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食品級管接頭,用于食品加工設備管道的連接,包括外殼,緊固裝置和密封圈,所述外殼為圓柱形殼體,所述外殼的圓柱面上軸向斷開形成開口;所述開口兩側的外殼上設有用于收緊鎖固開口的緊固裝置;所述密封圈嵌套于所述外殼內,所述密封圈的外壁與所述外殼的內壁抵接,所述密封圈的內壁中部一體成型有徑向向內突起的密封唇環,所述密封圈的內壁表面光滑,所述密封唇環與密封圈銜接處呈圓弧狀過渡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食品級管接頭的密封圈采用光滑、無死角的硅橡膠材料,有效防止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滯留在管接頭內,以及由此造成的食品污染、細菌滋生等問題,結構簡單,安全衛生,使用方便。(*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管接頭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食品級衛生環境下的管接頭。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的管接頭包括外殼,緊固裝置和密封圈。其中外殼采用整體式結構,外殼具有一預定間隙的軸向開口。密封圈位于該外殼內,其中密封圈的外壁緊貼該外殼的內壁。緊固裝置位于該外殼上,用于緊固該外殼,當緊固裝置縮緊時,外殼的軸向開口處的間隙縮小,使外殼對外殼內的密封圈形成徑向向內的夾持力,從而使外殼被緊固,并進而使密封圈的內壁收縮以夾緊放置在其內部的管子的外壁實現密封。但是目前的管接頭,為了實現密封防漏,密封圈上成型有密封唇環,密封唇環的存在會產生很多死角,死角處容易殘留食品,容易滋生細菌等有害物質,無法保證食品衛生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適用于食品級衛生環境下的無死角、零滯留的管接頭。本技術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一種食品級管接頭,用于食品加工設備管道的連接,包括外殼,緊固裝置和密封圈,所述外殼為圓柱形殼體,所述外殼的圓柱面上軸向斷開形成開口 ;所述開口兩側的外殼上設有用于收緊鎖固開口的緊固裝置;所述密封圈嵌套于所述外殼內,所述密封圈的外壁與所述外殼的內壁抵接,所述密封圈的內壁中部一體成型有徑向向內突起的密封唇環,所述密封圈的內壁表面光滑,所述密封唇環與密封圈銜接處呈圓弧狀過渡連接。優選的,上述的食品級管接頭,其中所述外殼兩端徑向向內設有擋壁,所述密封圈的端面與所述擋壁的內表面抵接。優選的,上述的食品級管接頭,其中所述密封圈的端面為向內的傾斜端面;所述擋壁和密封圈之間設有用于卡緊管道的卡條,所述卡條為具有斷口的錐形環帶狀,所述卡條具有內端面和外端面,所述內端面為齒形結構,其直徑小于外端面的直徑;所述卡條的外端面與所述擋壁抵接,所述卡條的內端面與所述密封圈的傾斜端面抵接。優選的,上述的食品級管接頭,其中所述緊固裝置包括一對分別位于開口兩側外殼上的凸耳,所述凸耳是由外殼自開口處向外彎折形成,彎折部分的末端固定于外殼上;每個凸耳的彎折處分別對稱設置有至少I個定位孔;每個凸耳內分別穿設有圓鋼,所述圓鋼上開設有與所述定位孔相應的螺紋孔;一長螺栓橫向穿過對應的定位孔和螺紋孔固定夾緊。優選的,上述的食品級管接頭,其中所述緊固裝置包括一對分別位于開口兩側外殼上的凸耳,所述凸耳是由外殼自開口處向外彎折形成,彎折部分的末端固定于外殼上;每個凸耳的彎折處分別對稱設置有至少I個定位孔;每個凸耳內分別穿設有插銷,所述插銷上開設有與所述定位孔相應的插孔;一長螺栓橫向穿過對應的定位孔和插孔,并通過配合的螺母固定夾緊。優選的,上述的食品級管接頭,其中所述凸耳的彎折部分的末端通過焊接固定于外殼上。優選的,上述的食品級管接頭,其中還包括用于封閉所述外殼的開口的配橋,所述配橋的一端與外殼的開口一側的內壁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本技術的食品級管接頭的密封圈采用光滑、無死角的硅橡膠材料,有效防止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滯留在管接頭內,以及由此造成的食品污染、細菌滋生等問題,結構簡單,安全衛生,使用方便。以下便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述,以使本技術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I的主視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I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 :本實施例的一種食品級管接頭,用于食品加工設備管道的連接,如圖廣圖3所示, 包括外殼I,緊固裝置2和密封圈3,外殼I為圓柱形殼體,外殼I的圓柱面上軸向斷開形成開口 4 ;開口 4兩側的外殼I上設有用于收緊鎖固開口 4的緊固裝置2 ;密封圈3嵌套于外殼I內,密封圈3為硅橡膠材料。