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在吸收制品中的無紡材料,該無紡材料通過水刺底網制成,所述底網包括至少一層選自合成纖維、再生纖維和天然纖維中的纖維,其中所述無紡材料(1)具有基準面h↓[0]并且在一側具有隆起(2、3),其中隆起(2、3)至少形成分別自基準面h↓[0]隆起的第一隆起(2)和第二隆起(3)形式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結構,其中第一隆起(2)具有自基準面h↓[0]的高度h↓[1],并且第二隆起(3)具有自基準面h↓[0]的高度h↓[2],其中h↓[2]高于h↓[1],每個第二隆起(3)所占據的基準面的表面面積是每個第一隆起(2)的至少4倍。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包括根據上述的無紡材料的吸收制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用在諸如尿布、失禁墊、衛生巾以及內褲護墊等吸收 制品中的通過水刺制造的無紡材料以及包含該無紡材料的吸收制品。技術背景無紡材料常用作諸如尿布、失禁墊、衛生巾以及內褲護墊等吸收 制品的表面層。在這種情況下習慣上通過熱壓紋將圖像和裝飾施加到 無紡材料上。在壓紋的同時用壓紋模具壓緊纖維,從而將圖像形成為 凹陷。使用熱壓紋方式意味著大量纖維熔化和損壞,這降低了表面的 柔軟性,且這種情況反過來削弱了材料的強度性能。所壓紋的圖像還 位于無紡材料的基準面下方,這導致較不易觀察到圖像。無紡材料中的圖像和裝飾也可以通過水刺制成。這例如通過對著 圖像轉移表面水刺的方式完成。纖維底網位于圖像轉移表面上,其中 對底網水刺,也就是用液體射流對底網進行噴射。圖像轉移表面可以 是呈現凹陷和/或凸起的金屬絲網或板的形式。通過在液體射流的作用 下形成對應相反的凹陷和隆起,無紡材料接收到與金屬絲網或板相反的圖像或裝飾,且無紡材料兩側都接收到圖像或裝飾。WO02/04729 描述了這種方法。用于吸收制品中時,以這種方式制造的無紡材料呈 現出必然的缺點。例如,與下方材料的較差的接觸表面使其更難于在 適當的位置粘合。WO03/083197描述了水刺的另 一種方法,其中制造了具有隆起的 無紡材料。在這種方式下,當對纖維網水刺時使用塑料紗網作為纖維 網的承載裝置。EP625602描述了用作吸收制品中的表面材料的無紡材料。對該無 紡材料水刺這樣其在一側呈現了凹陷。凹陷留存液體,不利于液體分布。當無紡材料用作吸收制品中的表面層時,接收液體的能力是重要 特性。不要太靠近穿著者的皮膚也是很重要的。 無紡材料層還應易于應用在吸收制品中。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解決上述問題并改善無紡材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獲得一種無紡材料,其具有較好的液體接收性 能,使穿著者舒適,且具有裝飾性的表面結構或裝飾形式的清晰圖像。由本專利技術實現了一種用在吸收制品中的無紡材料,該無紡材料通 過水刺底網制成,所述底網包括至少一層選自合成纖維、再生纖維和 天然纖維中的纖維,其中所述無紡材料具有基準面ho并且在一側具有隆起。隆起至少形成分別自基準面h。隆起的第一隆起和第二隆起形式 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結構,其中第一隆起具有自基準面h。的高度Iu,并 且第二隆起具有自基準面hn的高度h2,其中h2高于h"每個第二隆 起所占據的基準面的表面面積是每個第一隆起的至少4倍。還提出了 一種包括根據上述的無紡材料的吸收制品。附圖說明現將參考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專利技術。 圖1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無紡材料的截面圖。 圖2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無紡材料的截面圖。 圖3示意性圖示了制造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無紡材料的裝置的實施例。 圖4圖示了從上面看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方法中使用的承載裝置的板 的實施例。圖5圖示了從上面看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方法中使用的承載裝置的板 的另一實施例。圖6示出從上面看的無紡材料的二維光學視圖。圖7示出圖6中在6-6和6a-6a之間的截面中無紡材料的輪廓曲線。圖8示出以從上面看的的角度看無紡材料的三維光學視圖。 圖9示出從上面看的衛生巾的實施例。具體實施方式圖1中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無紡材料的實施例。因此本專利技術涉及一 種用于吸收制品中的無紡材料1,該無紡材料通過水刺底網制成,所 述底網包括至少一層選自合成纖維、再生纖維和天然纖維的纖維,其中無紡材料l具有基準面ho并且在一側具有隆起2、 3,其中隆起2、 3自基準面h。分別以第一隆起2和第二隆起3的形式構成至少一第一 表面結構和一第二表面結構,其中第一隆起2自基準面h。