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建筑廢渣、鑄造廢砂和污泥制備高強輕集料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以建筑廢渣、鑄造廢砂和污泥為原料;(2)原料干燥,球磨,篩下物添加水混合均勻;(3)原料擠壓成型;(4)燒結:坯料105℃干燥5-6小時,加熱到450℃,保溫至少10分鐘,升溫至1125-1150℃焙燒至少10分鐘,停止加溫;(5)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得到所述高強輕集料。本發明專利技術所得產品完全滿足《輕集料及其試驗方法GB/T17431.2-1998》中高強輕集料的標準。本發明專利技術完全以建筑廢棄物、工業廢棄物和城市或工業污水處理中產生的廢棄物為原料制備建筑輕集料,不僅解決了建筑廢渣灰、舊砂再生粉塵和污泥因處理困難而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而且利用廢棄物為原料制備的高強輕集料替代了天然原料制成的建材,實現了變廢為寶,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
技術介紹
近年來,世界建筑材料逐步向著降低建材重量和提高建材絕熱能力的方向發展。 輕集料也稱輕骨料,一般指松散容重小于1000 kg/m3的多孔集料。它主要用以配制輕集料混凝土、保溫砂漿和耐火混凝土等,還可用作保溫松散填充料。輕集料作為新型建筑材料的主要產品之一,以其輕質、高強、防火、隔音、耐磨等優點步入優先發展行列。研制廉價的、輕質高強的人造輕集料更是輕集料發展的主要方向。我國已經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禁止使用紅磚、紅瓦及相關粘土制品,并且大力提倡和優先發展利用粉煤灰、煤矸石、河道淤泥或污泥等工業廢渣、廢棄物生產人造輕集料及其制品。利用廢棄物燒結制備陶粒也有多篇公開技術文獻報道。中國專利文獻公 開的 “固體廢棄物燒制陶粒輕集料”,申請號200810056403. 2,是利用煤矸石、污泥和廢玻璃粉燒制輕質高強陶粒,大量消耗不能降解的無機非金屬質固體廢棄物,并為處理這些固體廢棄物提供了一個有效手段。中國專利文獻公開的“輕質廢渣陶粒及其制備方法”,申請號 200410079524.0,利用云南煤矸石、云南硅鋁礦渣、火山渣、云南熱電廠粉煤灰以及高原湖泊污泥等廢渣或廢棄物燒制輕質陶粒,使用的原料均為廢棄物,既節約資源又變廢為寶。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規模的新城市建設和舊城市改造導致建筑廢棄物的日益增多。建筑廢棄物是城市垃圾的主要組成部分,約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絕大部分建筑廢棄物都是未經處理直接堆放或填埋,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污染環境,而且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由于我國近些年來一直進行大規模的建設,耗費了大量的砂、石及水泥等建筑材料。大量開采砂、石等天然資源,造成資源緊張,環境惡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充分利用建筑廢棄物、工業廢棄物及污泥為原料制備新型建筑材料一輕集料,提供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為,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以建筑廢渣、鑄造廢砂和污泥為原料,各組分所占質量百分比為 建筑廢渣灰50%-80%,鑄造廢砂10%-30%,污泥10%-20% ;(2)3種原料干燥,球磨過100目篩,篩下物以上述比例添加20%的水混合均勻;(3)將步驟(2)混合均勻后的原料在6MPa下擠壓成型,得到輕集料坯料;(4)燒結坯料105°C干燥5-6小時,加熱到450°C,保溫至少10分鐘,升溫至1125-1150°C焙燒至少10分鐘,停止加溫;(5)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得到所述高強輕集料。所述的高強輕集料為顆粒狀,強度達到GB/T17431. 1-1998中高強輕粗集料的標準。步驟(1)中所述的建筑廢渣灰中各組分所占質量百分比為廢舊混凝土細渣灰 35-45%、廢磚瓦細渣灰25-35%、廢干砂漿細渣灰8_12%、砂質土 8_12%、其它雜質5_10%。建筑廢棄物主要是指建造、修繕和拆除建筑物時所產生的廢棄物,包括廢磚瓦塊、 廢石料、混凝土塊及砂灰土等。現在人們已經開始利用建筑廢棄物作為建筑材料,通常是將建筑廢棄物經分選,除雜,破碎、篩分,根據粒徑的不同制為各種再生建筑材料,篩分剩余較細的為建筑廢渣灰,其中包括有廢舊混凝土細渣灰、廢磚瓦細渣灰、廢干砂漿細渣灰、砂質土、其它雜質。本專利技術正是利用了這部分建筑廢渣灰為主要原料,使建筑廢棄物被充分利用。鑄造廢砂是鑄造砂經反復使用后因功能喪失而被廢棄的砂,其主要成分是石英砂。污泥的主要成分是腐質物和砂土,這些材料在高溫狀態下,原料產生一定的熔融形成半液態的玻璃礦化物,原料中一些組分會產生氣體,使原料膨脹,當溫度降低后,原料中形成很多細小的空洞,原料外形成玻化外殼,成為輕集料。本專利技術經多次試驗和篩選,得出合理的配方,使得制備的輕集料松散容重小,強度高。