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旋風除塵器,包括連接吸入外界空氣的吸氣管的旋流器機身;設置在旋流器機身內,從吸氣管流入的空氣當中分離出污物的污物分離器;直接連接在旋流器機身或污物分離器上,產生吸力的吸力發生器;以及收集從旋流器機身內部排出的污物的集塵器。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縮短路徑及使各個部位的布置更加合理,使壓力損耗最小化,從而增加集塵效率。(*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除塵器,尤其是利用旋風的原理收集污物的旋風除塵器。
技術介紹
通常,旋風除塵器利用旋風的原理從高速氣流里分離垃圾和灰塵后收集,并將空氣排向外界。如圖1、2所示,現有的旋風除塵器大致上包括圓錐型的旋流器機身10,吸入外部空氣的吸氣管20,排出旋流器機身內部的空氣的排氣管30以及收集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灰塵和垃圾的集塵器40構成。吸氣管20連接在旋流器機身10外圍的上端。排氣管30從旋流器機身10的上面貫穿至旋流器機身10內部的上端,并由此連接在機身上。排氣管30的另一端連接在傳遞吸力的吸力發生器50上。吸力發生器50是利用電機51的轉動風扇52而產生吸力的部件,在這里省略詳細的說明。集塵器40與旋流器機身10底面上形成的排污孔11相通。如上所述的現有的旋風除塵器的工作過程如下當吸力發生器50啟動時,通過吸氣管20向旋流器機身10的內部吸入外界的含有灰塵和垃圾的空氣。包含灰塵和垃圾的空氣通過旋流器機身10的吸氣管20從旋流器機身10的切線方向上被吸入至內部后,順著旋流器機身10的內壁面回旋下降。在上述過程中,空氣和污物由于重量差異而受到彼此不同的圓心力,從而相互分離。即相對重量大的污物在圓心力的作用下,順著旋流器機身10內壁面下降,并通過排污孔11排出至集塵器40內,而相對重量小的空氣受到排氣管30的吸力排出到旋流器機身10外部。這時,幾乎不具備重量的空氣在排氣管30的吸力的作用下,碰到旋流器機身10底面上并順著旋流器機身10的中央形成上升氣流,從排氣管30排出到旋流器機身10外部。但是,現有技術設計的旋風除塵器有以下的缺陷第1,灰塵和垃圾在下降過程中與旋流器機身的內壁面接觸,產生噪聲。特別是,由于灰塵和垃圾開始回旋的部位和設置排污孔的位置之間的距離過長,加重了噪聲。第2,重量較小的污物不會順著旋流器機身的內壁面回旋,而是與空氣一起從排氣管排出。這時,通過排氣管輸出的灰塵和垃圾會流入吸力發生器內部,從而損壞吸力發生器。第3,由于空氣的整個流動路徑太長,產生了壓力損耗,不僅增加了噪聲,而且增加了吸力發生器中的電機的負荷。即現有技術的旋風除塵器上設置的排氣管,吸力發生器和旋流器機身之間的流動路徑加長,導致了壓力損耗。第4,灰塵和垃圾進入集塵器內部的過程中,殘余的旋氣流會吹散集塵器內的微塵。導致微塵或其他的污物會再次流入旋流器機身內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通過改善旋風除塵器的結構,最大程度地降低噪聲及壓力損耗,防止污物的飛散的旋風除塵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旋風除塵器,包括連接吸入外界空氣的吸氣管的旋流器機身;設置在旋流器機身內,從吸氣管流入的空氣當中分離出污物的污物分離器;直接連接在旋流器機身或污物分離器上,產生吸力的吸力發生器;以及收集從旋流器機身內部排出的污物的集塵器。在所述集塵器的內部設置了擋在污物流動方向上的渦流防止導向板。所述渦流防止導向板背對著污物的流動方向直立于集塵器的底面。所述污物分離器采用具有一定大小的內徑的中空狀態的圓筒型過濾體,其軸的方向與旋流器機身軸的方向相同,中空狀態的內部與吸力發生器相連。所述污物分離器的高度與旋流器機身的高度相同。所述旋風除塵器的吸力發生器包括直接連接在污物分離器上的機架,設置在機架內的送風扇及驅動送風扇的驅動電機。所述污物分離器和吸力發生器相互可以拆裝。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旋風除塵器帶來以下的效果第1,將旋流器機身的高度設計得較小,最大程度地減小了污物和旋流器機身之間的接觸時間,降低了由于摩擦引起的噪聲。第2,采用過濾器構成的污物分離器,防止了微塵等的重量較小的污物排出到吸力發生器中。第3,最大程度地縮短了污物的回旋路徑,可以降低壓力損耗,從而降低了噪音及吸力發生器的電機的負荷。第4,在集塵器內防止了污物的流動,防止了污物再次流入旋流器機身內。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設計的旋風除塵器的縱向剖面簡圖。