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能夠較好保護止水片的隧洞堵頭的周邊止水結構。該止水結構的止水片的一部分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該混凝土基礎的內壁上預留有凹槽,止水片未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的部分被彎折后納入該凹槽內,該凹槽的開口處設置有可打開的蓋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上述止水結構的設置方法,具體為: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時,僅使止水片的一部分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并在混凝土基礎的內壁上預留凹槽;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后,將止水片未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的部分彎折并納入該凹槽內,然后再在凹槽的開口處設置可打開的蓋板;需澆筑堵頭前,將蓋板打開并掰直止水片,然后澆筑出堵頭將隧洞封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這種設置方法工序少,施工簡便,能有效保護止水片。(*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隧洞及臨時導流孔堵頭的周邊止水結構,適用于水利水電工程 中的導流洞、壩內臨時導流孔、穿過防滲帷幕的施工支洞及交通洞封堵的擋水堵頭。
技術介紹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根據施工期水流控制的需要,常常設置導流洞、壩內臨 時導流底孔,以及為滿足施工及交通要求的各類施工支洞和交通洞。隨著工程的進展, 各洞室及孔口完成相應的導流及交通任務以后,需采用混凝土堵頭進行封堵。在施工方 面,堵頭的施工條件差,施工工期緊,特別是導流洞和壩內臨時導流孔的封堵。在運 行條件方面,堵頭常承受高水頭左右,且難以進行檢修,如果封堵堵頭施工不好,則可 能影響工程蓄水及效益的發揮,甚至影響工程的安全,所以對封堵質量要求比較高,因 此,為防止堵頭周邊滲漏,堵頭周邊還需設置止水片。目前止水片設置的常用作法是在 封堵前在環向開槽埋設止漿片,或者采用粘貼或螺栓錨固的方法將止水片加以固定,這 些方式均存在可靠性差、施工復雜、占用封堵工期等諸多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公開號為CN101649746A的技術專利提供了一種隧洞封 堵堵頭周邊止水片的設置方法。該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在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對比文件 中稱之為混凝土襯砌,本申請將其上位概括為混凝土基礎)時,將彎折成L形的止水片整 體預埋在澆筑后的混凝土基礎中,當需要澆筑堵頭前,再將混凝土基礎的內壁上的表面 混凝土層鑿開,以露出L形的止水片的折彎部分,此時將L形止水片掰直后,再澆筑出堵 頭將隧洞封堵。實事求是的講,上述方法的確產生了一定效果,但是該方法并非沒有缺 陷。明顯的問題在于,將表面混凝土層鑿開的過程比較麻煩,并且容易傷及止水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較好保護止水片的隧洞堵頭的周 邊止水結構。本技術解決該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隧洞堵頭的周邊止水結構,止水片的一部分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該混凝土基 礎的內壁上預留有凹槽,止水片未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的部分被彎折后納入該凹槽內, 該凹槽的開口處設置有可打開的蓋板。與
技術介紹
中所公開的技術方案相比,止水片未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的部分被 凹槽以及蓋板所保護,無論蓋板關閉或打開都不會對止水片造成影響,而且該止水結構 使用上也更為方便。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凹槽的周圍設置有與止水片一同預埋在 混凝土基礎中的連接構件,所述蓋板安裝在該連接構件上。設置連接構件的作用在于方 便蓋板的安裝。比如,連接構件與蓋板均可采用鋼材,這樣就可以將連接構件與蓋板焊 接為一體,達到使兩者緊密連接的目的。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蓋板與混凝土基礎的內壁是齊平的。其目 的在于,在還無需澆筑堵頭時,隧洞往往承擔泄流的作用,將蓋板與混凝土基礎的內壁 齊平能夠避免對洞內流體產生較大阻力 ,同時也可以減小蓋板所受到的水流沖擊。本技術還提供了上述止水結構的設置方法,具體為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時,僅使止水片的一部分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并在混凝 土基礎的內壁上預留凹槽;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后,將止水片未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的 部分彎折并納入該凹槽內,然后再在凹槽的開口處設置可打開的蓋板;需澆筑堵頭前, 將蓋板打開并掰直止水片,然后澆筑出堵頭將隧洞封堵。與
技術介紹
