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檢測輥頸密封之密封狀態的油膜軸承輥頸密封檢測裝置,該油膜
軸承輥頸密封檢測裝置由檢測泵站、連接管路和檢測臺組成,檢測泵站包括順序連接的回油
管、油箱、壓力泵、過濾器及供油管,供油管與油膜軸承上的進油接頭連接,回油管連接回
油接頭和油箱,形成流經油膜軸承的循環回路,循環回路中還設置了過濾器、調壓閥和壓力
表等,油膜軸承及其輥頸密封安裝在軋輥上后放置于檢測臺上,檢測臺上設置了軸承座、漏
油槽、工作梯、安全欄桿等。該裝置主要用于對油膜軸承上機前輥頸密封狀態進行檢查確認
,保證在機工作的是完好的油膜軸承輥頸密封,以確保油膜軸承在機期間輥頸密封不發生漏
油事故。(*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密封檢測裝置,尤其是一種油膜軸承輥頸密封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許多軋機軋輥軸承是采用的油膜軸承,油膜軸承上設置有進油接頭和回油接頭, 由于油膜軸承的輥頸密封為易損件,容易發生漏油。為減少輥頸密封在機漏油事故,生產實 踐中一般是確定輥頸密封更換周期并對輥頸密封進行定期更換,但由于油膜軸承輥頸密封工 作壽命不穩定,仍舊不時發生輥頸密封在機漏油事故,事故處理時必須停機,從而影響生產 。為了防止輥頸密封發生在機漏油事故,也可采用油膜軸承每上機一次就更換一次輥頸密封 的方法,該方法雖然能夠使油膜軸承在機漏油事故得到控制,但由于輥頸密封的價格較貴, 消耗量增加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輥頸密封更換方法很浪費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 一種檢測輥頸密封之密封狀態的油膜軸承輥頸密封檢測裝置。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油膜軸承輥頸密封檢測裝置,油膜軸 承及其輥頸密封安裝在軋輥上,油膜軸承上設置有進油接頭和回油接頭,包括檢測泵站,檢 測泵站包括順序連接的回油管、油箱、壓力泵、過濾器及供油管,供油管與進油接頭連接, 回油管連接回油接頭和油箱,形成流經油膜軸承的循環回路。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應用檢測泵站對上機前已經安裝到軋輥上的油膜軸承輥頸密 封進行加壓檢測,保證在機工作的是完好的油膜軸承輥頸密封,本技術改變了傳統的輥 頸密封周期更換方式,而采用使用前檢測的方式,既使輥頸密封得到充分使用,又避免了輥 頸發生在機漏油事故。附圖說明圖l是本技術的示意圖。圖中標記為,l-軋輥,2-油膜軸承,3-輥頸密封,4-壓力泵站,5-檢測臺,21-進油接 頭,22-回油接頭,41-油箱,42-壓力泵,43-供油管,44-回油管,45-調壓閥,46-壓力表 ,47-過濾裝置,50-軸承座,51-漏油槽,52-工作梯,53-欄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油膜軸承輥頸密封檢測裝置,油膜軸承2及其輥頸密封3安裝 在軋輥1上,油膜軸承2上設置有進油接頭21和回油接頭22,其特征是包括檢測泵站4,檢 測泵站4包括順序連接的回油管44、油箱41、壓力泵42、過濾器47及供油管43,供油管43與 進油接頭21連接,回油管44連接回油接頭22和油箱41,形成流經油膜軸承2的循環回路。將 油膜軸承2和輥頸密封3在軋輥1上安裝好后,就將油膜軸承2上設置有進油接頭21和回油接頭 22分別與供油管43和回油管44連接,所述檢測泵站的壓力泵42向油膜軸承2供給具有一定壓 力的潤滑油,從而對輥頸密封3的密封狀態進行檢測,及時更換已經損壞的密封,確保在機 工作的輥頸密封3能夠密封良好??紤]到一般軋輥油膜軸承其潤滑油的工作壓力在O. 2Mpa左右,所述壓力泵42的工作壓力 》0. 3Mpa,使檢測結果有更高的可靠性。為了方便操作,所述裝置設置有檢測臺5,檢測臺5上設置有與油膜軸承2配合的軸承座 50,軋輥1及油膜軸承2由軸承座50支承。此時,為保證工作人員安全,還可以檢測臺5上設置工作梯52和欄桿53。所述檢測臺5上對應于油膜軸承2的位置下方設置有漏油槽51,漏油槽51通過回油管44與 油箱41連接,以回收利用潤滑油并保護環境。為提高檢測效率,所述進油接頭21、回油接頭22均采用快換接頭,此時相應的供油管43 和回油管44與之相連接的管路接頭也應采用相匹配的快換接頭。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油膜軸承輥頸密封檢測裝置包括檢測臺5,檢測臺5上設置有 與油膜軸承2配合的軸承座50,軋輥1及油膜軸承2由軸承座50支承。檢測臺5上對應于油膜軸 承2的位置下方設置有漏油槽51,漏油槽51通過回油管44與油箱41連接。檢測泵站4包括順序 連接的回油管44、油箱41、壓力泵42、過濾器47及供油管43,供油管43與油膜軸承2的進油 接頭21連接,回油管44連接油膜軸承2的回油接頭22和油箱41,形成流經油膜軸承2的循環回 路。該循環回路中還設置有調壓閥45和壓力表46,方便調節和觀察壓力泵的供給壓力。此外 ,檢測臺5上設置了工作梯52和欄桿53。其工作步驟如下a、 將油膜軸承2、輥頸密封3與軋輥1組裝成套,油膜軸承2放置在檢測臺5的軸承座50上b、 將油膜軸承2上的進油接頭21、回油接頭22分別與壓力泵站4的供油管43、回油管444對接好;c、 打開壓力泵站4的調壓閥,啟動壓力泵42;d、 慢慢關小調壓閥,至檢測壓力為O. 3Mpa止,并保壓30分鐘;e、 保壓期間,觀察輥頸密封3是否發生漏油,如未發生漏油表明輥頸密封3狀態良好,檢測合格,如輥頸密封3發生漏油,更換輥頸密封3后重新進行檢測;f、 停壓力泵站4的壓力泵42,打開調壓閥,待回油10分鐘后,拆開供油管43、回油管44,將油膜軸承2及軋輥1吊下檢測臺5;g、 檢測過程中從油膜軸承2漏出的油液流到漏油槽51里,通過回油管44流回壓力泵站4的油箱4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權利要求1油膜軸承輥頸密封檢測裝置,油膜軸承(2)及其輥頸密封(3)安裝在軋輥(1)上,油膜軸承(2)上設置有進油接頭(21)和回油接頭(22),其特征是包括檢測泵站(4),檢測泵站(4)包括順序連接的回油管(44)、油箱(41)、壓力泵(42)、過濾器(47)及供油管(43),供油管(43)與進油接頭(21)連接,回油管(44)連接回油接頭(22)和油箱(41),形成流經油膜軸承(2)的循環回路。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油膜軸承輥頸密封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 壓力泵(42)的工作壓力S O. 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澤龍,
申請(專利權)人:攀枝花新鋼釩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