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健康通用小學課桌,上部分包括上板1、后靠板(2)、左側板31、右側板32以及底板4,下部分包括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以及踩腳板7,所述的左側板31與左板腳81之間是用2至6組金屬元件組5連接的;所述的右側板32與右板腳82之間也是用2至6組金屬元件組5連接的;且該金屬元件組5包括螺釘14、兩只寬邊墊圈15、翻邊鍥件16、彈簧墊圈17以及蓋形螺母18。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課桌整體采用上部分與下部分組裝式,用金屬元件組5通過三種高度方式連接,以適應不同年級段的學生坐姿要求,健康又經濟。特別是通槽53內鍥入翻邊鍥件16的設計更適合將課桌高度精確調整到每個學生的最理想高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學校課桌,特別是指小學生使用的一種健康通用小學課桌。
技術介紹
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身體在不斷長高,平均身高從6周歲入學時105厘米長到六年后小學畢業時150厘米,平均身高相差45厘米,具體到學生中還會有更大的個體身高差異,即使在同一個班里,前后排學生的身高差距也是很大的,這就不但要求不同年級段的課桌高度是不一樣的,甚至同一個班級里的課桌也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身高作調整。 否則,不合學生身體發育需求的課桌,不但讓我們在上課時難以集中精力學習,甚至影響到我們身體的健康成長。最經濟有效的產業化做法是課桌上部分與下部分采用可升降分裝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健康通用小學課桌,將課桌的上部分和下部分采用分體連接形式,可根據學生的身高坐姿來隨意調整課桌的高度,以達到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理想的坐姿高度。通過在課桌上部分與下部分的連接部位增設金屬元件組,能方便地調節課桌高度,有效地減輕復合板局部受壓內應力,延長課桌使用壽命。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健康通用小學課桌,上部分包括上板1、后靠板 (2)、左側板31、右側板32以及底板4,下部分包括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以及踩腳板7,所述的左側板31與左板腳81之間是用2至6組金屬元件組5連接的,優選為4組金屬元件組5連接;所述的右側板32與右板腳82之間也是用2至6組金屬元件組5連接的,優選為 4組金屬元件組5連接;且該金屬元件組5包括螺釘14、兩只寬邊墊圈15、翻邊鍥件16、彈簧墊圈17以及蓋形螺母18,翻邊鍥件16的翻邊寬度在2到4毫米,優選為3毫米,翻邊鍥件16的鍥入部分161的自身長度在40到60厘米之間,優選為50厘米,寬度在6到12厘米,優選為8厘米,鍥入部分161的兩端為半圓形,鍥入部分161的深度為1到5毫米,優選為3毫米。所述的左側板31和右側板32各自分別都有兩排布置的通槽53,每排都3到5個通槽53,優選為4個通槽53,兩排通槽53布置的水平間距在12到M厘米,優選為18厘米; 每兩條通槽53的中心縱向間隔距離在60到100厘米,優選為80厘米;每條通槽53的自身長度在40到60厘米之間,優選為50厘米;每條通槽53的寬度在6到12厘米,優選為8厘米,每條通槽53兩端為半圓形;左側板31和右側板32各自最低位有圓角83過度,圓角83 的半徑在5到15厘米,優選為10厘米。所述的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各自分別都有兩排布置的通孔58,每排都3到5個, 優選為4個;兩排相鄰通孔58的水平間距在12到M厘米,優選為18厘米;每兩個通孔58 的縱向間隔距離在60到100厘米之間,優選為80厘米;每個通孔58的直徑在6到12厘米,優選為8厘米;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各自最高位有圓角83過度,圓角83的半徑在5到15厘米,優選為10厘米。針對不同的年級段,課桌的上部分與課桌的下部分采用三種高度的連接方式以適應不同年段的學生坐姿要求,通槽53設計更適合將課桌高度精確調整到每個學生最理想的高度a、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的兩排布置的通孔58中,選用下方的通孔58與左側板 31和右側板32中相對應的通槽53連接,該連接方式適合一年級和二年級小學生,;b、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的兩排布置的通孔58中,選用中間的通孔58與左側板 31和右側板32中相對應的通槽53連接,該連接方式適合三年級和四年級小學生;C、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的兩排布置的通孔58中,選用上方的通孔58與左側板 31和右側板32中相對應的通槽53連接,該連接方式適合五年級和六年級小學生。寬邊墊圈15的外徑是其內孔的2至3倍,厚度在0.5至1.5毫米,優選為1毫米。 寬邊墊圈15的作用是能有效減輕通槽53和通孔58的邊緣內應力,延長課桌的下部分使用壽命ο翻邊鍥件16的作用是能有效減輕通槽53和通孔58的邊緣內應力,延長課桌的上部分使用壽命。彈簧墊圈17的作用防止蓋形螺母因震動而松弛,因小學生力氣小,經常需要拖動課桌容易產生振動。上板1、后靠板2、左側板31、右側板32以及底板4所組成的上部分,相互之間的連接可以是一次性壓鑄成型,或采用高密度復合板進行隱形固定聯接成整體作為課桌的上部分,通槽53是用來與通孔58相連接的。