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用來治療潛水減壓病的移動式加壓艙。它包括艙體、高壓空氣壓縮機、高壓空氣瓶、中壓空氣壓縮機、儲氣罐、氧氣瓶、氣路分配閥和氧氣分配閥。艙體內有供、排氧匯流排和供氣消聲器,供、排氧匯流排間有氧氣呼吸面具。高壓空氣壓縮機與高壓空氣瓶間、高壓空氣瓶與中壓空氣壓縮機間、高壓空氣瓶與儲氣罐間、儲氣罐與氣路分配閥間均借助閥門相連通,而氣路分配閥又通過管道與供氣消聲器連通。氧氣瓶依次借助閥門、氧氣分配閥和管道與供氧匯流排的進口相連通。其特點是還包括底盤車,底盤車上有殼體,該殼體固定在該底盤車的大梁上。這種加壓艙,可到達潛水作業區域附近,對潛水減壓病進行及時救治,能避免休克和猝死等嚴重情況的發生。(*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療設備。具體說是用來治療潛水減壓病的移動式加壓艙。適用于對患有潛水減壓病的潛水員出水后的及時治療。
技術介紹
大家知道,潛水員在從水下的高氣壓回到水面的常氣壓過程中,由于上升過程中減壓幅度較大、速度較快,溶解于肌體內的氣體來不得及隨呼吸排出體外,從而在肌體組織和血液中會形成氣泡而引發疾病。常見的癥狀有皮膚瘙癢、皮膚出現癍疹或“大理石”樣斑塊等。嚴重時,還會出現氣哽,引發心血管機能障礙和低血溶量性休克,甚至會出現突然喪失知覺、心跳驟停、猝死等嚴重情況。因此,潛水員出水后都需要進行加壓治療,以避免出現以上嚴重情況。目前,治療潛水減壓病的設備主要是加壓艙。這種加壓艙,都是固定設置在醫院等場所,距離潛水作業區域較遠。潛水員出水后,需借助交通工具到達醫院后才能進行治療。因此,一旦潛水員出現潛水減壓病,得不到及時救治,易出現休克、猝死等嚴重情況。(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移動式加壓艙。這種移動式加壓艙,具有機動性,可提前到達潛水作業區域附近。一旦出現潛水減壓病,可得到及時救治,能避免休克和猝死等嚴重情況的發生。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采取以下技術方案本技術的移動式加壓艙包括艙體、高壓空氣壓縮機、高壓空氣瓶、中壓空氣壓縮機、儲氣罐、氧氣瓶、氣路分配閥和氧氣分配閥。艙體內有供氧匯流排、排氧匯流排和供氣消聲器,供氧匯流排與排氧匯流排間有氧氣呼吸面具,該氧氣呼吸面具的進口和出口分別借助閥門與供氧匯流排的出口和排氧匯流排的進口連通。高壓空氣壓縮機與高壓空氣瓶間、高壓空氣瓶與中壓空氣壓縮機間、高壓空氣瓶與儲氣罐間、儲氣罐與氣路分配閥間均借助閥門相連通,而氣路分配閥又通過管道與供氣消聲器連通。氧氣瓶依次借助閥門、氧氣分配閥和管道與供氧匯流排的進口相連通。其特點是還包括底盤車,底盤車上有殼體,該殼體固定在該底盤車的大梁上。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優點由于本技術的移動式加壓艙含有底盤車,具有機動性,可提前達到潛水作業現場。一旦出現潛水減壓病,可就地進行治療。從而避免了由于得不到不到及時救治而引起的休克和猝死等嚴重情況的發生。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移動式加壓艙示意圖;圖2安裝在殼體內的加壓及供氧系統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2所示,本技術的移動式加壓艙含有底盤車1,底盤車1上固定有殼體2。所說殼體2為集裝箱式殼體,其兩側壁上和后側壁上均加工有可打開或關閉的門3,以方便人員和設備的進出。殼體2內設置有高壓空氣壓縮機5、高壓空氣瓶6、中壓空氣壓縮機4、儲氣罐7、氧氣瓶14、氣路分配閥16、氧氣分配閥15和艙體10。艙體10內設置有供氧匯流排11、排氧匯流排8和供氣消聲器13。其中供氧匯流排11與排氧匯流排8間有兩套氧氣呼吸面具12,該兩套氧氣呼吸面具的進口和出口分別借助閥門9與供氧匯流排11的出口和排氧匯流排8的進口相連通。