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中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水中可以方便拆除的鋼吊箱連接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側模和底模,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的底模外側上設有耳朵形機構,該機構包括設置在底模邊緣上的底模槽鋼,底模槽鋼通過加強板與槽鋼固定連接,槽鋼的上表面固定設有鋼板,側模上設有側模槽鋼,鋼板通過螺桿與側模槽鋼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水中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的有益效果:操作簡單,拆除方便,容易維修,安全可靠,節約資源等等,適合于水下施工作業。(*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水中鋼吊箱連接裝置,具體是一種水中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跨海、江河等特大、大中橋梁工程越來越多,目前深水橋梁大體積高樁承臺施工應用較廣泛的是下放水中鋼吊箱施工。傳統的鋼吊箱底模和側模一般是采用“側包底”螺栓連接形式。對連接螺栓的強度要求較高,且底模側模的連接位置始終處于水中,“側包底”螺栓連接裝置不便于側模拆除,因為“側包底”是用螺栓穿透側模與底模型鋼之間進行螺栓連接,拆除側模前,需要將側模外側連接螺栓的螺帽拆除;尤其是水下作業,造成螺帽拆卸困難,需將螺帽沿側模外側切割(水下切割),方能進行側模的拆除工作,但是螺桿仍有部分留在側模型鋼骨架內,造成拆除側模時需要水平移動側模,垂直起吊難度較大,較大的延長了拆模的周期和拆模難度。尤其是施工大體積承臺吊箱,為保證吊箱的剛度和強度,構成側模的骨架型鋼型號較高,使螺桿埋置長度加大(為保證螺栓連接的強度,螺栓需要栓接在側模的骨架型鋼上),更為增加了側模拆除的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施工方便,安全性較高,且拆除周期短,成本低的水中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本技術包括側模和底模,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的底模外側上設有耳朵形機構,該機構包括設置在底模邊緣上的底模槽鋼,底模槽鋼通過加強板與槽鋼的側面固定連接,槽鋼的上表面固定設有鋼板,側模上設有側模槽鋼,鋼板通過螺桿與側模槽鋼的側面固定連接。將側模放置在耳朵形機構與底模外側之間形成的固定槽結構中,然后用螺桿固定在側模槽鋼上,這樣就可以完成水下施工,工程完成后將螺桿切斷即可,不會損壞側模。所述的加強板與槽鋼固定焊接連接。這樣就可以通過槽鋼兩側的加強板固定住, 安全可靠。所述的底模槽鋼的底面與底模的外側連接,底模槽鋼的內槽表面與加強板連接。 這樣可以保證整個裝置的連接強度。所述的槽鋼設置在底模外側的中間位置。這樣可以形成側模最合適的放置位置, 方便側模與螺桿的對應連接。所述的耳朵形機構與底模外側之間形成固定槽結構。這樣就可以將側模固定鉸接在固定槽中,便于側模的固定。本技術的水中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的有益效果操作簡單,拆除方便,容易維修,安全可靠,節約資源等等,適合于水下施工作業。附圖說明3圖1為本技術的底側連接側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底側連接立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底側連接平面圖;圖中1、螺桿,2、鋼板,3、槽鋼,4、加強板,5、側模,6、底模,7、底模槽鋼,8、側模槽鋼。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附圖為本技術的一種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側模5和底模6,其特征是: 所述的底模6的外側上設有耳朵形機構,耳朵形機構與底模6外側之間形成固定槽結構,該機構包括設置在底模6邊緣上的底模槽鋼7,底模槽鋼7的底面與底模6的外側連接,底模槽鋼7的內槽表面與加強板4連接,底模槽鋼7通過加強板4與槽鋼3的側面固定連接,槽鋼3設置在底模6外側的中間位置,槽鋼3的上表面固定設有鋼板2,側模5上設有側模槽鋼8,鋼板2通過螺桿1與側模槽鋼8固定連接。本技術在使用時,螺桿1通過螺母固定在側模5的側模槽鋼8上,從而達到固定側板的目的,當承臺施工完成,需要進行水中拆除時,直接把螺桿1切割掉,不破壞側模 5,從而達到垂直起吊、方便拆除的目的。權利要求1.一種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包括側模( 和底模(6),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模(6) 外側上設有耳朵形機構,該機構包括設置在底模(6)邊緣上的底模槽鋼(7),底模槽鋼(7) 通過加強板(4)與槽鋼(3)的側面固定連接,槽鋼(3)的上表面固定設有鋼板O),側模(5) 上設有側模槽鋼(8),鋼板(2)通過螺桿(1)與側模槽鋼(8)的側面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強板(4)與槽鋼(3)側面固定焊接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模槽鋼(7)的底面與底模(5)的外側連接,底模槽鋼(7)的內槽表面與加強板(4)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槽鋼( 設置在底模(6)外側的中間位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耳朵形機構與底模(6)外側之間形成固定槽結構。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水中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水中可以方便拆除的鋼吊箱連接裝置。本技術包括側模和底模,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的底模外側上設有耳朵形機構,該機構包括設置在底模邊緣上的底模槽鋼,底模槽鋼通過加強板與槽鋼固定連接,槽鋼的上表面固定設有鋼板,側模上設有側模槽鋼,鋼板通過螺桿與側模槽鋼固定連接。本技術的水中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的有益效果操作簡單,拆除方便,容易維修,安全可靠,節約資源等等,適合于水下施工作業。文檔編號E01D21/00GK202007384SQ201120087418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9日專利技術者應文兵, 徐進文, 林定權, 浦朝欽, 石雅清, 韓薈 申請人: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鐵十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鋼吊箱底側模連接裝置,包括側模(5)和底模(6),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模(6)外側上設有耳朵形機構,該機構包括設置在底模(6)邊緣上的底模槽鋼(7),底模槽鋼(7)通過加強板(4)與槽鋼(3)的側面固定連接,槽鋼(3)的上表面固定設有鋼板(2),側模(5)上設有側模槽鋼(8),鋼板(2)通過螺桿(1)與側模槽鋼(8)的側面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雅清,林定權,韓薈,應文兵,浦朝欽,徐進文,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8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