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以及踩腳板7所組成的下部分,相互之間的連接可以是一次性壓鑄成型,或采用高密度復合板進行隱形固定聯接成整體為課桌的下部分。板腳凹槽 85的設置是避免課桌晃動,通孔58是用來連接通槽53的。左側板31和右側板32的圓弧37部位以及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的圓弧87部位配對設置是為了學生起身、坐下時腿腳轉身方便。選用寬邊墊圈15和翻邊鍥件16的好處是降低了通孔58和通槽53的邊緣內應力,避免了螺釘14上的十字槽螺釘頭因直徑較小容易直接陷入復合板中,導致蓋形螺母18 的擰緊力消失而松動失效;選用蓋形螺母18以光滑的球面呈現在外,避免了金屬毛刺劃傷學生大腿。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課桌整體采用上部分與下部分組裝式,用金屬元件組5通過三種高度方式連接,以適應不同年級段的學生坐姿要求,健康又經濟。特別是通槽53內鍥入翻邊鍥件16的設計更適合將課桌高度精確調整到每個學生的最理想高度。本專利技術構思新穎,可方便拆卸重復使用且便于制造和推廣,這對于全國近一個億的小學生總人數的健康成長來說,其作用效果是巨大的。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上部分外形透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下部分外形透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外形透視圖(適合三年級和四年級小學生);4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外形正面圖(適合三年級和四年級小學生);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外形側面圖(適合三年級和四年級小學生);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翻邊鍥件16透視圖(從翻邊端看);圖7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外形側面圖(從鍥入部分161端看);圖8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外形正面圖(適合一年級和二年級小學生);圖9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外形側面圖(適合一年級和二年級小學生);圖10是本專利技術中的金屬元件組5在安裝連接時的局部放大圖。圖11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外形正面圖(適合五年級和六年級小學生);圖12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外形側面圖(適合五年級和六年級小學生);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健康通用小學課桌,上部分包括上板1、后靠板2、左側板31、右側板32以及底板4,下部分包括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以及踩腳板7,所述的左側板31與左板腳81之間是用4組金屬元件組5連接;所述的右側板32與右板腳82之間也是用4組金屬元件組 5連接;所述的左側板31和右側板32各自分別都有兩排布置的通槽53,每排都有4個通槽 53,兩排通槽53布置的水平距離為18厘米;每兩條通槽53的中心縱向間隔距離為80厘米;每條通槽53的自身長度為50厘米;每條通槽53的寬度為8厘米,每條通槽53兩端為半圓形;所述的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各自分別都有兩排布置的通孔58,每排都有4個;兩排相鄰通孔58的水平距離為18厘米;每兩個通孔58的縱向間隔距離為80厘米;每個通孔 58的直徑為8厘米。以三年級到四年級階段的學生所用的課桌為例,上部分與下部分連接的安裝步驟如下取8組金屬元件組5,每組金屬元件組5安裝次序為一顆M8螺釘14,先套上一個寬邊墊圈15 (外徑20毫米,內孔8毫米,厚度1毫米),將其中的六組穿過左板腳81的中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健康通用小學課桌,上部分包括上板(1)、后靠板(2)、左側板(31)、右側板(32)以及底板(4),下部分包括左板腳(81)和右板腳(82)以及踩腳板(7),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側板(31)與左板腳(81)之間是用2至6組金屬元件組(5)連接的,優選為4組金屬元件組(5)連接;所述的右側板(32)與右板腳(82)之間也是用2至6組金屬元件組(5)連接的,優選為4組金屬元件組(5)連接;且該金屬元件組(5)包括螺釘(14)、兩只寬邊墊圈(15)、翻邊鍥件(16)、彈簧墊圈(17)以及蓋形螺母(18),翻邊鍥件(16)的翻邊寬度在2到4毫米,優選為3毫米,翻邊鍥件(16)的鍥入部分(161)的自身長度在40到60厘米之間,優選為50厘米,寬度在6到12厘米,優選為8厘米,鍥入部分(161)的兩端為半圓形,鍥入部分(161)的深度為1到5毫米,優選為3毫米。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晟廷,
申請(專利權)人:張晟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