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換氣鞋,設置有:在位于鞋后跟下的部位具有帶凹處的空腔的外底;氣密地封閉前述空腔的上面,且具有向上鼓出的凸出體的減震體;具有覆蓋該減震體的凸出體的為凹處的覆蓋部,且在上面具有開口的內底;設置在外底的側壁上的通氣孔;設置在外底上,連通前述通氣孔與空腔的外氣通道;設置在該外氣通道內,容許導入前述空腔的方向的空氣流動,阻止空氣從前述空腔向外氣側流動的外氣吸入用的入氣閥;連通前述空腔與前述開口的通氣腔;設置在該外氣通道內,容許從前述空腔排出的方向的空氣流動,而阻止空氣向前述空腔流動的排氣用的出氣閥。(*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換氣鞋
本技術涉及一種鞋制品,尤其是指一種換氣鞋。技術背景現今的鞋類制品五花八門,但是衡量一種鞋的好壞最重要的是其舒適性,其中能否有效防止捂腳就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項目。現有針對鞋的捂腳問題采取的措施是通過改變鞋底的透氣結構以使得其實現換氣功能,從而最終解決鞋捂腳的問題,不過現今這種換氣的結構的設計一般都是比較固定,不夠靈活,無法根據鞋的荷重情況來很好進行調整,以獲得動態化的換氣效果。本技術專利技術人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可較好克服上述技術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根據鞋的荷重情況獲得有效換氣性能的換氣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換氣鞋,設置有在位于鞋后跟下的部位具有帶凹處的空腔的外底;氣密地封閉前述空腔的上面,且具有向上鼓出的凸出體的減震體;具有覆蓋該減震體的凸出體的為凹處的覆蓋部,且在上面具有開口的內底;設置在外底的側壁上的通氣孔;設置在外底上,連通前述通氣孔與空腔的外氣通道;設置在該外氣通道內,容許導入前述空腔的方向的空氣流動,阻止空氣從前述空腔向外氣側流動的外氣吸入用的入氣閥;連通前述空腔與前述開口的通氣腔;設置在該外氣通道內,容許從前述空腔排出的方向的空氣流動,而阻止空氣向前述空腔流動的排氣用的出氣閥。本技術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減震體具有向上鼓出的凸出體,所以可增大變形量,增大空氣向前述空腔內吸入和排氣形成的泵作用,并且減震體的凸出體不會從內底突出,并且內底具有覆蓋減震體的凸出體的為凹處的覆蓋部,所以可保護減震體的凸出體。整個結構設計新穎,使得本鞋制品可利用加在走路時的鞋后跟上的荷重差改變泵空腔的內容積而強制向外排出鞋內部的空氣,進而實現根據鞋的荷重情況獲得有效換氣性能的換氣鞋。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的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及圖2所示為本技術的一種換氣鞋,包括外底1、內底2、及鞋幫3,其設置有在位于鞋后跟下的部位具有帶凹處的空腔IA的外底;氣密地封閉前述空腔IA的上面,具有向上鼓出的凸出體4A 的減震體4;具有覆蓋該減震體4的凸出體的為凹處的覆蓋部,在上面具有開口 2A的內底 2;設置在外底1的側壁上的通氣孔IB;設置在外底1上,連通前述通氣孔IB與空腔IA的外氣通道;設置在該外氣通道內,容許導入前述空腔IA的方向的空氣流動,阻止空氣從前述空腔IA向外氣側流動的外氣吸入用的入氣閥;連通空腔IA與開口 2A的通氣腔P;設置在該外氣通道內,容許從空腔IA排出的方向的空氣流動,阻止空氣向空腔IA流動的排氣用的出氣閥G。本技術的重點在于,由于減震體4具有向上鼓出的凸出體4A,所以可增大變形量,增大空氣向前述空腔IA內吸入和排氣形成的泵作用,并且減震體4的凸出體4A不會從內底2突出,并且內底2具有覆蓋減震體4的凸出體4A的為凹處的覆蓋部,所以可保護減震體4的凸出體4A。整個結構設計新穎,使得本鞋制品可利用加在走路時的鞋后跟上的荷重差改變泵空腔的內容積而強制向外排出鞋內部的空氣,進而實現根據鞋的荷重情況獲得有效換氣性能的換氣鞋。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 一種換氣鞋,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在位于鞋后跟下的部位具有帶凹處的空腔的外底;氣密地封閉前述空腔的上面,且具有向上鼓出的凸出體的減震體;具有覆蓋該減震體的凸出體的為凹處的覆蓋部,且在上面具有開口的內底;設置在外底的側壁上的通氣孔; 設置在外底上,連通前述通氣孔與空腔的外氣通道;設置在該外氣通道內,容許導入前述空腔的方向的空氣流動,阻止空氣從前述空腔向外氣側流動的外氣吸入用的入氣閥;連通前述空腔與前述開口的通氣腔;設置在該外氣通道內,容許從前述空腔排出的方向的空氣流動,而阻止空氣向前述空腔流動的排氣用的出氣閥。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換氣鞋,設置有在位于鞋后跟下的部位具有帶凹處的空腔的外底;氣密地封閉前述空腔的上面,且具有向上鼓出的凸出體的減震體;具有覆蓋該減震體的凸出體的為凹處的覆蓋部,且在上面具有開口的內底;設置在外底的側壁上的通氣孔;設置在外底上,連通前述通氣孔與空腔的外氣通道;設置在該外氣通道內,容許導入前述空腔的方向的空氣流動,阻止空氣從前述空腔向外氣側流動的外氣吸入用的入氣閥;連通前述空腔與前述開口的通氣腔;設置在該外氣通道內,容許從前述空腔排出的方向的空氣流動,而阻止空氣向前述空腔流動的排氣用的出氣閥。文檔編號A43B13/20GK202233321SQ20112038465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1日專利技術者陳金愛 申請人:陳金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金愛,
申請(專利權)人:陳金愛,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