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灑水器,包括接頭(2)、主體(5)、螺旋體(6)、支架(13)和噴頭(12),所述接頭(2)的一端與接水管連接,另一端則套接在主體(5)內部,接頭(2)和主體(5)之間的套接部分能通過轉動調節水流通道的大小及啟閉,所述螺旋體(6)也安裝在主體(5)內部,并與支架(13)連接,螺旋體(6)在水流的沖擊下旋轉從而帶動支架隨之轉動,所述噴頭(12)安裝在支架(13)上,能隨著支架的轉動而旋轉噴水。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農林灌溉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灑水器。
技術介紹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科技在現代農業、園林工程中的應用愈加廣泛,而且 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人類生存用水日益緊缺的情況下,灌溉系統的發展越來越緊迫.中 國是個農林大國,近年來,雖說噴灌類產品在中國發展迅速,但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外 國噴灌產品占據著我國園林噴灌的大部分市場;國內自主品牌少;噴灌設備普及率低等 等。如今在城鎮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工業和生活用水迅速增加,旅游、休 閑、運動場及居民小區等各種綠地面積越來越大,城市供水的緊張狀況日益突出情況下,必 須大力發展先進灌溉技術,大力推廣噴灌設備。灑水器屬于噴灌類產品之一,其主要特點是制造簡單、成本低廉。目前市面上流行 的灑水器品種不多,功能有所欠缺,尚不能滿足人們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單有效的灑水器。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灑水器,包括接頭、主體、螺旋體、支架和噴頭,所述接頭的一端與接水管連接,另 一端則套接在主體內部,接頭和主體之間的套接部分能通過轉動調節水流通道的大小及啟 閉,所述螺旋體也安裝在主體內部,并與支架連接,螺旋體在水流的沖擊下旋轉從而帶動支 架隨之轉動,所述噴頭安裝在支架上,能隨著支架的轉動而旋轉噴水。本專利技術的灑水器是一種雙進水雙密封可控可調結構,其接頭尾部為密閉,在兩側 柱面上開兩個通孔,再在其同心上兩面添加兩個凹槽,用于安裝兩個密封圈。這兩個密封圈 在與主體不開口內柱面接觸時,就能起到阻斷進水;當這兩個密封圈所在的接頭通孔在與 主體開口孔接觸時,水就從內柱面的開口孔流出,灑水器就能灑水;通過控制密封圈接頭通 孔與主體開口孔的接觸面積,就能控制灑水器的進水量,起到可控可調節水的作用。本專利技術的灑水器也是一種可控調節水標示刻度,其在主體上根據密封圈同心通孔 與主體開口內柱面的接觸面積大小設置相應的刻度,供使用者根據需要調節選用。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帶扭柄接頭,其在接頭上添加能帶動接頭旋轉的筋鈕,可用于通 過筋鈕帶動接頭扭轉,從而控制密封圈同心通孔與主體開口內柱面的接觸面積,起到可控 可調節水的作用。本專利技術的灑水器屬于進水葉片式水力驅動旋轉結構,其采用一根圓柱體,其圓柱 面的有若干葉片,葉片陣列分布。其外,在主體進水柱管一側上開一個豎裂縫口,當水通過 這個裂縫口進入中間空腔時,水就能打在葉片上,這樣水流損失的一份動能就能轉化成葉片的動能,帶動葉片旋轉起來,產生的扭矩通過中心軸傳遞到三分支架上,帶動噴頭旋轉起來。附圖說明圖1為結構分解圖。圖2為驅動旋轉結構圖。圖3為接頭結構圖。圖4為接頭結構圖。圖5為主體結構圖。圖6為主體結構圖。圖7為螺旋體結構圖。圖8為螺旋體結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由接頭密封圈1、接頭2、第一密封圈3、限位件4、主體5、螺旋 體6、銷釘7、第二密封圈8、螺母9、第三密封圈10、壓緊螺母11、噴頭12、三分支架13組成, 接頭密封圈1安裝在接頭2的前端,第一密封圈3嵌在接頭2的凹槽210里面,限位件4裝 在主體5的通槽512里面,螺旋體6、第二密封圈8、鎖緊螺母9、第三密封圈10、壓緊螺母11、 三分支架13整體安裝好。壓緊螺母11通過螺紋連接鎖緊螺母9,并壓緊第三密封圈10,螺 旋體6通過銷釘7與三分支架13連接,再使鎖緊螺母9螺紋連接在主體上,噴頭12安裝在 三分支架13上。