要求1所...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