中所公開的技術方案相比,本技術的這種設置方法工序少,施 工簡便,能有效保護止水片。其中,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時止水片的固定、凹槽的預留 方法均為本領域的公知技術,本申請對此不作闡述。作為對該方法的進一步改進,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時,在預留的凹槽周圍預埋 連接構件,并使該連接構件上用于與蓋板相連的部分位于澆筑后的混凝土基礎的外部。 同樣,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時連接構件的固定問題同樣為本領域的公知技術。作為對該方法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構件與蓋板均采用鋼材,將止水片未預 埋在混凝土基礎中的部分彎折并納入凹槽后,再將連接構件與蓋板焊接為一體;需澆筑 堵頭前,再將蓋板割開并露出止水片。焊接可以保證連接構件與蓋板之間的連接強度。作為對該方法的進一步改進,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時,預留出蓋板的安裝位 置,使蓋板安裝后與混凝土基礎的內壁齊平。將蓋板安裝后與混凝土基礎的內壁齊平的 作用在前面已有說明。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時,預留出蓋板的安裝位置的具體方法為本 領域公知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止水結構及設置方法可靠度高,工序 少,施工簡便,實用性強,不占用封堵工期,能有效保護止水片而不影響導流或交通, 采用鋼板保護可以應對含沙高速水流的沖刷,能承受施工機械通行的影響,相比后期開 槽埋設或其他固定方式,止水片與混凝土的結合更為緊密,不存在滲漏通道,提高了防 滲效果,保證了工程質量。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止水片預埋圖。圖2是本技術堵頭混凝土澆筑時止水片型式圖。圖中標記為止水片1,連接構件2,蓋板3,混凝土基礎4,內壁5,鋼筋6, 堵頭7,凹槽8。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4時,在擬設置止水片1的部位,結構鋼筋6 應彎起,使止水片1和連接構件2有足夠的埋設位置;連接構件2可使用工字鋼,分別位 于止水片1上下游側,固定時,應預留保護用鋼制蓋板3的安裝位置。然后立模澆筑混 凝土基礎4。立模時,應預留凹槽8。拆模以后,按壓止水片1使其緊貼凹槽8的混凝土表面,然后安裝鋼制蓋板3,并采用連續四周焊縫將其固定在連接構件2上,即完成了 止水片1的預埋和保護。蓋板3的外側表面應與混凝土基礎4的內壁5齊平。如圖2所 示,封堵隧洞前,將蓋板3割開,將止水片1扳到正常位置加以固定,即可進行堵頭7的 混凝土澆筑。權利要求1.隧洞堵頭的周邊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止水片(1)的一部分預埋在混凝土基礎 (4)中,該混凝土基礎(4)的內壁(5)上預留有凹槽(8),止水片(1)未預埋在混凝土基礎(4)中的部分被彎折后納入該凹槽(8)內,該凹槽(8)的開口處設置有可打開的蓋板 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堵頭的周邊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8)的周 圍設置有與止水片(1) 一同預埋在混凝土基礎(4)中的連接構件(2),所述蓋板(3)安裝 在該連接構件(2)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隧洞堵頭的周邊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構件(2)與 蓋板(3)均采用鋼材并焊接為一體。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隧洞堵頭的周邊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3) 與混凝土基礎(4)的內壁(5)是齊平的。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能夠較好保護止水片的隧洞堵頭的周邊止水結構。該止水結構的止水片的一部分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該混凝土基礎的內壁上預留有凹槽,止水片未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的部分被彎折后納入該凹槽內,該凹槽的開口處設置有可打開的蓋板。本技術還提供了上述止水結構的設置方法,具體為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時,僅使止水片的一部分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并在混凝土基礎的內壁上預留凹槽;立模澆筑混凝土基礎后,將止水片未預埋在混凝土基礎中的部分彎折并納入該凹槽內,然后再在凹槽的開口處設置可打開的蓋板;需澆筑堵頭前,將蓋板打開并掰直止水片,然后澆筑出堵頭將隧洞封堵。本技術的這種設置方法工序少,施工簡便,能有效保護止水片。文檔編號E03B3/16GK201802414SQ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隧洞堵頭的周邊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止水片(1)的一部分預埋在混凝土基礎(4)中,該混凝土基礎(4)的內壁(5)上預留有凹槽(8),止水片(1)未預埋在混凝土基礎(4)中的部分被彎折后納入該凹槽(8)內,該凹槽(8)的開口處設置有可打開的蓋板(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忠敏,鄭聲安,張敬,葉發明,余挺,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0[中國|成都]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