具有高度 Ih且第二隆起3自基準面hQ具有高度h2,其中h2高于lh,每個第二 隆起3所占據的基準面的表面面積是每個第一隆起2的至少4倍。此處使用的詞語"水刺"或"射流噴網"表示利用高壓細束液體 射流使纖維纏結在一起。多排液體射流噴向由金屬絲網或滾筒支撐的 纖維網或底網。然后干燥所纏結的網。結果得到具有良好的整體結構 的無紡材料。根據本專利技術還提出了一種通過對纖維底網101水刺來制造無紡材 料108的方法(該方法可在圖3中的水刺階段111看到),其中所述纖 維選自合成纖維、再生纖維和天然纖維,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 將底網101傳輸到表面成形的承載裝置106上,表面成形的承 載裝置106包括分別形成第一和第二孔形式的至少第一和第二圖案的 孔,其中第二孔是第一孔的至少4倍,以及b) 利用高壓液體射流對承載裝置106上的底網101水刺,這樣底 網101的纖維向下刺入所述孔中。水刺處理利用了常規的壓力和裝置 噴嘴中孔的直徑。常規參數的細節可以在例如CA841938中找到。詞語"底網(substrate web )"表示能夠由任何常規方式制造的預 成型的纖維網。將纖維鋪設在成型金屬絲網上。通過例如熔噴或紡粘 技術鋪設連續長絲,并且可以使短纖維和漿纖維濕法成網或者干法成 網。此處使用的詞語"承載裝置(carrier device )"表示對底網水刺時, 支撐底網且同時用于給無紡材料施予圖像/結構用途的裝置。所述承載 裝置應當由對水刺來說足夠堅硬,即在水刺階段期間應當不撓曲的材料制成。板或鎳板是合適的材料。詞語"表面成形的(surface-shaped)"表示呈現平面且均勻的表 面的承載裝置,所述承載裝置例如為板材形式。這可以包括具有不同 尺寸孔的板材。所述板材具有均勻且平面的表面,我們將其定義為"表 面成形的"。多個孔布置在該表面成形的承栽裝置上。板材可以形成為 滾筒,雖然沒有獨立的凸起或凹陷,但是板材是"表面成形的"或是 具有孔的二維形式。現在接著描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無紡材料制品的實例,如圖3中示意 性地圖示的。底網101可以通過例如梳理制成。圖中示意性地圖示了 該階段。 一個或多個梳理機每個梳理機形成一個纖維網或底網。梳理 之后接著是例如以預潤濕102形式的壓緊階段,該階段壓緊材料且使 材料具有足夠的強度以用于進一步的處理。通常使用噴嘴用于預潤濕。 然后底網101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結合部。預結合可以通過預水刺進 行,如圖3中階段104和105的實例所描述的方式。然后將底網101 傳送到水刺階段111 ,在該水刺階段a) 將底網IOI傳輸到包括孔的表面成形的承載裝置106上,所述 孔形成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孔形式的至少第一和第二圖案,其中第二孔 大于第一孔,并且b) 在承載裝置106上利用高壓液體射流對底網101水刺,這樣底 網101的纖維向下刺入所述孔中。圖中用箭頭表示噴嘴107。在水刺階段,在許多高壓細束液體射 流的作用下,使長絲和纖維徹底混合到一起并結合形成無紡材料108, 所述液體射流沖擊纖維以便使它們混合并纏結在一起。經由承載裝置 106中的孔排走水。水刺之后,將無紡材料108傳送到干燥階段(未 示出)。制造方法的以上描述僅是實例。根據一個實施例,可優選千法 成網材料作為底網。用于表面結構的水刺階段可供選擇地在金屬絲網環上進行。滾筒 或環覆蓋有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包括孔的合適的表面成形材料并構成承載裝 置。根據本專利技術,在承載裝置106上進行水刺之前,結合可以在一個 或多個預水刺階段104、 105進行。可以在底網的一側或兩側進行用于 底網結合的預水刺。在兩側都水刺的情況中,例如可以使用一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在吸收制品中的無紡材料,該無紡材料通過水刺底網制成,所述底網包括至少一層選自合成纖維、再生纖維和天然纖維中的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紡材料(1)具有基準面h↓[0]并且在一側具有隆起(2、3),其中隆起(2、3)至少形成分別自基準面h↓[0]隆起的第一隆起(2)和第二隆起(3)形式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結構,其中第一隆起(2)具有自基準面h↓[0]的高度h↓[1],并且第二隆起(3)具有自基準面h↓[0]的高度h↓[2],其中h↓[2]高于h↓[1],每個第二隆起(3)所占據的基準面的表面面積是每個第一隆起(2)的至少4倍。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漢努阿霍涅米,達尼埃爾布爾曼,米卡埃爾斯特蘭德奎斯特,
申請(專利權)人:SCA衛生產品股份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SE[瑞典]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