高壓空氣壓縮機5與高壓空氣瓶6間、高壓空氣瓶6與中壓空氣壓縮機4間、高壓空氣瓶6與儲氣罐7間、儲氣罐7與氣路分配閥16間均借助閥門9相連通,而氣路分配閥16又通過管道與供氣消聲器13連通。氧氣瓶14依次借助閥門9、氧氣分配閥15和管道與供氧匯流排11的進口相連通。權利要求1.移動式加壓艙,包括艙體(10)、高壓空氣壓縮機(5)、高壓空氣瓶(6)、中壓空氣壓縮機(4)、儲氣罐(7)、氧氣瓶(14)、氣路分配閥(16)和氧氣分配閥(15);艙體(10)內有供氧匯流排(11)、排氧匯流排(8)和供氣消聲器(13),其中的供氧匯流排(11)與排氧匯流排(8)間有氧氣呼吸面具(12),該氧氣呼吸面具的進口和出口分別借助閥門(9)與供氧匯流排(11)的出口和排氧匯流排(8)的進口連通;高壓空氣壓縮機(5)與高壓空氣瓶(6)間、高壓空氣瓶(6)與中壓空氣壓縮機(4)間、高壓空氣瓶(6)與儲氣罐(7)間、儲氣罐(7)與氣路分配閥(16)間均借助閥門(9)相連通,而氣路分配閥(16)又通過管道與供氣消聲器(13)連通;氧氣瓶(14)依次借助閥門(9)、氧氣分配閥(15)和管道與供氧匯流排(11)的進口相連通;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底盤車(1),底盤車(1)上有殼體(2),該殼體固定在底盤車(1)的大梁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加壓艙,其特征在于所說殼體(2)為集裝箱式殼體,高壓空氣壓縮機(5)、高壓空氣瓶(6)、中壓空氣壓縮機(4)、儲氣罐(7)和氧氣瓶(14)均安裝在該殼體內。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用來治療潛水減壓病的移動式加壓艙。它包括艙體、高壓空氣壓縮機、高壓空氣瓶、中壓空氣壓縮機、儲氣罐、氧氣瓶、氣路分配閥和氧氣分配閥。艙體內有供、排氧匯流排和供氣消聲器,供、排氧匯流排間有氧氣呼吸面具。高壓空氣壓縮機與高壓空氣瓶間、高壓空氣瓶與中壓空氣壓縮機間、高壓空氣瓶與儲氣罐間、儲氣罐與氣路分配閥間均借助閥門相連通,而氣路分配閥又通過管道與供氣消聲器連通。氧氣瓶依次借助閥門、氧氣分配閥和管道與供氧匯流排的進口相連通。其特點是還包括底盤車,底盤車上有殼體,該殼體固定在該底盤車的大梁上。這種加壓艙,可到達潛水作業區域附近,對潛水減壓病進行及時救治,能避免休克和猝死等嚴重情況的發生。文檔編號A61G10/00GK2889251SQ20052007753公開日2007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12日專利技術者陳春滋, 孫茂旭, 劉金剛, 付曉, 褚旭東, 胡明洋, 謝錫南, 賈春遐 申請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移動式加壓艙,包括艙體(10)、高壓空氣壓縮機(5)、高壓空氣瓶(6)、中壓空氣壓縮機(4)、儲氣罐(7)、氧氣瓶(14)、氣路分配閥(16)和氧氣分配閥(15);艙體(10)內有供氧匯流排(11)、排氧匯流排(8)和供氣消聲器(13),其中的供氧匯流排(11)與排氧匯流排(8)間有氧氣呼吸面具(12),該氧氣呼吸面具的進口和出口分別借助閥門(9)與供氧匯流排(11)的出口和排氧匯流排(8)的進口連通;高壓空氣壓縮機(5)與高壓空氣瓶(6)間、高壓空氣瓶(6)與中壓空氣壓縮機(4)間、高壓空氣瓶(6)與儲氣罐(7)間、儲氣罐(7)與氣路分配閥(16)間均借助閥門(9)相連通,而氣路分配閥(16)又通過管道與供氣消聲器(13)連通;氧氣瓶(14)依次借助閥門(9)、氧氣分配閥(15)和管道與供氧匯流排(11)的進口相連通;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底盤車(1),底盤車(1)上有殼體(2),該殼體固定在底盤車(1)的大梁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春滋,孫茂旭,劉金剛,付曉,褚旭東,胡明洋,謝錫南,賈春遐,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