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操作人員通過整定器的數據輸入模塊給整定器的函數計算模塊輸入電機的以下參數,即空載轉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n0max和n0min、額定轉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n1max和n1min、額定點扭矩T1,整定器自動輸出整定成功結果或整定失敗提示,并在整定成功時存儲并輸出電機防夾設計的關鍵參數。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通過手工輸入任意電機的參數給整定器,即可知道該電機是否能用于防夾并得出電機防夾模塊中要寫入的關鍵參數。相比現有技術,不需要再拿小批量的電機去測試電機參數,節省了相關人員的時間;同時,不需要用手工作圖的方法來考察電機的防夾力,簡化了設計流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
技術介紹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和相關法規的要求,汽車上有多處開閉件需要具備防夾功能,比如電動車窗、電動天窗、電動舉升門等;當前用于這些系統的電機全是永磁直流電動機。由于永磁直流電動機是一個對制造要求較高的部件,任何電機廠商做出來的電機其性能都無法和理論設計上完全一致,因此電機的實際參數都有一定的公差,也即在實際使用中電機的參數是一個范圍。在開閉件的防夾中,由于控制器無法知道當前電機的性能曲線,而電機性能的公差對防夾力的大小起到關鍵作用,如果電機性能公差很大,將會直接使防夾系統發生誤防夾或不防夾,同時系統也無法滿足法規要求,這種因電機性能偏差引起的問題將直接導致系統的開發失敗。為判斷一種電機是否能用于防夾模塊,傳統的做法是1)取一小批電機進行實驗(例如20個),檢測每個電機的性能數據,根據實驗數據擬合每個電機的性能曲線;2)將所有電機的性能曲線進行匯總和對比,取均值做程序中準備預存的標準曲線.一入 ,3)將標準曲線畫圖,與本批(例如20個)電機的曲線進行對比,通過做圖法估算防夾力的誤差值大小,以判斷電機是否能用于防夾。這種做法的缺點是耗費時間長,不方便操作,同時人力成本很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的電機防夾功能測試方法耗費時間長、不方便操作、人力成本高等缺陷,提出,該方法可簡單判斷提供的電機是否能用于防夾。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包括如下步驟(1)操作人員通過整定器的數據輸入模塊給整定器的函數計算模塊輸入電機的以下參數,即空載轉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Htlmax和Ilflmin、額定轉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nlmax和 nlmin、額定點扭矩T1 ;(2)整定器的函數計算模塊進行賦值,將最大防夾力(tmaxCI),最小防夾力(tminCI)的初始值均賦為0 ;定義計數變量(i)以便存儲計算結果;定義防夾力設計值U1)的最小容許值為t';定義斜率調整次數的計數變量(η)并賦予其初值為0 ;(3)函數計算模塊計算標準斜率值GO或人工計算好后通過整定器的數據輸入模塊輸入到函數計算模塊,計算方法為斜率均值法、角平分線法及中值連線法中的任意一種,其中,斜率均值法的計算方法為:k0 = ^min ^max ;權利要求CN 102236075 A權禾丨J 要求書1/2頁1.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操作人員通過整定器的數據輸入模塊給整定器的函數計算模塊輸入電機的以下參數,即空載轉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Iitlmax和IItlmin、額定轉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nlmax和IIlmin、額定點扭矩T1 ;(2)整定器的函數計算模塊進行賦值,將最大防夾力(tmaxCI),最小防夾力(tminCI)的初始值均賦為0 ;定義計數變量(i)以便存儲計算結果;定義防夾力設計值U1)的最小容許值為t';定義斜率調整次數的計數變量(η)并賦予其初值為0 ;(3)函數計算模塊計算標準斜率值GO或人工計算好后通過整定器的數據輸入模塊輸入到函數計算模塊,計算方法為斜率均值法、角平分線法及中值連線法中的任意一種,其中,斜率均值法的計算方法為:kn =眾一; 角平分線法的計算方法為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計算kmin及kmax的步驟,計算過程如下(1)計算空轉及額定情況下的兩條轉速-扭矩性能曲線,分別為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定器為電腦,所述數據輸入模塊為鍵盤,所述函數計算模塊為電腦中的C語言程序或者Excel函數,其通過電腦中CPU實現計算,所述數據存儲模塊為電腦中的RAM或ROM,所述數據輸出模塊為C語言程序界面或者Excel表格或者電腦除Excel表格外的其它文檔。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腦還連接有顯示器,以顯示數據輸出模塊輸出的結果。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定器為單片機。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夾力設計值U1) 的最大容許值為t'為85 100N。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夾力設計值U1) 的最大容許值為t'為95N。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夾力的初始設計值t7/為60 95N。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夾力的初始設計值t7/為70 85N。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夾力的初始設計值t"為70N。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率增量ΔΚ為 0. 01-0. 5。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率增量AK為0. 1。