圖2是圖1的I-I部分的截面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旋風除塵器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旋風除塵器的橫向剖面圖。圖5是圖4的II-II部分的截面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旋風除塵器的另一個形態的分解立體圖。圖中,110旋流器機身 120吸氣管;130污物分離器140集塵器;150吸力發生器。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的旋風除塵器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3、4、5所示,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旋風除塵器包括旋流器機身110、污物分離器110、集塵器140、以及直接連接在旋流器機身110及直接連接在污物分離器130上的吸力發生器150構成。構成旋風除塵器的旋流器機身110采用寬度(直徑)等于或大于高度的圓筒型結構,且連接了吸入外界空氣的吸氣管120,還設置了排出污物的排污孔111。吸氣管120在旋流器機身110外圍面的切線方向上,與旋流器機身110相連,且吸氣管120和排污孔111設置在以旋流器機身110的中心為基準相互對稱的位置上。上述的旋風除塵器的集塵器140可采用圓筒型結構,但也可以采用四方體或多面體等的結構,且在其中的某一面上設置結合孔142。集塵器140的結合孔142中可插入設置在旋流器機身110上的排污孔111,二者相結合。在集塵器140的內部還具備了干擾污物的流動的渦流防止導向板141,而渦流防止導向板141設置在集塵器140的底面上,具有一定的高度,是背對著污物的流動方向直立的板狀隔壁。渦流防止板141的高度低于集塵器140的整體高度,具體采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在集塵器140內部流動的污物形成渦流的高度。對此沒有具體的限定值。渦流防止導向板141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進入到集塵器140內的微塵在集塵器140內旋轉。所以,防止了飛散引起的微塵再次進入旋流器機身110內部的現象。而且,集塵器140和旋流器機身110結合后,相互之間可以選擇性地拆分。旋風除塵器的污物分離器130采用具有一定大小的內徑的中空狀態的圓筒型過濾體,其軸的方向與旋流器機身110軸的方向相同,同時,中空狀態的內部與吸力發生器150相連。即污物分離器130的內側空間起到排氣管的作用。特別是污物分離器130的高度與旋流器機身110的高度相同。旋風除塵器的吸力發生器150包括直接連接在污物分離器130上的機架151和設置在機架內的送風扇152及驅動送風扇的驅動電機153。機架151和污物分離器130之間除了相互之間連通的部位以外,其他部分都進行了密封處理。下面,按動作的順序對如上構成的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旋風除塵器的工作方式進行說明當吸力發生器150啟動后,包含污物的外部空氣通過吸氣管120被吸入至旋流器機身110內。在這個過程中,包含污物的空氣通過旋流器機身110的吸氣管120從旋流器機身110的切線方向進入機身內部。接著,空氣和污物由重量差異受到大小不同的圓心力的作用,相互分離。即重量大的污物在圓心的作用下,順著旋流器機身110的內壁面回旋的途中,通過設置在旋流器機身110內部的排污孔111排出到集塵器140內,而相對重量小的空氣通過污物分離器130后,排出至設置吸力發生器150的空間內。此時,因排污孔111和集塵器140之間的連通部位上不存在流動路徑,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壓力損失及噪聲。而且,在上述的一系列的過程中,由排污孔11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風除塵器,其特征是包括連接吸入外界空氣的吸氣管的旋流器機身;設置在旋流器機身內,從吸氣管流入的空氣當中分離出污物的污物分離器;直接連接在旋流器機身或污物分離器上,產生吸力的吸力發生器;以及收集從旋流器機身內部排出的污物的集塵器。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柳俊相,林慶錫,鄭景善,柳廷玩,
申請(專利權)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12[中國|天津]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