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包含一繞線部、一外罩及一鐵芯組。該繞線部具有分別供一線圈纏繞的一第一繞線區與一第二繞線區,該第一繞線區具有一第一通孔,該第二繞線區具有一第二通孔。該外罩包含有一容設該繞線部的容置空間及至少一供一高壓元件裝設的裝設部。而該鐵芯組穿設該第一繞線區的第一通孔與該第二繞線區的第二通孔以形成一磁回路。通過上述結構,可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線架中裝設高壓元件。(*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線架,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子相關產品必須取得一輸出電壓而驅動,最常見的電壓取得方式為以插頭連接插座或是裝設電池,而一般來說室內使用的輸入電壓不是IlOV就是220V,容易損壞電子產品,故必須經過一變壓器進行降壓后,才能使用。現有的的電源變壓器,主要包含有一供線圈纏繞的線圈架以及一穿置該線圈架并形成磁回路的鐵芯。其中該線圈架具有高壓繞線區與低壓繞線區,分別供一高壓線圈與一低壓線圈纏繞,而于該高壓繞線圈輸入電壓,經過該鐵芯激磁后,進行電壓轉換后于該電壓線圈輸出,以提供負載使用。隨著電子產品的精密程度的提升,在變壓器中即設置了具有輔助功能的輔助元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第CN1820332號“變壓器裝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該變壓器裝置的高頻加熱設備”,其為一種變壓器裝置,具有芯部,該芯部插入在線圈架的中心,該線圈架至少具有圍繞其纏繞的初級繞組和次級繞組,該變壓器裝置具有導電連接到部分芯部以用于接地的芯-地接頭,該變壓器裝置包括保持在該線圈架的側表面處用于整流來自于該次級繞組的高頻高壓的高壓部件,并且該芯-地接頭被構造成可連接到高壓部件的端子。其中該高壓部件被保持在線圈架,該芯部和該高壓部件被共同接地,可以進行耐壓檢測,該芯部和該高壓部件可以在耐壓檢測后被共同接地。此外,也有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第CN201340785號“一種用于變頻微波爐的高頻變壓器”,其為一種用于變頻微波爐的高頻變壓器,包括磁芯,固定磁芯的骨架,繞制于骨架上的初級線圈、次級線圈;所述骨架具有上部線槽和下部線槽;所述初級線圈繞制于下部線槽,所述次級線圈繞制于上部線槽;所述固定磁芯的骨架固定安裝于電路板上,所述上部線槽與下部線槽的中心軸與電路板平面垂直;所述次級線圈輸出端所連接的元件安裝于骨架的頂部。所述骨架的底部嵌入電路板上,采用螺絲或塑料鎖扣固定。所述磁芯是U形磁芯或E形磁芯、或I形磁芯。該前案采用立式安裝,次級高壓側的元件放置在變壓器的頂部,高低壓分離,散熱效果好。上述現有的線架的高壓元件皆裝設于線架上,需纏繞完線圈后才能組裝高壓元件,或是需先組裝高壓元件后才能纏繞線圈,兩者無法同時進行組裝作業,因此減低了生產速度。另外,上述習用線架的初級纏繞部與次級纏繞部為一體成型的結構,初級線圈與次級線圈無法同時纏繞,需待其一線圈纏繞完畢后方能繼續纏繞另一線圈,降低了生產速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解決現有技術習用線架存在的組裝效率低的問題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包含一繞線部、一外罩及一鐵芯組。該繞線部具有分別供一線圈纏繞的一第一繞線區與一第二繞線區,該第一繞線區具有一第一通孔,該第二繞線區具有一第二通孔。該外罩包含有一容設該繞線部的容置空間及至少一供一高壓元件裝設的裝設部。而該鐵芯組穿設該第一繞線區的第一通孔與該第二繞線區的第二通孔以形成一磁回路。進一步地,該繞線部包含有一第一繞線架與一第二繞線架,該第一繞線架與該第二繞線架分別設有該第一繞線區與該第二繞線區。進一步地,該鐵芯組是選自于由U形鐵芯、I形鐵芯或E形鐵芯所構成的群組。進一步地,該容置空間包含有分別容置該第一繞線區的一第一容置空間以及容置該第二繞線區的一第二容置空間。進一步地,該繞線部具有一隔板,該隔板設于該第一繞線區與該第二繞線區之間。進一步地,該外罩具有一隔板,該隔板設于該第一繞線區與該第二繞線區之間。進一步地,該隔板具有一供該鐵芯組穿過的穿設孔。進一步地,該外罩具有一相對于該第一通孔以及該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進一步地,該外罩具有至少一連接部,該連接部與一電子元件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綜上所述,本技術的高壓元件是設置于該外罩上,該繞線部可與該外罩結合或分離,且該繞線部的該第一繞線區與該第二繞線區可為一體成型的結構,或分別設置于該第一繞線架與該第二繞線架上,在制造組裝的過程中,該第一繞線區纏繞線圈與該第二繞線區纏繞線圈的工序可同時進行,且可同時組裝該高壓元件于該外罩上,最后只需將纏繞完線圈的該繞線部與裝設有該高壓元件的該外罩組合起來,即完成裝設,大大提升了生產速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組合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的外觀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的使用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的第二實施例結構組合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有關本技術的詳細說明及