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減小量At為 I-ION0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減小量At為5N。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了,操作人員通過整定器的數據輸入模塊給整定器的函數計算模塊輸入電機的以下參數,即空載轉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n0max和n0min、額定轉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n1max和n1min、額定點扭矩T1,整定器自動輸出整定成功結果或整定失敗提示,并在整定成功時存儲并輸出電機防夾設計的關鍵參數。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通過手工輸入任意電機的參數給整定器,即可知道該電機是否能用于防夾并得出電機防夾模塊中要寫入的關鍵參數。相比現有技術,不需要再拿小批量的電機去測試電機參數,節省了相關人員的時間;同時,不需要用手工作圖的方法來考察電機的防夾力,簡化了設計流程。文檔編號G06F19/00GK102236075SQ201010169628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30日專利技術者劉中鑫, 吳春芬, 林福照, 毛承志, 鐘益林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電機防夾參數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操作人員通過整定器的數據輸入模塊給整定器的函數計算模塊輸入電機的以下參數,即空載轉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n0max和n0min、額定轉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n1max和n1min、額定點扭矩T1;(2)整定器的函數計算模塊進行賦值,將最大防夾力(tmax0),最小防夾力(tmin0)的初始值均賦為0;定義計數變量(i)以便存儲計算結果;定義防夾力設計值(t1)的最小容許值為t′;定義斜率調整次數的計數變量(n)并賦予其初值為0;(3)函數計算模塊計算標準斜率值(k0)或人工計算好后通過整定器的數據輸入模塊輸入到函數計算模塊,計算方法為斜率均值法、角平分線法及中值連線法中的任意一種,其中,斜率均值法的計算方法為:(math)??(mrow)?(msub)?(mi)k(/mi)?(mn)0(/mn)?(/msub)?(mo)=(/mo)?(mfrac)?(mrow)?(msub)?(mi)k(/mi)?(mi)min(/mi)?(/msub)?(mo)+(/mo)?(msub)?(mi)k(/mi)?(mi)max(/mi)?(/msub)?(/mrow)?(mn)2(/mn)?(/mfrac)?(mo);(/mo)?(/mrow)?(/math)角平分線法的計算方法為:(math)??(mrow)?(msub)?(mi)k(/mi)?(mn)0(/mn)?(/msub)?(mo)=(/mo)?(mfrac)?(mrow)?(msup)?(mrow)?(mo)((/mo)?(mn)1(/mn)?(mo)+(/mo)?(msubsup)?(mi)k(/mi)?(mi)min(/mi)?(mn)2(/mn)?(/msubsup)?(mo)+(/mo)?(msubsup)?(mi)k(/mi)?(mi)max(/mi)?(mn)2(/mn)?(/msubsup)?(mo)+(/mo)?(msubsup)?(mi)k(/mi)?(mi)max(/mi)?(mn)2(/mn)?(/msubsup)?(msubsup)?(mi)k(/mi)?(mi)min(/mi)?(mn)2(/mn)?(/msubsup)?(mo))(/mo)?(/mrow)?(mn)0.5(/mn)?(/msup)?(mo)+(/mo)?(msub)?(mi)k(/mi)?(mi)max(/mi)?(/msub)?(msub)?(mi)k(/mi)?(mi)min(/mi)?(/msub)?(mo)-(/mo)?(mn)1(/mn)?(/mrow)?(mrow)?(msub)?(mi)k(/mi)?(mi)max(/mi)?(/msub)?(mo)+(/mo)?(msub)?(mi)k(/mi)?(mi)min(/mi)?(/msub)?(/mrow)?(/mfrac)?(mo);(/mo)?(/mrow)?(/math)中值連線法的計算方法為:(math)??(mrow)?(msub)?(mi)k(/mi)?(mn)0(/mn)?(/msub)?(mo)=(/mo)?(mfrac)?(mrow)?(mrow)?(mo)((/mo)?(msub)?(mrow)?(mo)-(/mo)?(mi)n(/mi)?(/mrow)?(mrow)?(mn)0(/mn)?(mi)max(/mi)?(/mrow)?(/msub)?(mo)-(/mo)?(msub)?(mi)n(/mi)?(mrow)?(mn)0(/mn)?(mi)min(/mi)?(/mrow)?(/msub)?(mo))(/mo)?(/mrow)?(mo)+(/mo)?(mrow)?(mo)((/mo)?(msub)?(mi)n(/mi)?(mrow)?(mn)1(/mn)?(mi)max(/mi)?(/mrow)?(/msub)?(mo)+(/mo)?(msub)?(mi)n(/mi)?(mrow)?(mn)1(/mn)?(mi)min(/mi)?(/mrow)?(/msub)?(mo))(/mo)?(/mrow)?(/mrow)?(msub)?(mrow)?(mn)2(/mn)?(mi)T(/mi)?(/mrow)?(mn)1(/mn)?(/msub)?(/mfrac)?(mo);(/mo)?(/mrow)?(/math)其中,(math)??(mrow)?(msub)?(mi)k(/mi)?(mi)min(/mi)?(/msub)?(mo)=(/mo)?(mfrac)?(mrow)?(mrow)?(mo)((/mo)?(msub)?(mi)n(/mi)?(mrow)?(mn)0(/mn)?(mi)max(/mi)?(/mrow)?(/msub)?(mo)-(/...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益林,吳春芬,毛承志,劉中鑫,林福照,
申請(專利權)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9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