如圖2所示的本專利技術的三叉灑水器進水葉片式水力和噴灑后推式雙重驅動旋轉 結構圖,其利用水流自身流動所具有的動能,打在螺旋體6的葉片61上,根據能量守恒原 理,水流損失的一部分動能轉化成螺旋體6的旋轉動能,螺旋體6通過扭矩帶動三分支架13 沿逆時針方向轉動,這是本專利技術三叉灑水器進水葉片式水力驅動旋轉原理;此外,通過噴頭 12噴出水,使噴頭12獲得一個向后的推力,這三個向后的推力使噴頭12連同三分支架13 一起作逆時針方向轉動,這是噴灑后推式驅動旋轉原理。灑水器在進水葉片式水力和噴灑 后推式雙重驅動下,旋轉灑水。本專利技術的進水可控調節主要通過控制接頭2的接頭通孔27與主體5的開口孔55 的旋合面積來控制進水流量的大小。當接頭2的接頭通孔27與主體5的開口孔55未旋合 時,灑水器不工作;當接頭2的接頭通孔27與主體5的開口孔55部分旋合,灑水器工作;當 接頭2的接頭通孔27與主體5的開口孔55全部旋合,灑水器達到最大進水量的工作;可以 改變接頭2的接頭通孔27與主體5的開口孔55部分旋合面積,灑水器的進水流量也跟著 改變,從而達到控制調節噴水出水的速率及噴灑面積。如圖3、4所示的本專利技術三叉灑水器接頭結構圖,其基本特征有接頭密封圈槽21、 第一外柱面22、扭柄23、第二外柱面25、第一凸臺28、第二凸臺29、第三外柱面沈、接頭通 孔27、凹槽210、第一內柱面211、第二內柱面212。其接頭密封圈槽21為安裝接頭密封圈 1 ;凹槽210為安裝第一密封圈3;第一凸臺觀、第二凸臺四在限位件4作用下起限位作用。4如圖5、6所示的本專利技術三叉灑水器主體結構圖,其基本特征有限位豎面51、內柱 面52、不開口內柱面53、限位小凸塊M、開口孔55、加強筋56、中腔柱面57、豎形進水縫、標 示刻度511、槽512、筋槽513、頂槽514、支撐瓣片515組成。其內柱面52為接頭2的安裝 面;限位小凸塊M可為方形小凸塊,也可為圓柱形小凸塊;開口孔55為方形切口,切口邊 寬小于或等于接頭2的接頭通孔27的孔徑;中腔柱面57放置螺旋體6 ;豎形進水縫(圖中 未示出)位于不開口內柱面53 —邊,即內柱面52和不開口內柱面53之間,呈豎直方形開 口,連接中腔柱面57 ;標示刻度511位于限位豎面51與槽512之間的面上;加強筋56為十 字交叉加強筋。如圖7、8所示的本專利技術三叉灑水器螺旋體結構圖,其基本特征有葉片61陣列在 外柱面62上;銷孔64打在凸臺外柱面63上,為通孔;內柱面65為進水通道;凸臺內柱面 66為三分支架13的安裝柱面。權利要求1.一種灑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頭(2)、主體(5)、螺旋體(6)、支架(13)和噴頭 (12),所述接頭(2)的一端與接水管連接,另一端則套接在主體(5)內部,接頭(2)和主體 (5)之間的套接部分能通過轉動調節水流通道的大小及啟閉,所述螺旋體(6)也安裝在主體 (5)內部,并與支架(13)連接,螺旋體(6)在水流的沖擊下旋轉從而帶動支架隨之轉動,所 述噴頭(12)安裝在支架(13)上,能隨著支架的轉動而旋轉噴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2)和主體(1)組成進水調控 結構,所述接頭(2 )套接在主體(1)內的套接部的尾端封閉,而套接部的圓柱體柱面上開有 兩個通孔(27),通孔(27)的周圍設有密封圈安裝槽(210),且安裝有第一密封圈(3),所述 主體(1)與該套接部對應的圓柱體設有兩個開口孔(55),通過轉動接頭(2)就能控制通孔 (27)與開口孔(55)的對接,以控制水流通道的大小及啟閉。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體(6)和主體(1)組成旋轉 結構,所述螺旋體(6)的主題為圓柱體,其圓柱面設有若干呈陣列分布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灑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頭(2)、主體(5)、螺旋體(6)、支架(13)和噴頭(12),所述接頭(2)的一端與接水管連接,另一端則套接在主體(5)內部,接頭(2)和主體(5)之間的套接部分能通過轉動調節水流通道的大小及啟閉,所述螺旋體(6)也安裝在主體(5)內部,并與支架(13)連接,螺旋體(6)在水流的沖擊下旋轉從而帶動支架隨之轉動,所述噴頭(12)安裝在支架(13)上,能隨著支架的轉動而旋轉噴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官泰,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聯塑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