技術實現思路
,現就配合圖式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及圖2,為本技術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組合示意圖及外觀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技術為一種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包含一繞線部1、 一外罩2及一鐵芯組31、32。該繞線部1具有分別供一線圈51、52(示于圖3)纏繞的一第一繞線區11與一第二繞線區12,該第一繞線區11具有一第一通孔111,該第二繞線區12 具有一第二通孔121。該外罩2包含有一容設該繞線部1的容置空間21及至少一供一高壓元件41、42裝設的裝設部22。而該鐵芯組31、32穿設該第一繞線區11的第一通孔111與該第二繞線區12的第二通孔12以形成一磁回路。于本實施例中該繞線部1具有一隔板13,該隔板13設于該第一繞線區11與該第二繞線區12之間。該外罩2具有一相對于該第一通孔111以及該第二通孔121的第三通孔M,該第三通孔M供該鐵芯組31、32穿設以形成一磁回路,其中穿設該繞線部1的該鐵芯組31、32可為U形鐵芯、I形鐵芯或E形鐵芯。此外,該容置空間21包含有分別容置該第一繞線區11的一第一容置空間211以及容置該第二繞線區12的一第二容置空間121。 又,該外罩2具有至少一與一電子元件(圖未示)連接的連接部23。請參閱圖1、圖2及圖3,為本技術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組合示意圖、外觀示意圖及使用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技術中藉由該連接部23設置于一電子元件(圖未示)上,其中該第一繞線區11與該第二繞線區12分別纏繞有一高壓線圈 51與一低壓線圈52,而該第一繞線區11與該第二繞線區12之間的該隔板13可增加該第一繞線區11與該第二繞線區12之間的距離,形成高壓延面放電的阻隔。在制造組裝過程中, 共可分為四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纏繞一高壓線圈51于該第一繞線區11上,第二部分為纏繞一低壓線圈52于該第二繞線區12上,第三部分為將該高壓元件41、42裝設于該外罩 2的該裝設部22上,其中該高壓元件41、42可為一電容41或一二極管42。在進行第一 二部分時可同時進行第三部分,最后一部分為將纏繞完該高壓線圈51與該低壓線圈52的該繞線部1以及裝設有該高壓元件41、42的該外罩2組裝在一起后,將該鐵芯組31、32穿過該第一通孔111、該第二通孔121以及該第三通孔M組裝形成一磁回路。請參閱圖4,為本技術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的第二實施例結構組合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技術另一實施例中的該繞線部1包含有一第一繞線架14與一第二繞線架 15,該第一繞線架14與該第二繞線架15分別設有該第一繞線區11與該第二繞線區12。且該外罩2具有一隔板25,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繞線部,具有分別供一線圈纏繞的一第一繞線區與一第二繞線區,該第一繞線區具有一第一通孔,該第二繞線區具有一第二通孔;一外罩,包含有一容設該繞線部的容置空間及至少一供一高壓元件裝設的裝設部;以及一鐵芯組,穿設該第一繞線區的第一通孔與該第二繞線區的第二通孔以形成一磁回路。2.如權利要求1所述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其特征在于,該繞線部包含有一第一繞線架與一第二繞線架,該第一繞線架與該第二繞線架分別設有該第一繞線區與該第二繞線區。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其特征在于,該鐵芯組是選自于由U形鐵芯、I形鐵芯或E形鐵芯所構成的群組。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高壓元件的線架,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啟智,
申請(專利權)人:臺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