密封圈3的外壁與外殼I的內壁抵接,密封圈3的內壁中部一體成型有徑向向內突起的密封唇環31,密封圈3的內壁表面光滑,密封唇環31與密封圈3銜接處呈圓弧狀過渡連接。外殼I兩端徑向向內設有擋壁5,密封圈3的端面與擋壁5 的內表面抵接。密封圈3的端面為向內的傾斜端面;擋壁5和密封圈3之間設有用于卡緊管道的卡條6,卡條6為具有斷口的錐形環帶狀,卡條6具有內端面和外端面,內端面為齒形結構,其直徑小于外端面的直徑;卡條6的外端面與擋壁5抵接,卡條6的內端面與密封圈 3的傾斜端面抵接。緊固裝置2包括一對分別位于開口兩側外殼上的凸耳7,凸耳7是由外殼I自開口 4處向外彎折形成,彎折部分的末端通過焊接固定于外殼I上;每個凸耳7的彎折處分別對稱設置有I個定位孔8 ;每個凸耳7內分別穿設有圓鋼9,圓鋼9上開設有與定位孔8相應的螺紋孔10 ;長螺栓11橫向穿過對應的定位孔8和螺紋孔10,從而固定夾緊開口 4。還包括用于封閉外殼I的開口 4的配橋12,配橋12的一端與外殼I的開口 4 一側的內壁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本實施例的食品級管接頭的密封圈3采用光滑、無死角的硅橡膠材料,有效防止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滯留在管接頭內,以及由此造成的食品污染、細菌滋生等問題,結構簡單,安全衛生,使用方便。本技術尚有多種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所有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食品級管接頭,用于食品加工設備管道的連接,包括外殼,緊固裝置和密封圈,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為圓柱形殼體,所述外殼的圓柱面上軸向斷開形成開口 ;所述開口兩側的外殼上設有用于收緊鎖固開口的緊固裝置;所述密封圈嵌套于所述外殼內,所述密封圈的外壁與所述外殼的內壁抵接,所述密封圈的內壁中部一體成型有徑向向內突起的密封唇環,所述密封圈的內壁表面光滑,所述密封唇環與密封圈銜接處呈圓弧狀過渡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食品級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兩端徑向向內設有擋壁,所述密封圈的端面與所述擋壁的內表面抵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級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端面為向內的傾斜端面;所述擋壁和密封圈之間設有用于卡緊管道的卡條,所述卡條為具有斷口的錐形環帶狀,所述卡條具有內端面和外端面,所述內端面為齒形結構,其直徑小于外端面的直徑; 所述卡條的外端面與所述擋壁抵接,所述卡條的內端面與所述密封圈的傾斜端面抵接。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食品級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裝置包括一對分別位于開口兩側外殼上的凸耳,所述凸耳是由外殼自開口處向外彎折形成,彎折部分的末端固定于外殼上;每個凸耳的彎折處分別對稱設置有至少I個定位孔;每個凸耳內分別穿設有圓鋼,所述圓鋼上開設有與所述定位孔相應的螺紋孔;一長螺栓橫向穿過對應的定位孔和螺紋孔固定夾緊。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食品級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裝置包括一對分別位于開口兩側外殼上的凸耳,所述凸耳是由外殼自開口處向外彎折形成,彎折部分的末端固定于外殼上;每個凸耳的彎折處分別對稱設置有至少I個定位孔;每個凸耳內分別穿設有插銷,所述插銷上開設有與所述定位孔相應的插孔;一長螺栓橫向穿過對應的定位孔和插孔,并通過配合的螺母固定夾緊。6.根據權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任一食品級管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的彎折部分的末端通過焊接固定于外殼上。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食品級管接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封閉所述外殼的開口的配橋,所述配橋的一端與外殼的開口一側的內壁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專利摘要本實用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凌堅昌,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捷英特管道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