本專利技術所得的輕集料產品呈青黃色、表面形成致密的玻璃相、內部具有封閉的微孔結構、抗壓強度高,完全滿足《輕集料及其試驗方法GB/T17431. 2-1998》中高強輕集料的標準。本專利技術利用建筑廢渣灰、舊砂再生粉塵和污泥三種固體廢棄物焙燒高強輕集料,不僅符合我國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原則,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本專利技術完全以建筑廢棄物、工業廢棄物和城市或工業污水處理中產生的廢棄物為原料,制備建筑輕集料,不僅解決了建筑廢渣灰、舊砂再生粉塵和污泥因處理困難而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而且利用廢棄物為原料制備的高強輕集料替代了天然原料制成的建材,實現了變廢為寶,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各實施例中各組分所占質量百分比為建筑廢渣灰50%-80%,鑄造廢砂 10%-30%,污泥10%-20%,其中,在建筑廢渣灰中各組分所占質量百分比為廢舊混凝土細渣灰35-45%、廢磚瓦細渣灰25-35%、廢干砂漿細渣灰8-12%、砂質土 8_12%、其它雜質5_10%,各實施例具體技術參數見表2,具體方法步驟如下(1)備料,建筑廢棄物經分選,除雜,破碎、篩分,根據粒徑的不同制為各種再生建筑材料,篩分剩余的細渣灰為建筑廢渣灰,檢驗其中成分,配制為符合上述要求的建筑廢渣灰; 收集鑄造廢砂,清除其中金屬等雜物;脫水污泥進行干燥,采用電熱鼓風干燥箱105°C干燥 6小時,得到干污泥;(2)三種原料干燥至含水量小于20%,球磨過100目篩,篩下物以按各自的比例添加20% 的水混合均勻;(3)將步驟(2)混合均勻后的原料在6MPa下擠壓成所需形狀,得到輕集料坯料;(4)燒結坯料105°C干燥5飛小時,加熱到450°C預熱,保溫至少10分鐘,升溫至 1125 1150°C焙燒至少10分鐘,停止加溫;(5)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得到所述高強輕集料。(6)檢驗,檢驗結果表明,根據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制備的產品達到了《輕集料及其試驗方法GB/T17431. 1-1998》中高強輕集料的標準。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以建筑廢渣、鑄造廢砂和污泥為原料,各組分所占質量百分比為建筑廢渣灰50%-80%,鑄造廢砂10%-30%,污泥10%-20% ;(2)3種原料干燥,球磨過100目篩,篩下物以上述比例添加20%的水混合均勻;(3)將步驟(2)混合均勻后的原料在6MPa下擠壓成型,得到輕集料坯料;(4)燒結坯料105°C干燥5-6小時,加熱到450°C預熱,保溫至少10分鐘,升溫至 1125 1150°C焙燒至少10分鐘,停止加溫;(5)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得到所述高強輕集料。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強輕集料為顆粒狀,強度達到GB/T17431. 1-1998中高強輕粗集料的標準。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 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建筑廢渣灰中各組分所占質量百分比為廢舊混凝土細渣灰35-45%、廢磚瓦細渣灰25-35%、廢干砂漿細渣灰8_12%、砂質土 8_12%、其它雜質5_10%。全文摘要,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以建筑廢渣、鑄造廢砂和污泥為原料;(2)原料干燥,球磨,篩下物添加水混合均勻;(3)原料擠壓成型;(4)燒結坯料105℃干燥5-6小時,加熱到450℃,保溫至少10分鐘,升溫至1125-1150℃焙燒至少10分鐘,停止加溫;(5)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得到所述高強輕集料。本專利技術所得產品完全滿足《輕集料及其試驗方法GB/T1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 一種利用建筑廢渣、鑄造廢砂和污泥制備高強輕集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以建筑廢渣、鑄造廢砂和污泥為原料,各組分所占質量百分比為:建筑廢渣灰50%-80%,鑄造廢砂10%-30%,污泥10%-20%;(2)3種原料干燥,球磨過100目篩,篩下物以上述比例添加20%的水混合均勻;(3)將步驟(2)混合均勻后的原料在6MPa下擠壓成型,得到輕集料坯料;(4) 燒結:坯料105℃干燥5-6小時,加熱到450℃預熱,保溫至少10分鐘,升溫至1125~1150℃焙燒至少10分鐘,停止加溫;(5)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得到所述高強輕集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如燕,尚江濤,宋平,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華威廢棄物資源化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